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請問父皇,還有更好的皇帝人選嗎?
字數:4488 加入書籤
“你如何肯定會越來越強,別說全靠想象!
想象的話,誰不會呢?”李世民不服。
“至少我的兒子,甚至孫子這一代,會執行我的意誌。
讓整個大唐全球化,讓整個大唐的全球王爺,都努力發展好自身麾下的一切,好好的賺取身後名。
經過三代甚至四代,這種類似於規矩的東西,就會深入到他們的骨髓之中。
萬一誰不爭,自然有想要爭的起來。
還是那句話,我給他們定了規矩,他們有些人雖然會根據情況改變。
但在我活著的時候,必然是萬變不離其宗。
這就好像始皇帝,立下郡縣製和皇帝製度之後。
即便他的秦已經滅了,真正的有識之人,看到了這其中的好處,便會一代代傳承下去。
這種傳承,甚至會突破血脈關係。
導致曆朝曆代以來,哪怕是身處亂世,哪個梟雄都是為了統一。
誰要敢搞占地一偶,就花天酒地那一套,誰就會很快滅掉,哪怕手下都會和他離心離德。”
“行吧,可哪怕你這一套能夠執行下去,你又如何保證,最後不會互相攻伐?”
“我難道沒有說過,哪怕是互相攻伐,那最後也還是李唐嗎?
當然,這一點是我不想看到的。
所以,我當然要給他們樹立一個全新的目標,比如說天上的星辰!
更何況,你以為到時候,還是誰想打就能打的嗎?
到那個時候,大唐的民智已經全麵開化,而且必將物資充足。
這種情況下,誰不想過安定的日子?
就算有那麽兩個野心勃勃的王爺,想要幹點什麽事情,他也得有人支持呀!
到時候,可不是麵對外國,大家可都是李唐的皇室,都是一家人呢!
更何況,我個人還有一套計劃。
不管王爺還是皇帝,都在五十歲的時候退位讓賢。
王爺也不是世襲製的!
我的想法是,下一代的王爺,是我的兒子們。
再往下一代的王爺,是下一任皇帝的兒子們。
總之就是,全球每一代的王爺,都是當代皇帝的親兄弟,這樣也能夠杜絕一些事。
還是那句話,隻要有我在,這個規矩最起碼能傳承三到四代。
而三四代之後,我肯定已經入土為安了,那我管不著了。
但是想來,既然已經持續三到四代了,五代也不難吧?
五代之後,那就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跟我還有什麽關係?”
李世民表情古怪,反問道:“你就能確定,你能活這麽久?”
“你們都能活那麽久,我還活不到?”李承乾反問。
“好,那些退位下來的王爺呢?
他們當王爺當得好好的,你逼著他們退位下來,他們怎麽辦?”李世民再問。
“我都能退位,他們為什麽不能退位?
人老糊塗了,什麽事情都可能做得出來,精力也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麽旺盛。
為什麽不安安穩穩的落地,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
去到處走走,看看自己曾經治理過的江山?
非要賴在那個位置上,動彈不得?
還是那句話,隻要我來帶這個頭,至少五代沒問題!
五代之後,他們如果能夠齊心協力,隻怕真的已經踏入星空了。
到那個時候,麵對更加廣闊的天地,誰願意隻盯著鍋裏那點?
欲望難填,那就努力把東西做大,包括這江山社稷。”
“呼……”
雖然李世民還是感覺,李承乾說的這些太過理想化。
但不得不說,他確實是有計劃的。
“行,那你告訴朕,你怎麽保證,你不會養出你自己這種逆子來?
到那個時候,隻怕是天更高皇帝更遠!”李世民嘲諷道。
“他們沒我這種本事,也沒人有我這種本事!”李承乾淡淡道。
“你……你這是胡攪蠻纏!”
李世民羞惱,狠狠一甩衣袖。
“嗬嗬……父皇你別生氣!
皇權這東西,在十步之外,千裏之內。
換句話說,被人靠近了,皇帝也是人,也能被一刀砍死。
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皇權也沒人聽。
所以,皇帝需要無數大臣和地方官,集合形成這種權威。
我的孩子,學習了啟蒙教育之後,在開始塑造性格的年紀,去體驗農夫的生活。
就算他們性格想要乖戾,也乖戾不起來。
同時,過了十二年的宮中生活,突然從最好的環境,落入到平民百姓的環境,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意誌的曆練。
然後又經過三年經商,見識三教九流,見識人心。
雖然我不敢保證,他們會變成什麽樣的性格。
但是有一點,他們必然知天下,懂人心,而這正好是皇帝最重要的素質!
皇帝也好儲君也好,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才高八鬥,而是能識人用人,能把目光放到全天下。
要論才高八鬥,有的是朝臣能夠達到。
為何要像教臣子一樣,去教導未來的皇帝?
也或者說,作為臣子的,憑什麽能教導好一個未來的皇帝?
兩者根本不處在同一個位置上,如何去教?
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皇帝,本就該在這天下的熔爐之中去曆練,而不是大臣說什麽就是什麽,夫子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種曆練出來的新君,能夠看出奏疏上,隱藏的一些東西。
能夠看清楚每一個大臣,或者身邊人的目的。
能夠在做商人的曆練之中,知道該怎麽用人,該怎麽平衡各方。
請問父皇,還有更好的皇帝人選嗎?
皇帝,不就是這天下資源的調配者嗎?”
李世民被問的陷入沉思之中,就連長孫無垢,也在李承乾的訴說之中,第一次清晰的認識到,皇帝究竟是什麽。
皇帝並不隻是權勢,反倒是天下資源的調配者。
“其實,曆史早就給出了答案!
劉邦四五十歲還在偷雞摸狗,他除了識人用人,哪方麵他都比不上手下的大臣,更加不可能跟項羽比,但他卻開創了漢朝!
反麵教材就是楊廣,他是屬於深宮之中長大的皇帝,隻會攻於心計。
有高遠的心智卻不符合實際,最終弄得自己國破家亡。
有這兩個實實在在的例子,父皇你還不明白,當皇帝究竟需要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