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改革兵製,減員五十萬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軍隊的改革,跟文官的改革不一樣。
文官的改革,隻要能夠打贏嘴炮,再加上本身足夠強勢,一切都沒問題。
但是軍隊的改革,是屬於真正的強權。
各州掌握著兵權的刺史,怎麽可能放下兵權?
雖然說,已經乾元七年了。
李承乾這個皇帝,已經深入民間。
各項政策,也深得民心。
可就跟他微服私訪的時候一樣,總有那麽些人,是屬於利益被破壞者。
當這次大朝會之後,改革兵製的事情傳遞下去,大同的暗地裏,水就瞬間渾了。
把李承乾敢在這個時候,改革兵製的事情。
就是因為,他已經當皇帝七年了。
這七年,不敢說收歸天下民心,但大唐方方麵麵的變化,百姓都是有目共睹的。
雖然有被他傷害了利益的人,心裏麵可能對他不是那麽感冒。
但他們不得不承認,李承乾給了他們一個安定的日子,也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就好像微服私訪的時候,那個船家一樣。
雖然他嘴上不屑於李承乾的一些政策,但是讓他跟著人造李承乾的反,他是肯定不會幹的。
這就更後世,無數人抨擊各種政策。
可問題是,你要他們起來打打殺殺,那是想都別想。
又不是日子過不下去,誰提著腦袋去辦那種事,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你從前開始改革兵製,是已經有了把握。
當聖旨傳遞下去的時候,他的鬼神大軍也開始開動。
二十萬鬼神大軍,跟隨著活人軍隊。
每一支軍隊,人數都不多,他們是去監督執行的。
若是某一個折衝府,想要叛亂的話,他們最多就是殺掉那點人。
可他們一旦殺掉鬼神軍團的人,李承乾就會知道。
四麵八方,距離近的其他鬼神軍團的人,全部都會趕過去。
同時,因為鬼神軍團的不死屬性,就算白天被幹掉了,一旦到了淩晨,又會重新出現。
如此一來,叛亂的折衝府,最多就是能夠殺幾個活人士兵。
可隨之而來的,就是鬼神大軍的鎮壓。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大唐再次掀起腥風血雨,這一次隻波及到軍隊內部。
一切不服從的全部鎮壓,格殺勿論!
大唐的氣氛開始變得壓抑起來,似乎連經濟都停止了運轉,百姓們又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可慢慢的,他們發現,各地的叛亂並沒有影響到他們。
雖然不能說是毫無影響,但至少沒有大範圍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百姓已經不再關注。
他們知道,肯定是皇帝在鎮壓叛亂,為什麽叛亂他們不清楚,反正說什麽的都有。
隻有一點,他們心裏很清楚,那就是,皇帝沒有抓他們的壯丁。
這樣一來,真正的內部就安定了下來,亂的隻是軍隊而已。
朝堂之上,也稱得上是腥風血雨,除了不敢有所動作的聰明人,某些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也或者說,他們已經被逼到了極致,逼到了牆角,左右都是個死。
雖然李承乾已經放寬了條件,即便之前犯了人命案的,也可以賠償來贖罪,隻是會被踢出軍隊而已。
可踢出軍隊,也就意味著最後一塊安身立命的本錢沒有了。
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有人放手一搏。
可現在才想跟李承乾放手一搏,怎麽可能做到?
朝堂之上,所有的武將,全部被李承乾給派了出去,對各地折衝府進行接管,並且進行軍隊的遷徙。
不聽軍令者殺,趁機作亂者殺,一切敢引發叛亂的舉動,全部隻有一個字——殺!
截止到乾元七年,過年之前,大唐的百萬大軍,死於這次屠殺的,超過了二十萬!
這是因為,府兵製的後果已經在隱隱出現,其中有很多在冊的士卒,已經成了地方豪門大戶的私兵或者仆從。
這一部分,在被查到之後,因為跟著是地方豪門大戶反抗,所以被誅殺。
同時,被逐出軍隊者,也有差不多三十萬,也就是減員一半。
被逐出軍隊的那麽多,是因為很多吃空餉還有老弱病殘,同時也有一些良莠不齊的兵。
這一次軍隊重新劃分和遷徙,自然會把這些都找出來。
朝廷高速運轉,各種後勤調度異常頻繁,都在為新戰區的成立而添磚加瓦,天天都可以看到一支支軍隊,在官道上奔馳。
這一次,李承乾根本不跟他們玩虛的。
也不怕二十萬大軍全部調出去之後,長安會引來叛軍。
因為他們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能力。
要麽被絞殺,要麽就逃亡,要麽就投降,隻有這三種可能。
百萬大軍被剔除成五十萬大軍之後,大唐看似兵力的空虛了。
但是,留下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兵,都是實實在在的青壯年,都是願意聽命行事的,算是根除了隱患。
這五十萬大軍,正好被平分給五個戰區。
朝堂上,除了新成立的軍委,已經沒有了武官。
因為他們,全部被李承乾分配到了五大戰區之中,真正的成為了跟軍隊一起生活的將領。
以前的那些製度,皇帝總是需要防備著將領。
但是現在,不需要了。
底層和中層的軍官,隨時都可能調動。
即便是高層的軍官,十年也要調動一次。
沒有人可以招攬到心腹,哪怕是招攬到了,也沒辦法聯合起來,隱患也算是剔除了。
當然,沒有製度是完美的,剩下的,不需要靠著思想教育,讓他們成為真正大唐的兵,而不再是某個私人的兵,甚至不能算是皇帝的兵。
未來的大唐軍隊,他們有信仰,有目標,有自己的行事準則。
如此一來,私人調動兵力進行了叛亂,就不可能存在了。
登高一呼從者如雲,也將成為過去式。
就算有一天改朝換代,也不再是這種叛亂類型的改朝換代,而應該是各種因素的促成之下,以最和平的方式改朝換代。
這一次,李承乾做出如此重大的舉動,李世民也好像隱身了一樣,從來沒有出現過。
轉眼之間,已經來到了乾元七年,最後一次大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