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矽穀律師的防汛之旅
字數:2159 加入書籤
王桂芳在漢陽閘口為鍵盤測試儀貼上標簽,隱約的“2049”字樣被雨水洇濕,墨跡沿著紙纖維暈開。她抬頭望向江麵,渾濁的浪頭拍打著堤岸,遠處幾輛卡車正卸下印有“農業技術推廣設備”的木箱。沒人注意到,箱體側麵用粉筆寫著“cx1997”——那是三天前從深圳華強北發來的貨。
舊金山灣區清晨的霧氣還沒散盡,丹尼爾·克萊恩已經站在律所落地窗前喝完了第二杯黑咖啡。他西裝口袋裏的機票顯示航班將在五小時後起飛,目的地是香港,但委托人堅持要他中途在武漢停留——“隻是簽一份防汛物資捐贈協議”。
傳真機突然吐出三頁紙,丹尼爾掃了一眼:甲方是“長江貨棧”,乙方落款處空白,條款中夾雜著“數據共享”“水位監測設備維護”等陌生詞匯。最下方用鉛筆潦草寫著一行字:“帶好1997年那份備忘錄。”他皺眉翻開公文包,從夾層抽出泛黃的文件夾——七年前他剛入職時處理的香港某倉儲公司並購案,客戶曾要求將一批“電子元件”的報關單標注為“防汛備用物資”。
電話鈴聲打斷回憶。對方自稱東湖實驗室的助理,用帶江浙口音的英語說:“雷先生建議您參觀漢陽閘口的水位觀測站,這對理解協議條款有幫助。”
漢正街五金店的收音機正播放長江水位通報,櫃台後的周瘸子眯眼盯著電視新聞——畫麵上某外資超市的ceo在武漢簽署扶貧協議,背景裏閃過半個穿藏青西裝的側影。他猛地拍桌,對學徒吼道:“去庫房把98年那批防汛沙袋清點出來!”
此時丹尼爾正坐在出租車裏核對行程表。司機老陳從後視鏡打量這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突然用蹩腳英語問:“你也去閘口看防汛?”見對方點頭,老陳咧嘴一笑,變魔術般摸出個鍵盤測試儀,“我侄女在電子市場擺攤,說這玩意兒能測水位——鬼曉得怎麽用。”
儀表盤旁的塑料袋裏,1998年抗洪表彰證書露出半截。
漢陽閘口47號觀測站,王桂芳用改錐撬開新送來的“農業設備”木箱,裏麵整齊碼著幾十塊印有聯發科ogo的電路板。她想起三天前那個穿西裝的男人說的話:“把焊點發熱的板子單獨裝箱,標簽寫‘防汛數據庫配件’。”
遠處傳來腳步聲,丹尼爾拿著公文包走近,身後跟著穿勞動局製服的工作人員。他遞上名片時,王桂芳注意到他袖口沾著東湖實驗室便簽紙的碎屑——和她攤位抽屜裏那張一樣,印著“ping 2049”指令。
“這批設備需要國際律師見證驗收。”工作人員翻開登記冊,指著某頁說,“1997年香港移交的防汛物資清單裏就有類似記錄。”
丹尼爾突然想起備忘錄末尾那行小字:“若見焊點發燙的電路板,請對照1998年8月7日《長江日報》第三版。”他摸出手機正要搜索,觀測站的警報器突然響起——鍵盤測試儀的屏幕跳出紅色數字:29.3米。
雷宜雨站在東湖實驗室頂樓,望遠鏡裏能看到漢陽閘口忙碌的人群。助理遞來剛譯好的英文傳真,是貝索斯對“網民生態”方案的回複:“亞馬遜願意提供物流數據庫,但需要中國防汛數據作為交換。”
桌上攤開的《長江水文年鑒》被風吹到1998年那頁,空白處有人用紅筆畫了個箭頭,指向當年潰堤位置的衛星照片——如今那裏矗立著長江貨棧的智能倉庫。
“告訴矽穀那位律師,”雷宜雨扣上鋼筆,“防汛協議的簽字儀式改在閘口觀測站舉行。”
傍晚的江灘上,丹尼爾看著工人們把改裝過的鍵盤測試儀裝進印有亞馬遜ogo的紙箱。王桂芳遞來熱茶,突然用方言嘀咕:“奇怪,這些板子發熱的位置和收音機裏報水位的頻率一樣。”
老陳的出租車停在堤壩下,後備箱塞滿周瘸子庫房的舊沙袋——內襯裏隱約露出武鋼質檢章的痕跡。丹尼爾摸出那份1997年備忘錄,在路燈下終於看清背麵的鋼印:cx不是編號,是“長江”的拚音縮寫。
香港航班起飛前,他給律所合夥人發了簡訊:“建議接受長江貨棧的法律顧問聘書,他們的防汛數據庫可能改變跨境貿易規則。”
夜霧籠罩江麵時,最後一輛卡車離開閘口。車廂裏,某塊電路板突然自動跳出一行綠色代碼——那是二十年後某區塊鏈溯源係統的第一次自檢。
喜歡九零倒爺請大家收藏:()九零倒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