第361章 何愁蕭靖淩不敗

字數:5328   加入書籤

A+A-


    “王爺知曉世子和二公子對四公子做的事,厲聲嗬斥過他們。
    已經令世子和二公子回塞北駐守邊境。
    沒有王令,他們不許回來。”
    張堂站在大帳中央,小心翼翼的抬眸,看著坐在主位上的蕭靖淩,恭敬匯報蕭佑平要他帶的話。
    蕭靖淩端起茶盞輕抿一口,姿態放鬆的靠在椅背上,眯眼盯著張堂。
    “這些都是塞北王要你告訴本將軍的?”
    “是王爺的話,但也是事實。
    王爺還說,四公子若是不滿意,可說出自己的想法。”
    “嗬!”
    蕭靖淩冷笑,無奈搖頭:
    “說的好聽。
    他怎麽舍得兩個乖兒子受苦啊。
    每次犯錯,不是嘴上懲罰,就是禁足不出,從未見過他舍得打罵過兩位兒子。”
    “反倒是本將軍,小時候可是挨到不少。
    吃飯禮儀不對,都要被抽鞭子的。”
    蕭靖淩輕聲說著,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回憶往事。
    張堂雖聽得不太清楚,但也能看出蕭靖淩是有情緒的。
    “你歇息幾日。
    先行回長陽吧。”
    蕭靖淩自座位上緩緩起身:
    “告訴父王,謝謝他的生辰禮物,本將軍隨後回長陽。”
    “遵命。”
    望著蕭靖淩不耐煩的擺手,張堂緩步退出大帳,走到大帳門口,剛好和進門的韓辛撞在一起,張堂一屁股坐在地上,心神都差點嚇飛了。
    “你沒事吧?”
    韓辛主動伸手拉起張堂:
    “對不住,沒想到你出來。
    撞疼了吧?”
    “不妨事,不妨事,是我沒看到將軍。”
    張堂起身拱拱手,快步離開大帳。
    他感覺自己身處的不是靖淩軍的軍營,更像是個隨時會亡命的魔窟。
    蕭靖淩看著麵善,笑起來也溫和,說話語氣不卑不亢。
    但依照他的經驗,此子一變臉,能生吞了他。
    若不是想緩和之前的矛盾,打死他都不來。
    “公子,東西都發下去了。
    兄弟們直呼大將軍威武。”
    韓辛麵帶笑意的走到站在輿圖前的蕭靖淩身邊如實匯報。
    “大家晚上還說要烤肉,為公子慶賀生辰。”
    “有勞眾兄弟了。
    不用如此麻煩。”
    蕭靖淩盯著輿圖上京都二字:
    “有沒有辦法,混進京都去看看?”
    韓辛為難的搖頭:“斥候剛來報過,京都已經關閉了城門,任何人不得出入。
    他們已經知道我們到來,肯定怕我們的人混進去。”
    “那還挺遺憾的。”
    蕭靖淩雙手背在身後,踱步走出大帳:
    “京都的濟水兩岸,一到晚上,那可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啊。
    看來,還要過些日子,才能再見到這般場景了。”
    “公子想著京都城的樂曲美人。
    隻怕皇宮的黃興,怕是睡不著了。”韓辛跟在蕭靖淩身邊,同樣看向京都的方向。
    京都,皇宮。
    宮城內燈火通明,牆邊和各角落站滿了守衛的軍士,每一個都瞪大眼睛,不敢有絲毫鬆懈。
    禦書房內,黃興麵色鐵青的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的盯著跪在殿中的朱德貴。
    兩側的重要官員,看向朱德貴的目光充滿可憐,但沒人開口替他多說一句話,隻有默默的歎息。
    “朱將軍,朕給你二十萬人,你給人帶回來不足萬人。
    這仗是怎麽打的?”
    “朕還搭上了金銀財寶和糧食?”
    “現在他拿著朕給的東西,直接包圍了朕的京都。
    誰能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
    黃興音調提高,嚇得眾人不由渾身一顫,低下頭不去看他的眼睛。
    朱德貴跪伏在地,頭也不敢抬。
    你要我給你個解釋?
    誰給我解釋啊。
    這事,要讓蕭靖淩來解釋,或許能解釋的清楚。
    “你們一個個的,都號稱胸懷大才。
    戰無不勝,可眼下,連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給耍的團團轉。
    現在,靖淩軍圍困京都,施展一下你們的抱負和威猛吧?”
    黃興坐在龍椅上,一雙殺人的目光,直勾勾的掃過殿中眾人的麵頰。
    能站在這裏的,都是他的親信。
    若是他們都拿蕭靖淩沒辦法,就真的完了。
    “陛下,明日末將願親自領兵,迎戰蕭靖淩。
    不親手砍掉他的狗頭,末將便送上自己的腦袋。”
    朱德貴身側的武將出列,抱拳一禮,渾身散發著必勝的決心。
    “末將也願往。”
    有了第一個,後邊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他們都是渴求建功立業的。
    之前的風頭都被朱德貴給搶完了。
    本以為他去打駒縣,立了大功,回來會壓他們一頭。
    現在,朱德貴非但沒有大勝,反而是大敗。
    非但損失二十萬人馬,還引來靖淩軍的圍城,此乃罪人。
    他們現在抓住機會,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
    黃興望著眾將官躍躍欲試,心懷滿意的微微頷首。
    “朕有你們,何愁他蕭靖淩不敗。”
    “陛下,臣以為,尚未到決一死戰的時候。”
    有文臣上前一步:
    “既然蕭靖淩是個貪財之人。
    陛下何不用金銀財寶和女人,令其退兵?
    看靖淩軍的架勢,更多的是在威嚇,並未有攻城跡象。
    更何況,京都城牆高壁厚,非一月兩月就能攻下的。
    臣以為,此時還是不要輕易出擊為好。”
    “臣附議,靖淩軍遠道而來,糧草必然不多。
    隻要堅守城池,定然不攻自破。”
    “諸位,你們是不是忽略了一件事。”
    又有人開口:“蕭靖淩當年可是京都保衛戰的統帥。
    他對京都城的情況一清二楚。
    你們以為,他真的攻不進來?”
    此言一出,倒是提醒了黃興和文武官員。
    “那就加緊城牆修築。
    加大巡視力度,找出可能的漏洞,快點填上。”
    黃興聽著眾人提出的建議,久久沒有表態。
    等他們說的差不多了才緩緩開口。
    “城牆要加固,守城的器械,也要早做準備。
    朱將軍,再給你一次機會。
    明日起,你帶人巡視城牆各地,不可放過任何的紕漏。”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
    “你們,加緊訓練士卒。
    招募城內的百姓,準備上城拒敵。
    派人快馬加鞭,向周圍郡縣發出軍令,讓他們火速來援。”
    “京都不得有失。”
    “遵旨。”
    “明日,朕親自去會會這個蕭靖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