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下崗教授的矽穀夢

字數:2250   加入書籤

A+A-


    集裝箱實驗室的燈光在雨夜中忽明忽暗,雷宜雨將信越化學的質檢報告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林佩佩的合金方案雖能暫時繞過檢測,但晶圓良品率仍是懸在頭頂的刀。他推開鐵皮門,潮濕的風裹著柴油味撲麵而來——二十米外,那台偽裝成漁船發動機的光刻機正嗡嗡運轉,台積電工程師留下的參數表被雨水暈開了一角。
    “雷總,北京電話。”助理遞來摩托羅拉翻蓋機,聽筒裏傳來劉強東沙啞的聲音:“倉儲係統測試完了,分揀誤差壓到2以下,但冷鏈區砍掉後生鮮訂單接不了。”雷宜雨眯眼望向華強北的方向,午夜密約的茶漬還留在合同扉頁上,阿斌的專利規避方案和老黃的“多媒體解決方案”像兩塊拚圖,隻差最後一道工序。
    “冷鏈的問題,有人能解決。”他忽然想起上周在武大老校區撞見的那個男人——大強子,物理係副教授,因高校改製丟了鐵飯碗,正蹲在實驗室門口賣盜版光盤。那人佝僂著背調試一台386電腦的模樣,與二十年後在納斯達克敲鍾的互聯網巨頭重疊在一起。
    三天前·武漢大學廢棄實驗室
    <硬盤。窗外梧桐葉落滿下崗教師的抗議橫幅,而他桌上攤著《光通信傳輸協議》手稿,煙灰缸裏積了半缸煙頭。
    “修複古董?”雷宜雨拾起地上印著康柏標誌的機箱,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這批進口設備成了廢鐵。
    “西三環機房淘汰的服務器,改改能當分布式節點。”大強子頭也不抬,手指在電路板上逡巡如外科醫生,“可惜缺低溫存儲模塊,不然能搭個雛形……”
    雷宜雨踢了踢牆角嗡嗡作響的冰櫃——那是生物係處理標本的老家夥,壓縮機工作時像拖拉機。“零下二十度夠嗎?我倉庫裏還有三十台。”
    大強子猛然抬頭,鏡片後的目光像x光機般穿透而來。十分鍾後,兩人蹲在漏雨的屋簷下,雷宜雨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京東物流的倉儲分布圖,大強子的手指在“冷鏈”二字上重重一敲:“你要的不是冰箱,是熱力學算法!”他抓過草稿紙,公式如瀑布傾瀉:“通過帕爾貼效應動態控溫,耗電量能降70,但需要半導體級釺焊工藝……”
    雨滴砸在紙上的刹那,雷宜雨看到了未來:2003年非典時騎著二八大杠送藥的京東小哥,2014年納斯達克上市鍾聲裏藍西裝的身影,以及此刻蜷縮在破實驗室裏、用罐頭瓶喝白酒的下崗教授。
    東湖集裝箱實驗室
    “把大強子方案塞進阿斌的電路板。”雷宜雨甩給林佩佩一疊手稿,那上麵還沾著武大食堂的辣椒油。女工程師盯著釺焊公式皺眉:“這得用台積電0.35微米生產線試製……”
    “所以要讓紅杉資本的人看見‘立體聲功放’。”雷宜雨抓起貝索斯傳真來的亞馬遜設備清單,在“高精度溫控儀”旁畫了個圈。窗外突然傳來集裝箱拖車的刹車聲,劉強東帶著滿身塵土闖進來,手裏攥著剛簽的冷鏈合作協議——甲方署名赫然是“京冬倉儲技術研究所”,法人代表一欄空白。
    雷宜雨把鋼筆拍在大強子麵前:“你的矽穀夢該醒了,中國第一個分布式雲冷鏈的專利上,得有個中國名字。”
    淩晨四點,華強北地下工作室。老黃將ccube芯片放在顯微鏡下,阿斌的拆分方案正在示波器上跳動。大強子突然抓起電烙鐵,在音頻處理模塊上焊了條飛線:“加個帕爾貼控溫器,既能降噪又能當冷鏈傳感器——芯片即倉庫,懂嗎?”
    劉強東的倉庫3d模型在投影儀上旋轉,大強子的算法讓商品路徑閃爍出橙光——那是模擬低溫區能耗的視覺化呈現。紅杉資本的投資總監舉著咖啡杯僵在原地,他本是來突襲檢查“音響組裝廠”,此刻卻目睹了一場魔術:台積電的廢棄晶圓變成冷鏈控製核心,下崗教授的草稿紙正在吞噬北美物流巨頭的商業模式。
    “你們在造計算機還是冰箱?”投資人喉結滾動。
    “我們在造2003年。”雷宜雨按下遙控器,投影切換至長江貨棧的集裝箱碼頭——無數標著“多媒體解決方案”的貨櫃正在裝船,其中三個貼著亞馬遜ogo的箱子,內襯是晶圓載具的防震層。“等貝索斯發現他的物流算法裏混進了中國冷鏈專利,你會慶幸今天沒帶法務團隊來。”
    天光微亮時,大強子在專利申請書簽下本名“劉強冬”,雷宜雨將文件塞進寄往矽穀的加密郵包。郵包夾層裏藏著一份《2049數字倫理準則》節選,其中用紅筆圈出一行字:“所有技術革命,都始於絕望者的廢紙堆。”
    喜歡九零倒爺請大家收藏:()九零倒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