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掄語出世——針對儒家
字數:4357 加入書籤
把冊封王玄策的聖旨當場宣讀,交給他之後,李承乾開始說下一件事。
百官心中明白,這又是一個被提拔的年輕人。
隻不過這個王玄策,因為去了一趟天竺,似乎有不少的收獲,當時就直接提升為五品,現在這件事是有言在先,誰也無話可說。
“都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近日以來,朕聽聞民間有許多人都罵,說是仿照官服造的那些衣服,什麽有失體統,什麽有辱斯文。
總而言之,就是罵得好像大家都沒穿衣服上街,就這群辱罵的人自己穿了衣服。
這件事情,可能在禦史台看來都是小事,都沒有一個禦史跟朕說過一句……”
禦史台的人,一個個臉色都變了。
這個事情他們當然知道,不管是自己愛聽八卦,還是為了在朝堂上站著,他們都要多多打聽各種風聲。
他們不可能一年到時候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報。
可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隻是小事,完全無關緊要,對什麽都沒有影響,所以就沒有報過。
他們再無聊,也不能拿些民間八卦傳到朝堂上來。
比如說,東家媳婦去西家偷漢子這種事,隻要不是什麽典型案例,或者不是刑部的判案有問題,他們是肯定不會拿來說的。
現在的禦史們,還沒有那麽無恥。
在李承乾的手下當官,根本不敢隨便攻訐別人。
李承乾上位以來,對民間下的功夫很大,朝堂上一直變革。
搞得很多時候,他們根本就不敢亂說話。
現在李承乾提起這個事,難道又想以這個為切入點,開始動他們了?
其他百官也是這麽認為的,於是都豎起了耳朵。
誰知道,李承乾話音一轉,卻說:“朕還發現一點,不管在酒樓或者其他地方,高談闊論這一個點的,都是一些鬱鬱不得誌的寒門書生。
他們似乎認為自己滿腹經綸,但又得不到重用,所以隻能在民間誇誇其談,發揮自己的才華。
朕就很好奇,這種人如果朕抓一個來朝堂上做官,他們是不是寧願砍頭都不穿官服?”
百官嘴角抽動,那種人真要來朝堂上,不穿官服才見鬼了,保證舔得比誰都快。
絕大多數當官的,最高的目標就是站在這朝堂上。
哪怕站在最後,站在門邊,甚至站在門外。
隻要能走到這一步,那就足夠族譜單開,足夠光宗耀祖了。
真以為三四品的官,是那麽好當的嗎?
有些時候皇帝都換好幾個了,三品官可能還是原來的那幾個站在朝堂上。
要不然那些托孤大臣,甚至三朝老臣,四朝老臣是怎麽來的?
除非開國那會兒,一般當官的,都沒想過當五品以上的官。
“正所謂,看事情要看本質!
為何這一個服裝的變革,會引起他們的討論?
朕思來想去,突然發現,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一個,那就是禮儀教化!
這些人苦讀聖賢書,也相信聖賢書,認為聖賢書裏麵寫的那一切,就是絕對的真理。
聖賢書是不是真理,在朕看來,從來不是。”
如此離經叛道的言論,百官隻是靜靜的聽著,沒有人跳出來反對一句。
那種食古不化的存在,早就在朝堂上站不住了。
剩下的,他們或許三觀還是老古董,但他們聰明,知道什麽可以說,什麽不可以說。
反正李承乾離經叛道,又不是第一次,這種話算是毛毛雨了。
“人是往前看的,也是往前走的。
聖賢的目光,就算看得再怎麽長遠,也是看不到全部的。
朕在工部那邊的時候,曾經提出過求真、務實的要求。
懷疑一切,實踐一切,驗證一切。
不能因為自認為不可能,於是就覺得絕對不可能。
這種思想,在工部是行不通的,甚至在一切地方都行不通,唯有實踐出真理。
朕思來想去,強壓是不對的。
因為他們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他們的思想之中,這種事情確實是不對的。
朕再仔細想想,讀書人嘛,別的可能沒有學過,但是論語十成十學過。
於是,朕就編著了另一本論語,有解釋每句話的意思!”
說著,李承乾拍了拍手。
含元殿外,一群太監抱著箱子進入。
打開箱子,這是一本本書。
太監們把這些書,分發給所有的大臣,每人都有一本。
大臣們拿起來一看,隻見封麵上是一個肌肉壯士,明明看起來應該是五六十歲,偏偏那肌肉相當的發達。
跟現在武將的脂包肌不同,那一塊塊肌肉,就像是雕琢而成,還是彩繪的,一看就極為精致。
再一看標題,橫著寫了兩個毛筆字。
他們第一時間就領悟出來——掄語!
看到這兩個字,百官腦子懵了一下。
這怎麽書名就有錯字?
李承乾嘴角蕩起一抹微笑,這是他在民用商城裏找到的一本‘雜書’,全名是掄語混編版,作者是——佚名!
也就是,無法確定作者是誰的意思。
這本書,應該是後世網絡集成的。
那群網友一天到晚吃飽了沒事幹,就喜歡搞一些亂彈琴的事。
正因為作者無名,而且是混搭編著,連哪個出版社都沒寫,更加沒有寫哪年哪月出版。
李承乾也就沒有管書皮,就這樣直接買了。
他先買了一本,自己讀了一遍,感覺相當有意思,其中也沒什麽會被百官猜到來曆的內容。
於是就突發奇想,幹脆用這玩意,改造一下大唐人的思想。
作為皇帝,他也不是真的任性妄為。
用這個東西來改造思想,就是因為他知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麵。
與其杜絕,隻剩下所謂好的一麵,不如兩麵皆存,越辯越明。
既然大唐是信奉道教,道教又有陰陽理論。
就連百官的朝服,你從前都設計了太極圖案。
把這個掄語拿出來,也算是應有之理。
同時,這玩意能夠從根本上,狠狠的衝擊現在的儒家思想,衝擊孔家的無形地位。
別的世家李承乾還能容忍,反正通過各種手段,就可以讓他們變成普通富家翁。
孔家和儒家這倆玩意,就不是那麽好對付了。
這本書,正好就是對付他們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