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陵墓
字數:5356 加入書籤
梁平猛地睜開眼,脖頸後還沾著冷汗。眼前不是山坳口的清風暖陽,而是一片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昏黃,空氣裏彌漫著土腥與腐朽交織的氣味,腳下的青石板涼得像冰。
“搞什麽?”他下意識攥緊手,卻隻觸到一片空茫——蘇驚鴻她們不在身邊。手腕上空蕩蕩的,沒有銅錢串的涼,沒有野菊的香,隻有石壁滲出來的濕意,順著袖口往骨頭裏鑽。
他轉身,身後是深不見底的甬道,兩側石壁上的油燈忽明忽滅,照得那些猙獰的鎮墓獸影子在地上扭曲,像活了過來。更遠處傳來隱約的水聲,滴答,滴答,敲在寂靜裏,敲得人心頭發緊。
“秦始皇陵?”梁平低罵一聲,抬手摸向心口。那裏沒有同心符的溫潤,卻有股熟悉的滯澀感——和在阿鸞那座無碑墳前感受到的陣法之力,竟有幾分相似,隻是更凶,更冷,像一頭蟄伏了千年的獸,正盯著闖入的獵物。
他往前走了幾步,靴底碾過地上的塵土,忽然踢到個硬物。彎腰拾起,是半塊斷裂的玉璧,邊緣還沾著暗紅的痕跡,像是幹涸的血。玉璧上刻著繁複的紋路,繞來繞去,最後聚成一個他從未見過的符號,透著股說不出的邪氣。
“布局的人是瘋了?”梁平皺眉。鎖心局再狠,終究困的是人心,是兩家人的執念。可這皇陵裏的局,卻像一張張開的巨網,網眼裏纏著的是千年的陰煞,是埋在地下的怨氣,連空氣都帶著股要把人拖下去的重。
正思忖著,甬道盡頭忽然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不是人的腳步,倒像是……鎖鏈拖過地麵的響。
梁平屏住呼吸,往石壁後縮了縮。隻見昏暗中,一個身影緩緩走來。那人身形佝僂,穿著破爛的玄色衣袍,手裏拖著一條鏽跡斑斑的鐵鏈,鏈端鎖著個什麽東西,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
更詭異的是,那人臉上戴著青銅麵具,麵具上刻著和玉璧上一樣的符號,眼睛的位置是兩個黑洞,望不見底。
“破了小局,就敢闖大局?”麵具下傳來的聲音像磨過的石頭,“三百年的賬剛清,就忘了疼?”
梁平心裏一凜。這聲音,既陌生,又帶著種說不出的熟悉,像在哪裏聽過,又被歲月磨得模糊不清。
他握緊手裏的半塊玉璧,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閣下是誰?布這種局,是想困誰?”
麵具人停下腳步,鐵鏈“當啷”一聲砸在地上。“困誰?”他低低地笑起來,笑聲在甬道裏回蕩,激起一陣簌簌的落灰,“困那些不肯安分的魂,困那些藏在史書背後,沒說出口的‘不甘心’。”
話音剛落,兩側的石壁忽然震動起來,那些鎮墓獸的眼睛裏竟亮起幽幽的綠光。梁平猛地回頭,看見自己剛才走過的路,不知何時已被落下的巨石堵死。
後路斷了。
麵具人抬起戴著青銅手套的手,指向他“你不是會破局嗎?那就試試。看看這千年的怨恨,這埋在皇陵深處的‘還惦記’,你能不能讓它也開出花來。”
鐵鏈再次拖動,這一次,梁平看清了鏈端鎖著的東西——是半塊同心佩,玉質溫潤,和薑家青年手裏的那半塊,竟有七分相似。隻是這半塊上,刻著的不是燕歸圖,而是一朵枯萎的紅梅,花瓣上的紋路,像被人用指甲狠狠掐過。
梁平的心猛地一沉。
原來,三百年的局破了,還有更久的執念,藏在時光的褶皺裏。
他深吸一口氣,將那半塊染血的玉璧攥得更緊。不管這局是誰布的,不管背後藏著多少沒說出口的故事,他總得走下去。
畢竟,他身後,還有三個等著他回去說“好久不見”的人。
“那就試試。”梁平站直身體,迎著麵具人的目光,聲音在空曠的甬道裏,透著股不肯認輸的亮,“再深的局,困住的也不過是不肯邁出去的人。”
麵具人似乎愣了一下,隨即發出更響的笑聲。笑聲裏,石壁上的綠光更盛,遠處的水聲變得湍急,像是有什麽東西,正從皇陵的深處,慢慢醒過來。
