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工業興鎮
字數:2832 加入書籤
回村的路上,楊進京突然問:"老李,你家二小子是不是在南方打工?"
"可不是,三年沒回家了......"
"要是家門口就有廠子,誰願意背井離鄉?"楊進京的話像顆種子,悄悄種在了老支書心裏。
第二天,李滿囤帶著村民代表主動找上門:"楊書記,地我們可以讓,但有個條件——招工得先緊著我們村!"
"不但招工,"楊進京翻開規劃圖,"廠裏的食堂也優先收購咱們村的菜!"
征地問題剛解決,技術難題又來了。農機廠需要車床,可全新的買不起,二手的又找不到。
"我有辦法。"楊進京連夜坐上了去洛陽的火車。三天後,他帶著滿身機油味回來,身後跟著兩輛大卡車——上麵是國營廠淘汰的舊設備。
"這些設備......"工業辦的技術員檢查後驚呆了,"起碼還能用十年!楊書記,您從哪淘來的寶貝?"
楊進京嘿嘿一笑:"我那個老戰友,現在管著洛陽拖拉機廠的廢料場。"
設備有了,又缺技術工人。楊進京盯上了縣農機廠即將退休的八級鉗工馬師傅。
"讓我去你們那個小作坊?"馬師傅嗤之以鼻,"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楊進京不慌不忙,從包裏取出一個布包:"馬師傅,您看看這個。"
布包裏是一把鏽跡斑斑的扳手,上麵刻著"勞動模範1958"。
"這......"馬師傅的手突然顫抖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得獎時的......"
"我從廢品站淘來的。"楊進京輕聲說,"您這樣的手藝,不該跟著生鏽啊。"
馬師傅摘下老花鏡擦了擦,第二天就帶著三個徒弟來報到了。
開工前一天,一場暴雨把剛平整好的廠區變成了爛泥塘。楊進京天不亮就趕到現場,二話不說脫了鞋襪就跳進泥水裏挖排水溝。工人們見狀,紛紛跟著幹了起來。
"楊書記,您回去歇著吧!"張虎急得直跺腳。
"扯淡!"楊進京抹了把臉上的泥水,"當年在大寨修梯田,比這苦多了!"
正說著,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引擎聲。隻見周衛國帶著縣委班子,每人扛著把鐵鍬走了過來。
"老楊啊,"周衛國也卷起褲腿下了泥塘,"這種好事怎麽能少了我?"
三個月後,當第一台小型脫粒機下線時,整個城關鎮都沸騰了。馬師傅撫摸著機器上"城關農機001"的銘牌,老淚縱橫:"楊書記,咱們真的成了!"
楊進京卻已經在規劃下一個廠——利用西王屯的柿子辦果脯加工廠。這回他遇到了新難題:沒電。
"變壓器容量不夠,"電力局的人直搖頭,"得等明年電網改造......"
楊進京轉身去了趟省城,回來時帶了一份紅頭文件——省電力公司特批的"支農項目"。
"老楊,你連省裏關係都有?"周衛國驚訝地問。
"哪啊,"楊進京笑著掏出一遝照片,"我給他們看了咱們農民用手工剝柿子的照片,領導當場就批了。"
果脯廠建成那天,西王屯的老太太們排隊來應聘。六十歲的王桂花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剝了一輩子柿子,現在居然成了"技術工人",每月能拿六十五塊錢工資。
最讓楊進京欣慰的是,東李莊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開始陸續回來了。第一個回來的是李滿囤的二小子李強,在南方學過電工,現在成了廠裏的技術骨幹。
"楊書記,"李強紅著臉找到楊進京,"我想把對象也接回來,可她嫌咱們這兒沒學校......"
一周後,楊進京帶著全鎮幹部義務勞動,把廢棄的糧倉改造成了小學。開學那天,他親自在校門口掛上"城關鎮職工子弟小學"的牌子。
"楊書記,"周衛國來視察時感歎,"你這哪是在辦廠,簡直是在建一座新城啊!"
秋收時節,楊進京組織了一次"工業反哺農業"活動。農機廠的工人免費為周邊村子檢修農具,果脯廠收購了滯銷的水果,連食堂的泔水都定點送給養殖戶。
這天深夜,楊進京正在辦公室研究紡織廠的項目書,突然聽到外麵有動靜。開門一看,十幾個村民靜靜地站在月光下,每人手裏都捧著東西——新摘的蔬菜、剛下的雞蛋、手工納的布鞋......
"楊書記,"李滿囤代表大家開口,"我們沒啥好東西,就是......就是想來謝謝您。"
楊進京這個鐵打的漢子,突然覺得眼眶發熱。他抬頭看了看夜空中的星星,又看了看遠處廠區的燈火,輕聲說:"這才剛剛開始呢。"
第二天,省報頭版刊發了題為《一個鄉鎮的工業革命》的長篇報道。楊進京把報紙疊好放進抽屜,騎著那輛叮當作響的自行車,又往新規劃的工業區去了——那裏,紡織廠的地基剛剛打好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