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還請郡主責罰
字數:4225 加入書籤
“是,娘娘。”
翌日一早,慈寧宮就嘈雜了起來。
倒不是因為好幾個身居要職的夫人全都入了宮,而是兩邊請安的還有入宮的夫人們遇到了一起。
行禮的行禮,攀談的攀談,好不熱鬧。
其中當屬寧妃最受歡迎。
“寧妃娘娘最近氣色又好上太多,也不知道娘娘是怎麽保養的,莫非是有喜事?”
定遠大將軍嶽光複的夫人連連讚歎,她不會誇人,女子大多喜愛自己的容貌,反正誇容貌,誇年輕準沒錯。
果不其然,寧妃的臉色和緩了很多,臉上也綻放出了一抹嬌媚的笑意。
“嶽夫人謬讚了,本宮不過也就是閑來無事,興許是心中沒有愁事,閑著閑著就年輕了。”
寧妃這段話說的是惹人嫉妒。
以她的身份,倒是不必同這些夫人們虛與委蛇,索性就肆無忌憚了些。
嶽夫人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真是給點陽光還燦爛上了。
整個上京的夫人誰不知道寧王被禁足了,還是大夷使臣過來之後,陛下礙於無奈才解了寧王的禁足。
這才幾日,寧妃就嘚瑟上了?
不過在場的夫人也都是體麵人,沒有人會做出當眾拆穿寧妃醜事這種不厚道的舉動。
“寧妃最近很閑?那就在小佛堂替哀家抄上月餘的佛經吧,明日開始送過來給哀家查閱。”
寢殿的大門打開,太後的聲音幽幽從裏麵傳了出來。
寧妃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嬌媚的臉龐都猙獰了許多。
夫人們臉上鬆快了很多,太後對著寧妃發難了,想來對著他們這群人應該不會再有所為難。
興許是她老人家在宮中寂寞,才會邀請這麽多女眷入宮來聊天。
“都進來吧。”
一行女眷收起心中的思緒,魚貫而入。
黎昭昭起來就被宋女官拉著梳妝,此時正坐在太後下方的位置上,是最靠近太後的地方。
是她?
寧妃詫異了一瞬,隨後掩去了眼底的恨意。
上次若不是有黎昭昭插手,她的計劃早就成功了,怎麽會被榮德帝發現了她的小心思,好不容易才讓榮德帝回心轉意,她怎麽又出現在了宮中?
還是坐在那樣的位置……
各個夫人們也都注意到了黎昭昭的位置,目光意味深長。
看來這個安陽郡主在宮中受到的寵愛比想象中的還要多一些。
“妾身恭祝娘娘聖安,娘娘萬壽無極。”
“行了,各宮妃嬪都散了吧,剩下的女眷留下來陪哀家說會話。”
太後語氣平淡,神色莫辨。
夫人們的心思都緊了緊,不知道太後是什麽意思。
朝臣們家中的女眷入宮不是什麽稀奇事,可部分都放在一起入宮,那就值得推敲了。
寧妃更是想知道太後這個老太婆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隻可惜她不能留下,隻能朝著嶽夫人使了一個眼色,誰曾想人家垂著頭,滿臉恭敬,一點都沒有注意到她。
闔宮妃嬪都退了下去,她也不能逗留,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慈寧宮。
大殿中隻剩下一些夫人,黎昭昭縱使沒有見過這些人,也大致明白了太後的意思,當即心下微暖。
“你們家中可有待嫁女?”
眾位夫人隱晦地看了對方一眼,麵麵相覷,不知道太後葫蘆裏麵賣的什麽藥。
若是指婚,為何要讓安陽郡主坐在這裏?
難不成給他們的女兒指婚,還要讓郡主把關麽?還是說這指婚的人選是郡主的未婚夫婿陸硯?
聽他們的夫君說,郡主不日就要遠嫁大夷了,是以太後出此下策?
夫人們的心思悄然火熱了起來,要是能嫁給陸硯……好像也不是不行。
“回稟太後娘娘,妾身家中有一女年十二,雲英未嫁,模樣品性皆是出眾。”
嶽夫人率先反應過來,趕緊應了下來。
這樣好的親事要是便宜了別家,那簡直就是遺憾。
即便陸硯如今身上沒有任何的官職,但架不住陸硯年紀輕輕,將來未必不會複寵,他們家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太後娘娘,妾身家中也有一女,性子沉穩……”
“太後娘娘,妾身也有……”
……
夫人們像是察覺到了什麽,眼眸中都露出一抹熱絡。
想當初安陽郡主的婚事就是太後親手定下來的,太後懿旨,好不風光。
如今依舊是太後,他們怎麽能不激動?
太後掀了掀眼皮子:“陛下給了哀家旨意,說是你們的夫君想要你們其中的一人送去同夷族大皇子和親,哀家想著到底是為了國事,就由哀家親自挑選吧。”
嶽夫人瞪圓了眼睛,其餘跟著說話的夫人們也全都麵容僵住了。
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一樣,殿中再無躁動。
“太後娘娘……小女實在是愚鈍,不能夠嫁入大夷,恐給陛下添麻煩啊!”
嶽夫人也是愛子心切了,她硬著頭皮說了下去。
兩國和親本來是朝政,怎麽就落在了太後的身上?她打死都沒有想到太後叫他們過來是為了和親。
當然沒有想到的,也不隻是她一人。
“愚鈍?夷族的皇子妃不需要太聰明,嶽夫人家的姑娘剛好。”
嗬,她可是知道在大殿上,定遠大將軍蹦躂得最歡實,生怕安陽不去和親,她沒辦法直接同外男對峙,還收拾不了他家中夫人了?
黎昭昭抿了抿嘴唇,差一點就笑了出來。
太後娘娘果真是有一手,這一招釜底抽薪,就是嶽夫人想不應都難了。
“這……妾身聽說那夷族的大皇子選中的不是安陽郡主作為和親對象?”
嶽夫人眼珠子一轉,為了她的女兒,她也隻能放手一搏了。
“安陽郡主什麽身份?那大夷的皇子也配?”
太後麵露鄙夷。
嶽夫人心頭一抹憤恨湧起,黎昭昭好,拓跋朗配不上,難不成他們家的姑娘就配得上這樣的臭魚爛蝦?
這不是明擺著折辱人?
她忽地就想起了,嶽光複似乎對她抱怨了幾句朝堂上的事情,說是黎昭昭不識好歹,不願意去和親,心漸漸沉了下去。
敢情這是黎昭昭來告狀,太後在她的身後撐腰呢。
“郡主大義,我夫君一向都是心直口快,得罪了郡主,還請郡主責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