梁平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慌亂隻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他開始仔細觀察起周圍的環境,試圖從這千年的迷局中找到一些線索,而關於秦始皇陵的種種信息也在他腦海中一一浮現。
秦始皇陵,這座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101novel.com8年,曆時39年 。它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裏處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側還有人工改造的魚池水,形成了三麵環水的獨特格局。從風水學角度來看,這種布局有著深刻的寓意。
驪山,作為秦嶺支脈,被視為“龍脈”的延伸。其山勢宛如一道屏風,阻擋了北方的寒煞之氣,為陵墓營造了天然的屏障。陵墓建於山南的緩坡上,不僅能充分接收陽光的溫養,還符合“藏風聚氣”的“龍穴”標準,寓意著秦帝國能夠“江山永固”。渭水自西向東蜿蜒流淌,恰似一條玉帶環繞在陵墓北側,在風水學中,“水主財祿”,流動的渭水象征著帝國血脈暢通,與秦始皇陵形成了“金城環抱”之勢,為陵墓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外,秦始皇陵的坐西朝東設計也蘊含著風水奧秘。有說法稱東方代表著希望、新生和曙光,是萬物複蘇的起始,秦始皇或許希望自己的帝國如同東方初升的太陽般,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而且東邊正是兵馬俑的所在地,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仿佛是秦始皇麾下的千軍萬馬,隨時準備為其征戰四方,守護著帝國的氣運。
現代考古探測還發現,秦始皇陵地宮裏存在大量水銀,模擬出“百川江河”的景象,與地麵上的渭河形成天地呼應,暗合“法天象地”的宇宙觀,這也是對“水德”的一種尊崇。在古代風水學中,這種天地呼應的布局被認為能夠溝通天地靈氣,為陵墓主人帶來強大的氣場和庇佑。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對秦始皇陵的風水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從風水理論的八卦方位來看,正南屬於乾卦,為老陽,應配有水;正北屬於坤卦,為老陰,應配有山,以達到陰陽平衡,而秦始皇陵南是驪山無水,北是渭水無山,背離了這一基本原理。還有人指出,秦陵背後的驪山缺少纏送護托,被認為是一條“假龍脈”,可能會影響到陵墓的風水氣場。
梁平一邊思索著這些風水學知識,一邊沿著甬道緩緩前行。他明白,要想破解眼前的困局,就必須深入了解秦始皇陵的風水布局以及背後隱藏的秘密,或許這些秘密就與那個神秘的麵具人和他所設的局有關。
“不管怎樣,既來之,則安之,一定要找到出去的辦法,還要回去找她們。”梁平暗暗給自己打氣,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他繼續在昏暗的甬道中探尋著,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卻又充滿了勇氣,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麽樣的挑戰和謎題。
梁平的指尖劃過甬道石壁時,忽然感到一陣微弱的震顫。不是石塊鬆動的晃,而是某種規律的脈衝,像有電流順著指尖爬上來——這觸感讓他想起現代博物館裏的磁感線圈,隻是古老了三千年。
