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盛世底線——以胖為恥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李承乾有時候也會去長安城裏逛逛,看看還有哪些方麵不足。
就比方說自行車三輪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他雖然有一些後世的記憶,可畢竟事情很多,休息的時候隻想放空腦子。
如果不偶爾出去逛逛,很多東西也想不到。
因為現在的大唐,在他的眼裏就是遍地需要改造,簡直像是一團亂麻一樣。
大唐的鑄鐵能力本身就不錯,否則宋朝就不可能憑空出現鐵量大增,以至於百姓都用得起鐵鍋。
在這方麵,李承乾給了工部一些關於後世高爐的技術。
再加上道路的通暢,運輸漸漸開始變得便利,對外戰爭的消耗又變少,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老式武器需要回爐。
總而言之,鐵的產量大大增加,也就有了實現自行車和三輪車的基礎。
至於橡膠,雖然南方那邊沒有大量種植,可原本野生的就不少。
再從海上進入廣州港的番邦那邊購買,自然也就供應得起了。
想要大量的本土收獲,還需要時間去醞釀。
最基本需要運轉的錢,現在大唐多的是。
不管是要大唐幣,還是要銅幣等,都沒有任何問題。
和尚們實在是太肥了,截止到最後收尾,天下的和尚廟給他足足供應了七億貫以上。
這麽多錢,李承乾都不敢隨便放出去,隻能多多的給那些番邦的人帶走。
反正遲早要收拾他們,到時候一切又會回來。
現在的大唐,可謂是國富民強,民也在變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吐蕃的戰事,李承乾一點都不操心。
雖然是當前時代的另一個大國,鬆讚幹布和祿東讚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地域問題屬實嚴重,需要穩紮穩打。
但李承乾從來沒想過,鬆讚幹布能夠翻盤,因為大唐是一力降十會。
高句麗那邊,現在程咬金在那邊督促造船,就為了去倭國那邊,把金銀銅都給運回來。
那個吐穀渾,李承乾甚至沒有過問,李靖他們也沒有說什麽,也就某年某月某日,吐穀渾滅了,一句話結束。
李承乾當初就說過,隻要他沒有特別交代的,連皇帝都不用留。
吐穀渾,就這麽無聲無息的沒了。
“陛下,您說這才是剛剛起步,這?”
楚慕希不敢相信,李承乾所謂的剛剛起步。
她捂著嘴驚訝道:“陛下,如果這都算不上起步,那曆朝曆代算什麽?
臣妾偶爾也出宮,別的先不說,長安周邊的百姓,幾乎再也看不到麵黃肌瘦的。
至於插標賣首的和乞丐,現在也很難見到了。
百姓門有的種,沒人想要當乞丐。
更何況,那些原本就有土地的,他們還能白得一筆不菲的錢財,足夠安居樂業了。
再加上最近這幾年,都是風調雨順的年。
總之,在臣妾看來,你已經是千古難尋的聖君。”
李承乾微微搖頭道:“所謂聖君,不過如此罷了。
曆朝曆代,隻要不大麵積餓死人,就稱得上是所謂的盛世。
即便在災年餓死了很多人,隻要是局部範圍,都依然可以厚著臉皮自稱一聲盛世。
可在我的眼裏,連最基本的盛世底線都沒有達標。”
楚慕希好奇道:“陛下,您眼裏的盛世底線是什麽?”
“我眼裏的盛世底線,是人人都以胖為恥!”李承乾淡淡道。
“以胖為恥?”
楚慕希呆呆的重複了一遍,滿臉茫然。
“不錯,就是以胖為恥!
想要胖起來,就得有吃不完的食物。
當以胖為恥出現,就意味著百姓已經富裕到想怎麽吃怎麽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到了這個時候,人人都會很容易長胖,甚至胖到連起身走路都做不到。
當很多人都發胖,百姓也不再缺吃的,百姓就會覺得,胖不再是能吃飽穿暖,而是一種可恥的表現。
他們會覺得,胖的人就像一頭頭豬。
總體來看,現在我大唐就是以胖為美,能長胖說明吃得好,也吃得多,這是需要家底去支撐的。
所以,我的底線就是以胖為恥。”
“這這這……”
楚慕希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可也輕而易舉的就理解了。
人人都有吃不完的糧食,甚至吃不完的肉,才能夠做到那種以胖為恥吧。
可,就算是做夢,楚慕希都不敢做這樣的夢。
這是思維的慣性造成的,也是社會賦予的三觀。
就像李承乾說的,隻要大麵積餓死人,都足以稱得上盛世了。
在這個不大麵積餓死人的基礎上,能夠做到大多數人都有口吃的,那已經是盛世中的盛世。
若是做到李承乾說的這個份上,那該怎麽稱呼,楚慕希都想不出來。
而這,居然隻是李承乾的底線?
“陛下,那,那您的最高理想是什麽?”
楚慕希實在太過於好奇了,完全憋不住。
李承乾伸手朝著天空中一指,盡管天還沒有完全黑,但那邊一輪月亮正在升起。
“小荷,如果我告訴你,天上的星星,包括那一顆月,大多數都像我們腳下踩著的大地一樣呢?
一顆星星就是一個世界,別的某顆星星上,也有如同我們人一樣高文明的生靈。
他們站在自己的大地上,看我們也像我們看天上的星星。”
“啊?這……”
楚慕希瞠目結舌,滿臉不可思議。
現在的工部之中,已經有了一台天文望遠鏡。
和後世專業的沒法比,可也比得上很多民用的了。
最起碼,那一台天文望遠鏡,能夠在月圓的時候,比較清楚的看到月亮上的一些東西了。
這個秘密,估計要不了幾年,等實行義務教育之後,就不再是秘密了。
關於義務教育,現在李承乾差的不是錢,差的是所謂的師資力量,還有造紙印刷方麵的工業基礎。
要製造那麽多學生需要用的書本筆墨,這需要龐大的工業去支撐。
還有一個核心問題是,要讓百姓繼續富裕起來。
要讓他們能夠把孩子這個單位,給主動獨立出來,不算作家庭的勞動力,至少不算作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大唐的麵積太大了,以後還會持續擴大,沒有後世那麽雄厚的工業,就算下達了聖旨,百姓不送孩子讀書也是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