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鋼廠傳感器的軍工訂單

字數:3976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陽光帶著點兒江城的濕氣,穿過武鋼三區新換的智能感應路燈杆,落在雷宜雨剛喝了一口的豆漿碗沿上。智慧社區改造的成效讓這片曾經灰撲撲的家屬區煥發出點兒“未來”感,老人們在翻新過的花壇邊遛彎,掃碼支付買菜的滴答聲成了背景音。
    蘇采薇拿著一份報表走過來,裙擺帶起的微風都透著精明幹練。“宜雨,市裏最新一期的‘服務效能指數’公布了,”她把平板推到他麵前,指尖點在屏幕上方一個醒目的綠色數字上,“我們是六省試點裏的最高分,補貼批下來了,後麵幾個銀行的行長都搶著要請你喝茶。”
    雷宜雨笑了笑,用勺子攪著碗裏的豆漿。“意料之中。用戶習慣培養起來,數據就是真金白銀。董局那邊有什麽新動靜沒?他對咱們的房價‘魔術’可是念念不忘。”他指的是之前借用智慧社區數據優化置換地塊價值的事兒。
    “董局?”蘇采薇還沒接話,一個沉穩的聲音就插了進來。國安局的董天就像個影子,悄沒聲地出現在旁邊桌子的空位上,手指點了點桌麵。“雷總,你這兒一大早就有豆漿喝,可比我那辦公室裏強。”
    “董局來了?老吳,給董局上碗熱幹麵,再來份豆皮!”雷宜雨笑著招呼,對這位身份特殊的“顧問”,麵子上功夫總是要做的滴水不漏。“嚐嚐我們新智能終端的數據喂養出來的早點,新鮮熱乎。”
    老吳應聲麻利地去張羅。董天眼神掃過改造一新、整潔有序的小區環境,目光重點在那些不起眼卻遍布角落的傳感器上停留了一下。“嗯,是挺新鮮。雷總這智慧社區搞得好,一舉兩得,既惠民又增值,還打通了這麽多數據脈絡。不像某些人……”他話裏有話地頓了頓,意有所指,大概又想起了緬甸“漂流者”礦泉水風波或是其它什麽潛在的調查線索。“不過,數據這東西,用好了是利器,看管不好,也容易紮手。特別是‘天眼’二期‘長城醫保盾’項目,上麵很關注數據安全。”
    “董局放心,‘長城’項目的服務器集群是獨立物理隔絕的,技術團隊都是簽了最高級別保密協議的忠誠骨幹。”雷宜雨神色鄭重地保證,“安全就是生命線,這個道理我們懂。我們還在考慮引入一批新材料來強化數據中心建築結構本體呢……”他正打算把徐漢卿琢磨出來的利用武鋼廢棄高爐渣微晶化處理做混凝土強化的事兒拋出來探探董天口風。
    就在這時,一陣風帶著一股技術宅特有的亢奮刮了過來。徐漢卿幾乎是衝過來的,手裏緊緊攥著一個平板,臉上興奮得發紅,連襯衫扣子都扣錯了位置,完全不見平日裏的儒雅。
    “雷總!重大發現!超級大利好!”徐漢卿把平板“啪”地拍在桌上,屏幕上的曲線圖和數據列表跳動著,直接蓋過了蘇采薇的“服務效能指數”。“成了!武鋼關停那個三號高爐的腐蝕傳感器組!那批數據!被總裝的人看中了!他們要采購我們的係統!”
    桌上瞬間安靜。連隔壁桌大媽稀溜溜吸麵條的聲音都仿佛消失了。
    蘇采薇和董天同時湊近平板屏幕。董天的職業本能讓他眉頭先是一鎖,隨即舒展開,眼神裏充滿審視與驚奇。
    雷宜雨放下手裏的勺子,表麵平靜,眼底卻閃過一絲“果然如此”的了然。這事要追溯回第三卷鋼鐵梟雄那會兒,他在介入武鋼改製時,不僅倒了國企的“廢鋼渣聚寶盆”,更在清查賬目、倒逼財務電算化的過程中,要求所有關停的高爐都要配備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爐體結構在特殊工況特別是極端腐蝕、高濕低溫)下的應力變化、鏽蝕速率等數據。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覺得這是浪費錢,是雷老板對工業遺產的偏執。現在,這步跨越了十幾年、看似不起眼的閑棋,開花結果了。
    “怎麽回事?老徐,慢點說。”雷宜雨語氣平穩,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了一下。
    “雷總,事情是這樣的。”徐漢卿激動得語速飛快,唾沫星子都快噴出來,“我們那套‘鋼爐晚年健康監測係統’,當初設計是為了評估老舊設備報廢拆解的風險點對吧?結果!總裝後勤裝備研發那邊有個重點項目,是要解決高原、海島還有某些特型導彈發射井金屬構件,在強腐蝕性潮濕環境下的極端腐蝕防護難題!”
