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麥田守望

字數:3553   加入書籤

A+A-


    開州縣委大院的梧桐樹在初夏的風中沙沙作響,巴掌大的葉片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楊進京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色——那棵歪脖子老槐樹是他剛上任時栽的,如今已經亭亭如蓋;東邊那排平房是當年扶貧辦的舊址,現在改造成了群眾接待中心。
    "老楊,這個文件需要您簽字。"周衛國推門進來,手裏捧著一摞文件夾,眼圈有些發紅。他把文件放在辦公桌上,卻不小心碰倒了那個陪伴楊進京多年的搪瓷缸。缸子落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好在沒摔壞,隻是掉了塊漆。
    "這可是你的老戰友了。"周衛國彎腰撿起缸子,聲音有些哽咽。缸身上"為人民服務"的紅字已經褪色,杯口處有一道明顯的裂紋——那是三年前抗洪時被石頭砸的。
    楊進京接過缸子,用粗糙的拇指摩挲著那道裂紋"記得那晚不?大堤快決口了,咱倆帶著民兵跳進水裏打樁。"
    "怎麽不記得!"周衛國抹了把臉,"你腰間盤突出就是那會兒落下的病根。"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有淚光閃動。楊進京開始收拾辦公桌,每一樣物品都帶著回憶——那本翻爛的《黃土高原種植技術》是王娟送的生日禮物;抽屜裏的小木雕是劉老根用枸杞木刻的,形似一個彎腰勞作的農民;牆上掛著的灘區全景圖,每一處標記都是他實地考察過的足跡。
    "這些筆記本"周衛國幫楊進京把一摞泛黃的工作日記裝箱,"得有二十多本吧?"
    "二十八年零四個月。"楊進京輕輕撫過筆記本的封皮,"從當村支書那天起,一天沒落過。"
    最上麵那本攤開著,最新一頁寫著今天的日期。周衛國瞥見上麵的內容""東八裏莊小麥新品種試驗田需追加有機肥"都要走了還惦記這個?"
    "走到哪兒都是開州人。"楊進京笑著合上筆記本,突然想起什麽,從抽屜深處取出一個牛皮紙包,"這個給你。"
    周衛國打開一看,是一把鑰匙和一張手繪地圖"這是?"
    "我這些年發現的"秘密"。"楊進京眨眨眼,"全縣三十八個村,每個村都有幾戶特別困難卻又不好意思開口的,我定期去看他們。地圖上標著每家的具體情況,鑰匙是東溝村老趙家的,他癱在床上,媳婦精神不太好,我每月十五號都去送生活費。"
    周衛國的手微微發抖,紙包突然變得重若千鈞。
    交接會定在下午三點。會議室裏擠滿了人,連走廊都站滿了幹部。楊進京走進來時,全場自發站起來鼓掌,掌聲持續了整整三分鍾。老文書劉誌強躲在角落裏抹眼淚,被楊進京一眼看見。
    "老劉,"楊進京朝他招手,"東李莊的葡萄園,你得多上心。技術員小馬下周會去指導修剪,你記得接他。"
    輪到周小虎發言時,這個平日裏雷厲風行的年輕人突然語塞。他紅著眼睛走到主席台前,從懷裏掏出一個嶄新的搪瓷缸——和楊進京那個幾乎一模一樣,隻是上麵的字換成了"紮根基層"。
    "楊叔"周小虎聲音哽咽,"您放心,我一定像您一樣,把根紮在泥土裏。"
    楊進京鄭重接過缸子,把自己那個舊的交給周小虎"記住,當幹部的心要像這缸子一樣,裝得下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散會時已是夕陽西下。幹部們自發列隊相送,從會議室一直排到大院門口。楊進京挨個握手告別,每個人的名字、家庭情況他都記得一清二楚。走到大門口時,他突然轉身,對著縣委大院深深鞠了一躬。
    車子緩緩駛出縣城,楊進京讓司機小張拐上去灘區的路。暮色中的劉家窪煥發著勃勃生機——枸杞加工廠的燈光亮如白晝,新修的柏油路上騎著電動車的村民有說有笑,文化廣場上大媽們跳著廣場舞,孩子們在新建的籃球場上奔跑。
    "停車!"楊進京突然喊道。他看見劉老根蹲在路邊抽旱煙,身旁放著個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楊書記!"劉老根小跑著追上車,把蛇皮袋塞進車窗,"帶著,路上吃!"
    袋子裏是十幾個還冒著熱氣的枸杞饃,底下居然還藏著兩瓶自家釀的枸杞酒。楊進京鼻子一酸,剛要推辭,老人已經轉身跑開,背影在夕陽下拖得老長。
    地委的工作比縣裏繁重得多,但楊進京堅持每周回一次開州。每次回來,他不是先到縣委聽匯報,而是直奔田間地頭。這個習慣讓他的新秘書小林很是不解。
    "楊書記,按規定您應該先聽周書記匯報工作"年輕秘書第三次提醒時,楊進京正在東八裏莊的麥田裏查看墒情。
    "小林啊,"楊進京拔起一株麥苗,指著根係說,"真正的匯報在這裏。麥苗不會說謊,長得壯不壯,一看就知道。"
    他把麥苗遞給秘書"數數,多少條次生根?"
    小林茫然地數著,突然明白過來——這些紮紮實實的根係,不就是楊書記常說的"把根紮在土裏"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天,楊進京正在灘區新開墾的稻田裏和農民一起插秧,手機突然響了。是省委組織部的緊急通知他被推薦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候選人,需要立即準備材料。
    "楊書記!大喜事啊!"聞訊趕來的鄉親們圍住他,七嘴八舌地祝賀。劉老根激動得直抹眼淚"咱灘區出鳳凰了!"
    楊進京卻蹲下身,繼續插著秧苗"莊稼要豐收,還得勤除草。王娟,那塊試驗田的雜草該除了。"
    晚上回到家,王素心給他看了一遝信——全國各地幹部群眾的來信,有請教扶貧經驗的,有感謝他幫助的,還有單純表達敬意的。最上麵那封字跡歪歪扭扭,是東溝村趙老漢請人代寫的"楊書記,我家母豬下崽了,十二個!我要請您喝酒"
    "當家的,"王素心輕聲問,"你咋做到的?讓這麽多人念著好?"
    楊進京望向窗外的麥田。月光下,沉甸甸的麥穗低垂著頭,晚風送來陣陣麥香。遠處傳來拖拉機的轟鳴,那是農民在連夜搶收。更遠的地方,黃河水靜靜流淌,如同歲月般無聲無息。
    "沒啥秘訣,"他輕聲回答,"就是把根紮在土裏,把心交給群眾。"
    王素心忽然想起什麽,從櫃子裏取出一個布包"差點忘了,周小虎今天送來的。"
    包裏是一把金黃的麥穗和一瓶新榨的枸杞原漿。麥穗上纏著紅紙條,上麵寫著"楊叔,這是灘區新收的第一茬麥子,您嚐嚐。我們一切都好,勿念。"
    楊進京把麥穗放在鼻子下深深吸氣,那股熟悉的麥香讓他恍惚回到了三十年前,他第一次帶領村民開荒種地的那個春天。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