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溫祭酒講課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國子監內,陳源開口說道:“走吧,今天是一月一度的講課,聽說今天是祭酒大人親自講課,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趕緊去,一會晚了好位置都被別人搶走了。”
秦朗一聽,臉上露出一絲期待。“能聽祭酒大人講課可不容易,說不定還能學到些不一樣的東西。咱們快些去。”
蘇晨也快步跟上兩人的步伐。“也不知道祭酒大人要宣布什麽重要事情,可別是什麽增加課業的壞消息。”
幾人匆匆穿過國子監的庭院,來到了講學的大堂。此時,大堂內已經聚集了不少學子,他們正三三兩兩地交談著,氣氛顯得有些熱烈。
陳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角落裏的幾個空位,連忙拉著秦朗和蘇晨走了過去。
過了一會周恒來了,陳源趕緊招手,周恒看到後,趕忙走了過來,拱手說道“抱歉,有事耽擱了。還好哥幾個占了位置,不然今天我要站著聽課了。”
秦朗笑著說道“周兄,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我們也是剛到,你就來了。”
幾人正聊著天呢,就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溫祭酒在一眾夫子的簇擁下走了進來。
溫祭酒身著一襲青灰色長袍,緩步入堂,麵容沉靜,目光深邃。眾學子立時起身,齊齊行禮,溫祭酒微微抬手示意,而後登上講台。
“今日,且與諸君共研《孟子》之經義。”
溫祭酒輕捋胡須,緩緩開口,“《孟子·告子上》有雲:‘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此句寥寥數語,卻道盡人生大義。”
“生,乃人之本能所求,若無生命,一切皆為虛妄。然義,是道德準則,是人間正道。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麵臨生死抉擇,毅然舍生取義。”
“諸君需明,義並非遙不可及,它存於日常生活點滴之中。守誠信,是義;濟貧困,是義;護弱小,亦是義。行義舉,並非為求聲名,而是遵循內心良知。”
溫祭酒微微一頓,目光掃視台下,神色愈發鄭重:“吾之理念,求學首在明誌。誌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諸君既入國子監,當立報國之誌,以所學經義為基,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再者,為學需篤行。經義非空談之學,需踐行於生活。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應尊老愛幼,推己及人;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便應在順境中不驕奢,在逆境中不喪誌,在強權前不屈服。”
“最後,為人需有包容之懷。世間萬物,各有其性,人亦如此。學術觀點,百家爭鳴,應相互尊重,取其精華,而非黨同伐異。如此,方能共同進步,學術方能繁榮。”
言罷,溫祭酒微微頷首,目光期許地看向台下學子:“今吾講經義與吾之理念,諸君可有疑問?亦或對‘舍生取義’有何見解,不妨暢所欲言。”
台下學子們先是微微一怔,旋即紛紛低頭思索,不多時,有學子起身,恭敬一揖,準備作答。
一位身形清瘦、麵容略帶拘謹的學子站起身來,向溫祭酒恭敬一揖,朗聲道:“夫子,學生鬥膽請教。如夫子所言,舍生取義乃大義之舉。然世間多有困境,若遇並非關乎生死,卻在義與利間抉擇之時,該如何堅守義理?比如在商賈交易中,見有利可圖,卻可能有違誠信之道,此時該如何決斷?”
溫祭酒微微點頭,目光讚許,道:“此問甚佳。義與利,實乃人生常遇之抉擇。《論語》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商賈交易,若隻圖眼前之利,而棄誠信於不顧,雖可得一時之財,卻失長久之譽。信譽既失,生意又焉能長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道’,便是義。當以義為準則,規範自身行為,即便眼前利益受損,卻能贏得他人敬重,積累長遠之福澤。”
說罷,溫祭酒目光掃向眾人,又道:“還有哪位學子願分享見解?”
此時,一位神情自信、衣著整潔的學子從容起身,拱手道:“夫子,學生以為,舍生取義固然令人敬仰,但在和平之世,更多是在日常小事中踐行義舉。如鄰裏間,有人遇困難,伸手相助;見他人行不義之事,敢於製止。這些看似平凡之舉,實則是義的體現,同樣值得推崇。”
溫祭酒麵露微笑,撫須道:“所言極是。義並非隻在生死關頭彰顯,更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體現。小事不拘,方能成大義。諸位求學於此,當從身邊小事做起,積善成德。”
這時,後排一位略顯憨厚的學子撓撓頭,起身道:“夫子,學生有些困惑。若在踐行義舉時,遭人誤解,甚至被惡意中傷,該如何自處?是該繼續堅持,還是有所退縮?”
溫祭酒神色一凜,正色道:“古往今來,行義者多遭磨難。然真正的義士,不為外界幹擾所動。如屈原,心懷報國之誌,行忠義之事,卻遭奸人陷害,被流放荒野。但他始終堅守正道,寫下《離騷》等不朽篇章,其精神光照千古。當遭誤解時,需堅守本心,以時間和行動證明自己。切不可因一時挫折,便放棄對義的追求。”
接著,又有幾位學子提出問題,或關於經義的理解,或關於如何在現實中更好地踐行理念。溫祭酒皆耐心解答,與學子們深入探討。講堂內,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氣氛熱烈而融洽。
溫祭酒在與學子們一番熱烈探討後,神色從容,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微微頷首,似在思索著什麽。
片刻後,他開口道:“方才與諸君談經論道,多是思想之交流。如今,吾亦想考校考校諸君近日來的學業,以察諸位之進益。”
說罷,溫祭酒看向左側一位學子,輕聲問道:“《詩經》有六義,汝且道來。”
那學子連忙起身,微微躬身,聲音洪亮地答道:“回夫子,《詩經》六義,乃風、雅、頌、賦、比、興。風,乃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多為宮廷樂歌;頌,是宗廟祭祀之樂歌;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溫祭酒微微點頭,麵露讚許之色:“答得不錯,坐下吧。”
接著,他又接連問了幾位學子,或問經書中的章句釋義,或問曆史典故,學子們大多對答如流,偶有答得不全之處,溫祭酒也耐心予以指正。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無雙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