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共上尊號——光輝之主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A+A-


    乾元五年,整個大唐都在忙活著吐蕃合並的事情。
    至於倭國那邊,李承乾隻收到過兩封戰報,還都是趁著秋季送過來的。
    第一封戰報,李積表示倭國人果然畏威而不懷德,盡出一些下三濫手段。
    被殺怕了之後,就開始送兒送女,目前除了少數隱藏在深山老林的,已經被他們全部抓起來。
    用就地打造的鐵器,全部鎖起來當狗用。
    收尾的時候又表示,倭國的天然溫泉很好,就是三天兩頭的遇到地動,表示不適合建造高大的建築物,也不適合建造水泥建築。
    隻能因地製宜,用一些薄木板來做房屋。
    還遭遇過台風,不過除了房屋損失,其他沒有損失。
    房屋損失也好辦,就地取材,很快就弄好。
    並對李承乾表示感謝,感謝他給了一本,海中能吃的東西的名單,以及曬海鹽的方法,還有各種種子。
    除了表示魚吃夠了,這輩子都不想再吃魚了,其他都好說。
    另一封戰報,是魏征寫的。
    畢竟在那邊,他是個管理者,類似於大管家的角色。
    他在戰報裏麵,表現得極其憤慨。
    他表示,倭國跟來大唐的遣唐使完全是兩回事。
    來大唐的遣唐使,至少表現上很卑微,也非常的好學和謙遜。
    可是在倭國的本土上,他看到的是野蠻,文化禮儀上的野蠻。
    到處都是近親生產的怪胎,雖然隻要有這種怪物出生,就會被直接扔到海裏喂魚,但他依然見過不少。
    他表示,為了挖礦的長遠利益,是否需要對倭國進行一些必要的禮儀教化,比方說近親不得成婚,對於亂來的男子實行宮刑。
    還表示,倭國的女子形如小兒,是真正的卑微到極致,跟男子不一樣。
    至於金礦本身,目前才剛剛起步,他們已經在改造金礦所在的區域。
    畢竟是要從大唐運送設備,前期又要征討整合。
    所以,今年大概是不能拿錢回來了。
    少數一點,根本不值得拿船來長距離運輸。
    李承乾收到這兩封戰報,思慮片刻之後也同樣回了兩封。
    給李積的回複中說的是,畢竟還需要在倭國挖礦,估計幾十上百年。
    因此,還是不要太過於搞破壞,植樹造林等一定要跟上。
    更何況,未來那裏也是大唐領土,不過不會有那種卑劣血脈存在了。
    給魏征的回複是,不允許教導大唐文化,隻允許告訴他們,三代以內血親不婚。
    反正倭國那幾個島,就算他們使勁生,百年之內也夠用。
    更何況,在那個地震頻繁的國家,當代的開采技術又沒有後世那麽保險,隻怕隨時都可能有人被埋。
    可不能讓他們減員太過厲害,導致後續勞工跟不上。
    他對李積和魏征是放心的。
    李積這人,打仗的風格敏銳又穩紮穩打,讓他去收拾倭國那種天然的小人,最適合不過了。
    盡管是他自己願意去的,但如果他不合適的話,李承乾也不會讓他去。
    隻有魏征,純粹就是被李承乾罰去的。
    誰讓他那老古板思想,怎麽都改不了呢?
    讓他去看看倭國那種,真正卑賤的種族,真正茹毛飲血的文明。
    他才會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好,什麽是壞。
    而不是跟儒家一樣,沉浸在類似於聖人言之中,說話做事越來越靠腦補。
    乾元五年十一月,又一次大朝會。
    程咬金正在侃侃而談:“陛下,禮部到現在為止,總共接收到亞洲區域內,一共三十七國的朝貢申請。
    同時,他們希望效仿貞觀時期,共尊我大唐。
    並通過景教基督教)、祆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雜的教義)和伊斯蘭教,在長安的寺廟向臣進言。
    願共上尊號——光輝之主。
    意為,太陽能照到的地方,都將由您來主宰。”
    李承乾稍微恍惚了一下,想到了當年,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的時候。
    當年,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時,直接控製的政權約十幾個可以任命他們的王),朝貢體係覆蓋的核心國家約六七十個願意操控就行),若計入臨時性朝貢則可達百餘國。
    不過所謂的百國,不過是一些大大小小的,不成氣候的部落,有點類似戰國前期,比方方圓十裏就是一個國。
    恍惚隻在一瞬間,李承乾淡淡道:“告訴他們,他們的好意朕心領了,所謂的尊號就免了,朕也不管他們國內的破事。
    至於朝貢,他們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也隨意。
    不過,如果他們願意朝貢,金銀珠寶或者琉璃那些就算了,讓他們朝貢點土特產吧。
    比方說,他們在大唐境內沒有見過的東西,或者他們自認為十分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各種種子。
    返還的東西,價值可以高於他們朝貢的東西,但不得給予任何技術類的書籍。
    朕說的是技術類書籍,不包括論語,拚音,大堂的文字跟曆史等。
    在他們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檢查仔細,絕不允許攜帶一切違禁品。”
    “陛下,為何不接受此番尊號?”房玄齡疑惑的問。
    “你們隻看到其中的好處,沒有看到其中的壞處!”
    李承乾聲音平淡,猶如在說別人的事情。
    “隻要我大唐足夠強,有沒有那所謂他們上的尊號,大唐如果要做點什麽,他們敢不尊嗎?
    同樣的道理,大唐一旦變弱,他們會聽嗎?
    認同他們上的尊號,看似朕的權威大大加強,還能夠幹涉他們國內的政治。
    但也意味著,和他們國內的另一派結仇。
    用俗話說就是,魚沒有吃到,反倒是惹了一身腥。
    並且,有了這個所謂的尊號,有些東西就不太好拒絕,比方說人家要點技術。
    這個尊號,更像是空口白牙要好處,朕一旦答應就是在資敵。
    反倒不如現在,我大唐禁運的東西,不給是我們有理。
    至於朝貢,嗬嗬,以前的朝貢,我大唐有賺過嗎?
    別說什麽,我大唐是禮儀之邦,是天朝上國,要有度量,蠻夷要啥沒啥。
    這些狗屁倒灶的話,別在朕麵前說。
    作為大唐帝國之主,朕首先要對國民負責,而不是慷他人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