    “他們的試驗數據和加速老化模型跟實際服役環境總有些誤差,正好打聽到咱們武鋼舊址三號高爐,是內陸少有在極端潮濕、冷凝水混合冶金塵環境下持續服役了幾十年的‘老古董’。最絕的是,它關停後這半年多,我們這套傳感器忠實地記錄了它從停爐‘溫存’期到暴露在自然環境下‘迅速蒼老’的整個‘死亡’過程!關鍵節點數據極其完整!”
    徐漢卿激動地用手比劃著,像是在演示爐體結構如何“死亡”。“我們武鋼廢棄高爐這惡劣環境下的腐蝕數據,恰好完美貼合了他們要求的那種服役周期的末端數據!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複合鏽蝕痕跡圖譜和結構形變預警點,跟預研遇到的工況嚴苛匹配!總裝那群搞科研的眼睛都綠了!剛通過魏軍那邊的渠道正式提出來,要采購我們這套監測係統的完整技術和後續三年的實時數據服務!年合同額初步敲定兩億!用於他們構建新一代防護結構的模擬驗證庫!”
    兩億!這個數字砸下來,連蘇采薇都微微吸了口氣。董天的眼神則從審視變成了饒有興致,盯著雷宜雨:“雷總,你這廢鋼爛鐵上的點子,真是處處出黃金啊。這下,老高爐也算為共和國強軍貢獻餘熱了。”
    雷宜雨心裏的算盤早已劈啪作響。這哪裏是兩億合同?這分明是通往核心軍工供應鏈的一把金鑰匙,是國家對長江集團技術實力的權威認證!更關鍵的是,武鋼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它的“鋼鐵墳場”數據竟然被軍方“活”用了,這政治意義和品牌加成價值,豈是區區兩億能衡量的?
    他臉上露出了然且自信的微笑,看向蘇采薇:“蘇總,立刻讓宣傳口的人準備起來。魏軍那邊……老魏,”他習慣性地用了稱呼魏軍的叫法,“麻煩你幫忙遞個話,合同我們全力配合。不過,采購協議簽署那天,我希望能在三號高爐前搞個小儀式。請總裝領導,也請幾位咱武鋼的老勞模和現在的工程師代表到場。高爐雖然不冒煙了,但咱武鋼人的鋼鐵精神不能熄!”
    雷宜雨的目光轉向那遠處安靜矗立、布滿傳感器探頭的龐大鋼鐵軀殼,聲音沉穩有力:“就給它正式掛牌,‘軍民融合高寒\高濕\複雜環境)材料防護研究示範基地’!”
    幾天後,一場簡單卻寓意深遠的揭牌儀式在三號高爐舊址前舉行。巨大的“軍民融合高寒\高濕\複雜環境)材料防護研究示範基地”銅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儀式現場沒有喧囂的鑼鼓,隻有凝重肅穆的氣氛。身穿舊工裝、胸前掛滿獎章的退休老勞模,和穿著整潔製服、眼神銳利的現役軍官並肩站立。魏軍代表軍方,對著鏡頭莊重致辭,充分肯定了這批來源於鋼鐵工業一線的寶貴數據對國防建設的重大意義。
    當基地銅牌被緩緩揭開,掌聲響起的刹那,雷宜雨站在人群最前方,身邊是意氣風發的徐漢卿、心思敏銳的蘇采薇、麵帶笑容但眼神深處依舊琢磨不透的董天,以及負責現場安保、目光警惕掃視四周的趙三強。雷宜雨望著那塊嶄新的銅牌,看著那些沉默的傳感器,再掃過眼前神情各異、代表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麵孔。
    鋼鐵是冰冷的,但數據賦予了它新的生命。這次“意外”的軍工訂單,如同四萬億大潮裏砸下的一塊分量十足的金磚,不僅提前償還雲計算中心最後一部分基建貸款有了更強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雷宜雨在“去產能”這個國家大棋局上,又落定了一顆關鍵的妙子——廢爐的“死”,換來了軍工和智慧轉型的“生”。武鋼舊址不再僅僅是鋼廠的回聲,更是撬動新科技、新時代的支點。
    蘇采薇低聲在他耳邊說:“四大行那些考察團代表就在後排看著呢。”她的目光掃向不遠處幾個西裝革履、眼神複雜的人,其中不乏有杭州那邊同行或者相關利益方派來的。
    雷宜雨嘴角勾起一抹洞察一切的笑容。新一局的博弈早已開始。他對著陽光舒展了一下手指,仿佛已經握住了那由鋼渣微晶與電子洪流構築的未來鑰匙,語氣輕鬆卻充滿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看著就看著吧。正好讓他們瞧瞧,咱們江城人的‘傳感器’到底有多硬核。告訴老吳,那批用武鋼廢鋼渣微晶化處理的新材料……加快中試試產進度。這‘軍民融合’基地的金字招牌下,咱們的‘硬核防禦’,可不僅僅是用在發射井上那麽簡單。”
    他眼中閃爍著對下一個目標清晰無比的規劃。數據的長河在奔湧,四萬億的浪潮裏,屬於雷宜雨的“鋼鐵魔術”,才剛剛掀開更宏偉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