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震撼吐蕃使團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在唐儉的介紹下,別說吐蕃人了,陪同的官員都感覺自己見識到了,居然還有那麽多種紙。
比如說帶香味的,帶花紋的,用來洗臉的,用來做包裝的,用來做袋子的,甚至萬用的。
單單一個紙,居然會有那麽多用途。
唐儉還加了一句:“其實,關於紙這方麵,陛下有一次來視察,說過一句很真實的話。
他說,當紙張成為廉價的商品,百姓都能夠隨便買賣使用的時候。
紙張的用途,是無盡的。
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具體怎麽用,全看百姓自己。”
“貴國陛下高瞻遠矚,佩服佩服!
隻是,以此地的產量,如何供應大唐國境?”鬆讚幹布問。
“不,讚普你搞錯了!
工部將作監這裏,隻負責研發,不負責買賣。
就以這紙張而言,研發出一種紙張,就會把技術賣出去,收回一定的費用再研究其他。
同時,買到技術的商家,他每年生產出來的紙張,賣出去之後,也得分出一部分利潤,用來補償給發明的工匠,或者發明的工匠小組。
這個費用,陛下稱之為專利費,為期二十年。
如此一來,既激發了工匠的發明熱情,又讓他們全家過上富裕的生活,讓他們能更熱愛去研究和發明。
總體而言,現在工部已經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撥款了。
如果有所結餘的話,反而還需要上交國庫。”
鬆讚幹布等人無語,祿東讚瞳孔緊縮。
如此模式之下,大唐各方麵的技術,隻怕會如那浪潮一般,一浪接著一浪,無有窮盡。
鬆讚幹布也是一個明白人,要不然他不會打大唐技術的主意,他萬分明白技術的重要。
大唐隻是一個造紙,就甩他吐蕃十條街。
雖然唐儉沒有說之前那些紙張的價格,但顯然價格已經降低了很多。
要不然的話,不可能說要鋪遍整個大唐,不可能說要大唐百姓都買得起。
“敢問貴國,這紙張如此便宜也就罷了, 可百姓買些紙張也無用啊!
我是說,紙張的本質是傳承文脈的載體。
這讀書,書籍昂貴,也不是單純紙張方麵的問題。
何況,沒有人教導的話,識字都比較困難吧?”
鴻臚寺卿搶著介紹道:“這一點讚普也說錯了,關於書籍的印刷,就好像那報紙一樣,每一期都不一樣,但我們一樣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印刷很多,就是因為我們有這方麵的新技術。
同時,陛下已經開啟掃盲教育,發明了一套新的識字體係以及文字體係。
在這一套新的識字體係之下,識字的效率要快十倍百倍,甚至如果單純隻是識字,根本不需要夫子教導,隻要先學好體係的基本組成!”
這位新的鴻臚寺卿說得很保守,頗有種生怕透露秘密的感覺。
但是唐儉不怕,他有專門私下請示過。
按照李承乾的話說,萬事無不可對人言。
隻因為李承乾清楚,輕易能夠看懂的東西,也輕易能被研究出來,差的不過是一個靈感。
輕易看不懂的東西,看了也是白看。
更何況,他不會讓吐蕃‘存活’那麽久,最好這一波就直接把吐蕃拿下。
造反的根源無非就兩種,一種是吃不飽穿不暖,被有心人利用,另一種就是對文化的不認同。
所以上次宴會的時候,他才提出華夏遺民論。
隻要把這兩方麵做好,他還有至少六十年的時間,三四代人過去,一切都會大變樣。
就好像後世那樣,就算有些人還知道自己是匈奴後人,甚至知道自己是妖清後人,又有什麽用呢?
自己都迫不及待的改姓,哪裏可能還想著恢複祖先的所謂榮光。
更何況,一旦互相之間有了婚姻關係,就更加不會有那種想法了。
於是,唐儉大方的介紹道:“其實很簡單,印章這東西,讚普也是習以為常的。
若是把印章做到很小,把每一個字做成多個印章,把這些印章用一點小方法排列起來,是不是可以形成任何一篇文章?
到時候,再刷上墨,隨便一覆蓋按壓,他就是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
想要印什麽文章,也就是開始排列的時候比較麻煩。
隻要排好了,就不會出現錯漏,比抄寫要更有效率太多,比雕版印刷要千變萬化。
至於識字方麵,我朝陛下發明了一套拚音方法。
即用一些符號,代替某一個音節。
一個字,是單獨的音節,就用這個符號去代替,是多音節,就多個符號組合。
如此一來,隻需要認識不到三十個符號,就可以自己明悟每一個字的發音。
若這一個個字再形成一段段話,聯係上日常用語,自然也就等於識字了。
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吐蕃人臉色大變,在唐儉的形容之下,雖然具體操作方法還欠缺,但理論上確實極為可行。
能想出這樣的方法來,真可謂天才!
很多東西,難的本來就是從零到一。
有些東西存在了千百年,甚至比人類的曆史的長遠,可就是沒人想到利用,道理是一樣的。
吐蕃人一片寂靜,好一會兒鬆讚幹布才說:“貴國真可謂人才濟濟,不可思議!”
唐儉隻是隨意笑了笑,沒說這些都是李承乾弄出來的。
祿東讚也是暗自把方法記下來,準備回去之後就著手試驗。
沒有人提出要親眼去看看,他們都知道,這肯定是屬於大唐的機密。
唐儉也沒帶他們去,但並非是所謂機密,否則也不會告訴他們辦法。
隻不過是因為造紙這個工序,實在是有些惡臭難聞,簡直跟糞坑有些類似,唐儉覺得帶過去有失禮儀,索性帶著他們走向下一處。
下一處,是屬於蒸汽機院。
目前的大唐還淘汰不了這玩意,不可能全麵進入電力時代。
為了打牢科技的基礎,一層層的往上疊加,因此一直還在研究蒸汽機小型化。
來到製作蒸汽機的現場,這裏不但有組裝的工序,也有完整的蒸汽機正在運行,畢竟要進行實際的試驗,記錄各方麵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