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臣武媚娘,謝陛下成全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A+A-


    李承乾這邊,慣例去立政殿處理了一下政務。
    至於魏征和房玄齡相會,他並不知道,知道也不會在意。
    正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沒用。
    因此,他根本就沒管過。
    他的目光,放在整個大唐的基本盤上。
    隻要百姓活得好,把頑固的舊勢力掃入曆史的塵埃。
    即便有心人想要做什麽,又做得了什麽呢?
    整個古代下來,那些野心家有心人,之所以能夠起事,關鍵還是在於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而且還容易被裹挾。
    隻要百姓吃飽穿暖,又不被裹挾。
    所謂野心家,不過是沒爪牙的老虎。
    除了體量龐大,再也沒有其他能耐。
    隻要讓百姓吃飽穿暖,讓百姓感恩他這個皇帝。
    至少他在位這百年之內,是不可能有人起來造反的。
    因為百姓們還記得苦日子,他們就不會不滿足。
    “武媚娘,去拿兩封空白聖旨來!”李承乾吩咐道。
    “是……”
    武媚娘雖然好奇,但還是沒有問。
    她猜測其中一封,肯定是關於滅佛的。
    至於另一封是什麽,那就猜不到了。
    武媚娘也的確沒猜錯,第一封就是關於滅佛的。
    正所謂名正則言順,要滅佛,不但要走程序,還得讓天下百姓知道,免得那些和尚尼姑的亂帶節奏。
    這邊聖旨還沒寫,那邊鬼神軍已經出發了。
    大唐三百六十州府,隻需要三百六十個人監督就行了。
    監督不為別的,一是為了寺廟的那些金銀,二是為了把寺廟擁有的田地重新分下去。
    寺廟擁有的金銀,絕對不是少數。
    若是打得多了,隻怕能硬生生打出個國庫年收入來。
    反正全國寺廟擁有的那些金銀珠寶,絕對不會比曾經的崔家少,甚至隻會更多。
    況且,隻要當地的事情完了,馬上就能召喚回來。
    把兩封聖旨都寫好之後,李承乾說:“拿去走流程!”
    一般來說,聖旨是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
    當然,皇帝也可以直接下聖旨,不允許反駁,直接傳達天下那種,稱之為中旨。
    原則上,所有皇帝都有這個權利。
    前提是,必須是強勢皇帝或者盛世皇帝。
    李承乾口中的走流程,就真正是走流程而已。
    現在三省最高長官,都算是他的人,不會有意外。
    “是……”
    “對了,其中一封聖旨是給你自己的,走完流程就自己拿回去吧,沒必要那麽多繁文縟節。”
    武媚娘好奇起來,問道:“陛下,臣可以現在打開看看嗎?”
    李承乾頭也不抬道:“隨便看,又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東西。”
    武媚娘一屁股坐在地上,把聖旨放在懷裏查看起來。
    隨便看一眼,她就找到了關於自己那封。
    看著看著,武媚娘眼眶紅了。
    李承乾頭也不抬道:“太上皇那邊,朕已經說好了,你不用擔心。
    有了這封聖旨,你再嫁就沒了阻礙。
    朕當初答應過你的事,說到做到!”
    武媚娘雙手高舉聖旨,翻身跪地哽咽道:“臣,武媚娘謝陛下成全!”
    她沒說什麽永生不嫁,因為陪在李承乾這邊三年,她很清楚李承乾是什麽樣的人。
    他是一個似乎把所有人心都看透的人,根本就別想在他麵前有任何隱瞞。
    “起來吧,你還得想想,準備從哪方麵入手,正準備下放你出去做官了。
    想來,你也並不希望一直待在朕身邊。
    因為你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也有想法的人。
    按照朕的話來說,你是一個女強人,你不會甘願待在後宅之中。”
    武媚娘心中咯噔了一下,不得不承認,李承乾好像真把她給看透了。
    “還有,當年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李靖站出來,說不讓你們女子主政一方,也不能做五品以上的官,朕答應了!
    因為在當時,朕的想法是,先給他們提個醒。
    那個時候,做某些事情還不太現實。
    到了今天,時機差不多成熟了。
    在本次科舉之後,朕會順勢封女官。
    到那個時候,朕就會把你也給封出去。
    看著你跟了朕三年的份上,六品以下的官職任你挑選。”
    “臣,多謝陛下成全!”
    武媚娘感動的無與倫比,想想之前的苦難,再想想現在,簡直好像做夢一樣。
    “去吧,別再耽擱了……”
    “是……”
    武媚娘起身,邁著小碎步跑了。
    時過一天,長安城的延壽坊等地,總之就是有佛教寺院的地方,全部被長安兩個縣的衙役給圍了起來。
    長安城中和長安周邊,總計三百多家寺廟,在兩天之內全部被查。
    很快,一家家的寺廟被搗毀,不管是封在門柱之中,封在佛像之中,還是藏匿在地下的金銀珠寶或者銅幣,全部被挖了出來。
    單單長安城和周邊的寺廟,那金銀珠寶都是一馬車一馬車的拉。
    總計至少有好幾千的和尚,被當場砍頭。
    有些是因為反抗,有些是因為本身就是罪犯。
    百姓們自然也知道,但隨著聖旨的當場宣讀,表明這些和尚犯了欺君之罪,除了狂信徒之外,百姓們都沒意見了。
    因為欺君之罪,誰都知道是死罪。
    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查的範圍越來越大。
    一些抱著僥幸,殺了李承乾不死軍團的兵,想要蒙混過關的地區,才暫時無恙。
    不過這些地區,已經被李承乾記在了賬本上。
    即刻就吩咐人,八百裏加急通知當地折衝府圍剿。
    給他搞陽奉陰違,欺上瞞下那一套,已經有了取死之道。
    雖然目前天下官吏,絕大部分是屬於世家的人,世家現在已經不敢反抗李承乾。
    但也不乏有些人,自以為聰明。
    被錢蒙蔽了雙眼,誰的命令也不聽。
    也有一部分狂信徒一類的百姓,被和尚們裹挾著,預謀著準備推翻李承乾。
    但他們在當地折衝府兵力的衝擊下,完全不是對手。
    因為折衝府雖然有壞處,往往最後會變成私軍,還會被當地的長官奴役。
    可在目前這個時代,至少還沒有喪失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