他湊近石壁,借著油燈幽光細看。那些看似雜亂的鑿痕,其實是一組精密的凹槽,截麵呈等腰三角形,槽底嵌著的金屬絲雖已氧化發黑,卻仍能看出是提純過的錫鉛合金。這是秦代“伏線術”的極致體現,工匠竟將金屬線嵌入石壁,形成類似現代電路的傳導係統,隻是傳輸的不是電流,而是地脈的磁能。
“難怪羅盤會亂轉。”梁平忽然明白。驪山本身就是強磁帶,而這些金屬線組成的“地脈回路”,能放大地磁信號,讓闖入者的方位感知徹底失靈。這比單純的迷陣更狠,是用地球本身的磁場做囚籠。
轉過彎的石門更令人心驚。門楣上的雲紋不是裝飾,而是一組二進製編碼——凸起的紋路代表“1”,凹陷處代表“0”,組合起來恰好是一串指令“非對稱密鑰驗證通過,開啟一級權限”。他忽然想起現代考古發現的秦代“陽燧”,那些青銅鏡能通過日光聚焦取火,古人對“能量轉化”的理解,遠比史書裏寫的更深。
耳室裏的陶俑肩甲處,竟有細微的齒輪咬合聲。梁平掀開一個陶俑的衣襟,裏麵不是中空的泥胎,而是套著青銅製的差動齒輪組,齒牙間還殘留著潤滑用的動物油脂。這些陶俑根本不是陪葬品,是按照星象軌跡運行的“自動人偶”,它們的關節處刻著的刻度,與地軸傾斜角的誤差不超過03度。
石台上的青銅匣散發著幽藍微光。匣蓋的鎖扣是三組糾纏的銅環,細看卻能發現環內側刻著螺旋狀紋路——這是秦代工匠模擬的“dna雙螺旋”結構,隻是用銅環的旋向代替堿基配對,必須讓三組銅環的螺旋角完全吻合才能解開。當梁平按特定角度轉動銅環時,匣內忽然傳出類似硬盤讀取的“滋滋”聲,竟與他手機解鎖時的聲波頻率隱隱呼應。
漏刻裏的不是水,是水銀。這些水銀在透明的水晶管裏流動,管內壁塗著硫化汞,遇光會產生微弱的電流——這竟是一個原始的“光電傳感器”,通過水銀液麵的升降控製電路通斷。而那圈星象欄升起時,欄上的寶石忽然發出熒光,北鬥七星的位置恰好對應著七個放射源,在地麵投射出的光斑,與現代衛星定位的經緯度標記驚人重合。
帛書展開的瞬間,梁平瞳孔驟縮。上麵的“地圖”根本不是地宮布局,而是一幅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用朱砂標出的通路,其實是不同金屬的導電軌跡;“玄宮中樞”四個字的筆畫裏,藏著鈾礦的分布標記。最駭人的是那句批注“以俑為衛,非為防,實為引”,旁邊畫著個類似粒子對撞機的簡筆畫,兩個反向旋轉的圓圈,中間標著“太極”二字。
“原來所謂的‘法天象地’,根本不是迷信。”梁平喃喃自語。古人早已知曉,天地運行的規律本質是能量的流轉——地磁是導航係統,星象是坐標網格,水銀是導電介質,而那些陶俑,是維持整個能量場穩定的“中繼器”。所謂的“風水”,或許是史前文明留下的科技密碼,被後世曲解成了玄學。
石門再次開啟時,傳來的不是機關聲,而是一段低頻聲波,震得人胸腔發麻。梁平忽然想起蘇驚鴻說過的話“最古老的陣法,往往藏著最超前的智慧。”他握緊那塊磁石定盤針,發現石麵的反光裏,自己的倒影竟在微微扭曲——這哪裏是陵墓,分明是一座三千年的地下實驗室。
風從耳室穿堂而過,吹動陶俑衣襟的聲響,像無數台精密儀器在同步運轉。梁平望著通往深處的黑暗,忽然明白那個麵具人布下的根本不是困局,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驗證”——驗證後世是否能讀懂,那些被裹在“神話”裏的科技曙光。
他邁步走入黑暗時,指尖的磁石忽然發燙,仿佛有電流順著血脈直衝頭頂。腦海裏閃過一個荒誕卻清晰的念頭或許秦始皇尋求的“長生”,從來不是肉體不朽,而是要將文明的火種,藏進大地的磁場裏,等著三千年後的人,按下重啟的按鈕。
喜歡風水雲雷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風水雲雷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