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倭國滅絕計劃,儒家不複存在
字數:4332 加入書籤
“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
其二,同樣是因為他們很矮小,所以他們可能會出現借種的行為,甚至為此使出百般手段!
我大唐之人,可以在他們身上發泄,但絕不可留種。
如果出現意外留種的情況,趁早一刀兩斷,朕是說把對方女子一刀兩斷!
若是生下來,那也同樣當倭國人處理。
絕不可帶任何一個倭國新生兒,或者倭國的女子,來到我大唐!
若是被朕發現,誅滅九族。
這是絕對的禁令,一旦發現,沒有任何情麵可講。
因為朕不想,大唐人的身上出現他們的基因。
他們的基因極為癲狂,也極為瘋狂,屬於絕對的劣質基因,聽清楚了沒有?”
“臣等宗旨!”
“臣等遵旨!”
“……”
李承乾早就提出過基因說,既然倭國是這樣的基因,那妥妥的不能留種。
要不然,豈不是汙染自家血脈?
“其三,倭國四麵環海,地方又不大。
他們日日見到滔天海浪,似乎要從四麵八方,覆滅他們僅有的土地。
內心的恐懼和壓抑,可想而知。
同時,他們身處地震帶上,也就是所謂的地龍翻身高發地區。
在他們那塊土地上,三天兩頭都會地龍翻身,無非是有大小之別。
同時,他們的島上有火山,這也是一處極其危險的源頭。
總而言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倭國人,每天都會非常的恐懼。
這種恐懼,鑄就了他們瘋狂的性格。
因此,他們才會冒著生命危險,用一些小船就到處跑。
大唐這塊大陸,距離他們尤其近,因此他們在曆朝曆代,都很喜歡跑過來,在沿海地帶活動。
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占領這塊大陸,遠離那隨時有滅族風險的地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種水土之下,你們認為會養出什麽樣的人?”
百官眨眨眼,徹底明白了。
想想那個場麵,的確是非常可怕,難怪如此瘋狂。
撮爾小國,曆朝曆代都侵犯沿海,原來是被逼出來的。
“正因為如此,朕也希望你們背後的家族注意,這是一份有風險的利益,並不是讓你們過去拿錢的,一切小心為上!”
百官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他們現在對倭國有概念了。
以前其實沒什麽概念,就是知道是個撮爾小國,孤懸在海外,茹毛飲血,卑微矮小。
至於對沿海百姓的騷擾,那隻是個別情況,根本就不足為慮,甚至都懶得理睬。
那些家夥跑得太快,打也不好打。
現在搞清楚之後,他們已經打心眼裏認為,這個種族不配存在。
“對了,既然是讓他們挖礦,為了長久的使用,還是得給他們吃點好的!
工部,棉花籽榨油的技術,有沒有弄出來?”李承乾問。
唐儉趕緊站出來回應道:“有的有的,本來我大唐就有榨油的技術,棉花籽榨油也沒有什麽區別。
隻不過因為陛下說過,那東西的油吃多了,會讓人生不出子嗣,因此並沒有大規模榨油,隻是嚐試了一下。
目前的棉花籽,多用於百姓自己喂雞鴨等。”
“那從現在開始,趕緊收集榨油,到時候送到倭國去,給倭國的人吃。
讓他們既能夠好好幹活,又能夠在生育量上大大減少。
幾十年後,就可以讓他們徹底絕跡了。
隻要不讓他們知道,此種油會讓他們斷子絕孫,他們就不會反抗,甚至還會感恩戴德,也有足夠的力氣去挖礦。
還是那句話,此類基因不該繼續流傳下去。
因此,他們隻是我大唐的工具和牲口,不必要當做人來對待。
幾十年後,我大唐人口大大增加,也就不需要他們了。”
“臣遵旨!”唐儉恭敬應答。
如此惡毒的計劃,百官卻覺得理所當然,一個跳出來反對的都沒有,別說什麽有傷天和了。
真正儒家的勢力,在朝堂上基本絕跡了。
雖然還有一些儒家人,或者孔家人,但他們的心,現在都已經變了。
一切,為了大唐的強大。
現在的大唐,暗戳戳執行的是:四方蠻夷,皆誅!
“接下來說說,關於孔家,關於那些學了個半桶水,在科舉上毫無建樹的書生,該如何安置的問題!
之前孔家跑到朕麵前來逼宮,被朕訓斥了一頓。
朕讓他們去周遊列國,繼承祖先的遺誌,如此才稱得上一句孔夫子之後。
朕不知道,他們究竟執行到位沒有,朕沒有關注他們。
現在,是時候用他們了!
傳旨,一切在科舉上毫無建樹,在其他方麵也毫無建樹,隻會讀書的大唐書生。
從明年開始,可以前往吐蕃,前往原本的高昌,高句麗等地,推行儒家文化,遵循儒家先祖的遺誌——有教無類。
至於如何推行,朕不管,一切取其自願!
若後年還留在大唐境內,連這點苦都不願意吃,這是讓孔夫子蒙羞,不得再稱儒家之人,最多自稱讀書之人。”
想要讓儒家和孔家動起來,就要抓住他們的弱點。
在大唐,有李承乾的壓製,他們別想出頭。
為了自己的出路,為了不漸漸被磨滅,這道旨意下去之後,他們就算明知道是坑,也必須要跳。
他們會幻想,能夠在別的國度把儒家發揚光大。
而實際上,李承乾隻希望他們進行先期教育,也就是啟蒙教育。
等他們把其他國家的人,教育成知書達理的存在,李承乾再進行後續教育,可就要輕鬆太多了。
未來的社會必將百花齊放,儒家的那一套,也就在啟蒙的時候規範一下孩童的行為,給他們打上一些約束人性的基礎。
之後的教育,當然是以科學為主。
李承乾就是要用他們的錢,用他們的人,來成就大唐,成就自己!
讓他們不由自主,為大唐發光發熱,直到最後把自己燒成灰。
文脈的傳承,絕不能以一家一姓為主,這是底線。
孔玉忠腦袋如同被敲了一棒,終究隻能在心中深深歎氣。
他明白,李承乾這道聖旨一出,儒家不複存在了!
剩下的,也隻是孔家本身,普通一家一姓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