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孔家聚眾,皇城門前抗議

字數:4446   加入書籤

A+A-


    下朝之後,李承乾重新購買了一批掄語,用作為範本,發給天下漸漸出現的書籍販子,同時也讓工部另外印刷。
    當掄語傳出去,經過各種途徑,抵達各家。
    整個大唐的上層圈子,可謂是轟動。
    一些老古板隨手翻了翻之後,甚至氣到吐血。
    而有些年輕人,特別是那種平日裏,就不喜歡讀書的。
    偶然所見之後,反而是奉為圭臬。
    在他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論語。
    不過,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天下更多的是‘老古板’。
    一時間,不管是年輕的書生,還是年老的書生。
    不管是孔家還是和孔家有共同利益者,全都氣得三屍暴跳。
    如此邪書,他們恨不得找到幕後之人,把他碎屍萬段。
    實在是太玷汙先賢,太衝擊三觀了。
    最著急的就是各地的孔家,這部書最衝擊的就是他們。
    更何況,隨著朝堂的消息傳出,李承乾已經明確發話要搞他們,不允許他們再繼續掌控教化。
    這是絕他們的傳承,挖他們的根。
    孔家,雖然是有那麽一點私兵和惡奴,但要造反的話,還是免了吧。
    因此,孔家人飛鴿傳書,把自家各支脈,全部召集了起來,進行了一番私底下的磋商。
    與此同時,隨著掄語的傳出,一些不那麽固執己見的寒門學子,卻是如獲至寶。
    特別是那些能文能武,以前就覺得論語怪別扭的人。
    他們得到掄語之後,發現每一句話的解釋,都像是說到了他們心坎裏。
    隨著長安城裏的販賣,一些剛剛學了文字,就想要讀聖賢書的百姓,看到之後更是如同打開了天窗。
    街頭巷尾,客棧酒樓,到處都在討論。
    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讀過書的。
    真正沒讀過書的那些,要麽是最底層的工匠,要麽就是最底層的農民。
    他們沒心思關注書,圈子完全不同,自然也就得不到這方麵的消息。
    有人三觀被毀,把到手的掄語粉碎成渣,氣得吐血,甚至氣死的都有。
    有人接受度良好,把到手的掄語,看作是一本神書,恨不得不睡覺,努力的理解其意。
    整個大唐,因為這一本掄語,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
    一切有點知識的人,開始互相對噴。
    一旦對噴不過,那就上演全武行,可謂是群魔亂舞。
    在這種氣氛下,全天下的孔家人,開始朝著長安聚集。
    他們是來請命的,請李承乾把這部妖邪之書銷毀。
    他們要裹挾大勢,讓李承乾收回成命。
    在九月初的時候,他們終於聚集到了長安城,聚集到了皇城的門口。
    到了這裏,他們倒是沒有再做過分的事,而是席地而坐,企圖讓李承乾主動見他們。
    同時,他們在這裏,也是想讓百姓看著他們,不讓他們被李承乾‘迫害’。
    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允許,再進一步的話,完全可以給他們製一個謀大逆之罪。
    大唐對於謀反類,一共三個罪名。
    一,謀反: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
    若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率人者,亦斬!
    即雖未實際聚眾,但有謀反意圖者仍處死刑)。
    二,謀大逆:諸謀大逆者,絞。
    若謀大逆者,雖不行,亦斬。有預謀即處死刑)。
    三:謀叛:諸謀叛者,絞。
    若“謀叛者,雖不行,亦斬。有預謀即處死刑)
    謀反是圖謀反對皇帝、推翻君主政權。
    謀大逆是圖謀毀壞宗廟、陵寢及宮闕。
    謀叛是叛國投敵,均屬於典型的聚眾危害皇權行為。
    現在的孔家,還囂張不到那種程度。
    第一天,李承乾沒有搭理他們。
    他們在皇城的宮門外聚眾,沒有拿武器,也沒有犯事,更加沒有阻擋誰通行,在於唐代的律法來說,他們無罪。
    隻不過,一般的百姓也沒有他們這膽子,如此接近皇城的城門。
    第一天,就吸引了一部分百姓圍觀。
    到了第二天,吸引的百姓更多了。
    到了第三天的時候,雖然有些百姓覺得無趣,還不如好好的生活,可相對來說,聚集的百姓也更多了,差不多聚集了五萬之數。
    這個時候,伴隨著宮門大開,龍攆的到來,李承乾終於出現了。
    孔家的人以為,他們聚集的人越多,對自己就越有利。
    卻不知道,李承乾本就在等他們聚集人。
    要不然,隻有他們孔家人的話,他何必去費那個口水?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何況還關乎到他們的根本利益。
    今天,他要把孔家直接打落塵埃。
    文脈當然要傳承,往後卻不能隻是孔家一家之言。
    孔家也不能成為什麽天下聖地,那是對皇權的挑釁。
    李承乾在鬼神軍團的護衛下走下龍攆,四麵八方,也有鬼神軍團的人圍過來,把百姓和孔家人隔開來。
    孔家人有些騷動,差點以為李承乾要直接動手。
    站定之後,李承乾淡淡道:“朕聽聞,爾等言妖邪之書,並通過孔祭酒上奏疏,希望朕收回成命,是為何意?”
    李承乾的話,通過鬼神軍團的傳遞,瞬間傳遍全場。
    其實不管李承乾也好,孔家也好,心中都十分清楚,各自究竟是為了什麽。
    但他們今天,都要裹挾民意。
    於是乎,自然要從頭奏對一遍。
    讓天下百姓評評理,究竟誰是對的。
    “孔子第三十四代孫孔崇基,敢問陛下。
    近兩個月來,傳得天下沸沸揚揚的論語妖邪般注解,究竟是何人所編著?
    我等身為孔夫子後人,實乃要言其大逆不道,辱罵我的祖先。
    可惡至極,可恨至極,也囂張至極。
    懇請陛下,以造妖書妖言之罪,絞其身!
    自造怪力之書、詐為鬼神之語,涉於不順者)
    否則,我恐家人不服,天下人也不服。
    另,捉拿傳用以惑眾者,亦處絞刑。
    其不滿眾者,流三千裏!被傳惑者不滿三人者,流放三千裏)。”
    孔崇基話語有理有據,因為他說的就是大唐的法律。
    在大唐的法律之中,的確是有相關條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