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防汛牆裏的時代密碼
字數:1893 加入書籤
1994年7月,長江第三號洪峰逼近武漢。雷宜雨站在荊江大堤新澆築的混凝土防汛牆旁,江風裹挾著柴油味和鐵鏽氣息撲麵而來。老吳正用鋼釺在混凝土表麵刻下“1994.7“的字樣,釺尖與骨料摩擦迸出藍綠色火星——這是摻了三號高爐廢料特有的反應。
“釩鈦含量比去年高0.2。“老吳抹了把汗,從工具包裏掏出武鋼化驗室的檢測報告,“老周說銅雜質超標,但防汛指揮部驗收時沒測這項。“
蘇晚晴踩著泥濘走來,牛皮紙信封在她手中微微顫動。信封邊緣的撕痕處露出半張泛黃的出貨單,上麵“特種合金““防汛專用“的字樣被雨水暈染得模糊不清。
“鄭明調走了三號高爐1988到1991年的生產記錄。“她壓低聲音,“檔案室管理員說,他特別問了1988年3月那批試驗品的去向。“
打樁機的轟鳴突然停止,工人們三三兩兩蹲在堤邊抽煙。老吳趁機從帆布包裏掏出個鏽跡斑斑的金屬模具,內側刻著編號“327“,邊緣還粘著藍綠色的結晶物。
“廢料場最底下挖出來的,當年試驗品的澆築模。“他咧嘴一笑,露出被煙熏黃的牙齒,“周瘸子的會計埋的,我花了三條紅塔山才打聽到位置。“
第九十八塊混凝土開始澆築時,異變陡生。新倒的漿體表麵竟自行浮現出“1994.7“的字樣,邊緣滲出藍綠色液體,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熒光。工人們嚇得連連後退,老吳的遊標卡尺“當啷“掉在地上。
“釩鈦氧化物的電解反應。“雷宜雨蹲下身,指尖輕觸液體,皮膚立刻傳來刺痛感,“1988年的廢料裏摻了稀土,遇水會產生記憶效應。“
蘇晚晴突然拽了拽他的袖口——遠處堤岸公路上,一輛黑色桑塔納正緩緩駛來。擋風玻璃反射的陽光裏,隱約可見藍綠色光斑。
車門打開時,江風突然轉向。鄭明手中的牛皮紙檔案袋被吹開一角,藍綠色粉末簌簌飄落。他迅速按住袋口,但雷宜雨已經看清了內容——
那是1988年3月的武鋼試驗日誌殘頁,右下角蓋著“絕密“的鋼印。頁眉處被人用紅筆補了一行小字:
防汛專戶 h327 1994.7交割
“想不到吧?“鄭明晃了晃檔案袋,“三號高爐當年根本不是煉鋼,是在給長江委做防汛材料試驗。“他踢了踢腳邊的混凝土碎塊,“這些會自己刻字的廢料,原本是用來標記汛期最高水位的。“
雷宜雨望向江麵。渾濁的浪濤中,隱約可見去年澆築的防汛牆基樁——那些摻了普通廢料的混凝土早已被江水侵蝕得坑窪不平,而摻了稀土的試驗品卻依舊棱角分明。
“繼續澆築。“雷宜雨對工頭下令,轉身走向堤下臨時搭建的工棚。蘇晚晴緊跟上來,手裏捏著剛從檔案袋飄落的半張紙片——
那是1988年的物資調撥單,收貨單位赫然寫著“武漢信托清算中心“。單據背麵用鉛筆描著分子結構圖,旁邊標注:
老吳突然衝進工棚:“稽查組封了武鋼廢料場!說我們篡改試驗數據!“他虎口處的傷口不知何時又滲出了藍綠色液體,“但他們在找的根本不是防汛牆配方......“
“是國債期貨的質押物。“雷宜雨展開被雨水打濕的圖紙,指向1991年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的建築平麵圖,“923合約的原始憑證,當年就藏在防汛牆裏。“
窗外雷聲轟鳴。第九十八塊混凝土正在暴雨中緩緩凝固,表麵的“1994.7“字樣愈發清晰,像一道跨越六年的加密訊息。
喜歡九零倒爺請大家收藏:()九零倒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