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濟公智解米價困局
字數:1949 加入書籤
淳熙十三年臘月,臨安城飄起今冬第一場雪。瓦肆間蒸籠般的熱氣裹著豆香,老李頭照例在卯時三刻推開豆腐坊的木門,卻見青石板路上已擠滿挎著布袋的百姓。
"李家阿公,豆腐可還賒得?"隔壁布莊的王娘子抱著啼哭的嬰孩,鬢發散亂如枯草。老李頭望著她皴裂的嘴唇,默默切了半塊豆腐包好。自打上月漕運司換了新主事,米價便似插了翅的鶴,三日間從八十文一石躥至三百文,連官府粥棚的米湯都清得照見人影。
後院傳來細碎響動。老李頭挑簾望去,卻見個袒胸露乳的和尚倚在磨盤邊,破扇子斜插後襟,酒葫蘆滾落腳邊。"施主行善,可借一塊豆腐與和尚解饞?"那雙醉眼卻亮得驚人,仿佛能望穿人肺腑。
老李頭將最後一塊豆腐捧出時,沒瞧見和尚嘴角揚起的笑意。豆腐坊門楣上赫然現出四句偈語,墨跡未幹:
白玉變白銀,月下現真身。
一塊換一心,莫問何果因。
臘八這夜,老李頭念著偈語輾轉難眠。更鼓響過三巡,他輕手輕腳摸到後院,卻見白日裏換給和尚的一塊豆腐正泛著熒熒微光。月光如水漫過青石槽,豆腐竟似活物般蠕動膨脹,待雞鳴時分,一座雪白的米山已高出屋簷。
"當家的,這米……"老李婆子撚起一粒米對著燭光,米粒通透如玉,白潔發亮。
是夜三更天的米行,濟公的破扇子在夜風中獵獵作響。王財主糧倉的銅鎖應聲而落,米袋摞成小山。
第二天清早,前來排隊買豆腐的百姓,有幸買到了平價大米。後院的大米被搶購走了大半。
老李頭和家婆子正想歇一口氣。門外忽聞嘈雜,米商王財主帶著衙役堵在門前,官服上繡著的白澤獸在雪光裏猙獰可怖。
"好個刁民!竟敢私藏贓糧!"王財主抖開帶來的米袋,朱紅"漕"字印觸目驚心。老李頭渾身戰栗,卻見婆子顫巍巍捧出半塊發硬的豆腐:"大人明鑒,這米是……是豆腐變的。"
人群中爆發出哄笑,唯有濟公倚在槐樹上,破扇子遮住半張臉,隻露出一雙含笑的眼睛。
"和尚且問,這米為何會自己長腿?"濟公突然將扇子插入米堆。王財主臉色煞白,正要呼喝家丁,卻見手裏米袋上朱紅官印突然活過來般蠕動,像是一個血字,跑到了自己臉上。
人群外傳來急促腳步聲,新任知縣闖入,官靴踩碎滿地月光。濟公突然放聲長笑,扇子直指知縣官帽:"大人可知,這頂烏紗該用多少石官糧來換?"
公堂之上,知縣驚堂木拍得震天響:"妖僧惑眾,給本官拿下!"濟公卻搖著扇子踱到米堆前,突然將整把米灌入口中。滿堂嘩然中,和尚嘴角滲出殷紅血線,每滴血落地便化作金色偈語:
"官倉鼠雀肥,民灶豆羹稀。"
"三更換三清,天道自循依。"
知縣正要發作,腹中突然絞痛難忍,張口吐出一塊銀錠,錠底赫然刻著王財主家印。王財主見狀癱軟在地。
臘月廿三,小年。老李頭將最後一鬥米分給街坊時,濟公的破扇子在雪地裏劃出最後一道弧光:"白玉本無瑕,何懼紅塵染?"和尚踏著滿地月光遠去,隻留下豆腐坊門楣上新添的墨跡:
善惡一念間,因果自循環。
市井藏大道,何必問神仙?
雪越下越大,漸漸掩住了公堂上的血跡,也掩住了糧倉裏的米袋。唯有城隍廟的晨鍾暮鼓,依舊在風雪中回蕩著千年不變的真言。
喜歡佛魔道皆是我濟癲請大家收藏:()佛魔道皆是我濟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