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交流心得
字數:3046 加入書籤
隨著時間的截止,緊張的氣氛如輕煙般緩緩散去,眾人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
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小聲交談著,演武場內一時間充滿了嗡嗡的議論聲。
陳源和蘇晨相互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朝著秦朗走去。秦朗此刻正微微仰著頭,眼神望向遠方,似乎還沉浸在剛剛寫作的思緒中。
陳源率先開口,臉上帶著一抹真誠的笑容:“秦兄,你今日可真是讓我等大開眼界,那麽早就停筆了,想必是成竹在胸,文章必定精彩絕倫。”
蘇晨也跟著附和,眼中滿是欽佩:“是啊秦兄,平日裏就聽聞你才思敏捷,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寫到最後還慌裏慌張的,生怕寫不完,哪像你這般從容不迫。”
秦朗轉過身來,微微拱手,謙遜地說道:“兩位過獎了,我不過是平日裏對‘師道’多有思考,今日恰好有機會一抒胸臆罷了。你們二位的才學我也是知曉的,文章必定也十分出色。蘇兄下筆如飛,那專注的神情,一看就是有獨到見解;陳兄思維縝密,想必文章邏輯嚴謹,定會讓夫子們讚賞。”
陳源笑著擺了擺手:“秦兄就別誇我了,我這心裏還沒底呢。這次的題目‘師道’看似尋常,實則要寫好可不容易,得把對師者的理解和感悟都寫出來,我總覺得自己還有些地方沒表達清楚。”
蘇晨也深有同感地點點頭:“是啊,我寫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就怕落了俗套。也不知道夫子們會更看重哪方麵,真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可。”
秦朗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我覺得夫子們看重的,應該是我們對師道的真實理解和感悟吧。隻要我們用心去寫,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坦誠地表達出來,無論結果如何,都算是有所收獲了。”
秦朗、陳源和蘇晨正相談甚歡時,林詩允邁著輕盈的步伐,趙承德帶著幾分自信,沈楠麵露些許拘謹,李凱神色仍帶緊張,一同走上前來加入了交談。
林詩允率先淺笑著開口,聲音柔和:“幾位方才討論得熱烈,定有不少對‘師道’的精妙見解,我等也願一同交流,還望不吝分享。”
趙承德眼神中透著自信說道:“此次比試,‘師道’一題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要想寫得出彩,非得有深刻的感悟和獨特的立意不可。”
秦朗神色坦然道:“趙兄所言有理,但我覺得文章優劣,並非僅由時間長短判定。倉促落筆固然可能有失,深思熟慮後一揮而就,也未可知。”
沈楠微微頷首,露出讚同之色,輕聲說道:“秦兄說得在理。我寫的時候反複斟酌,仍覺有許多觀點未能盡善盡美地表達,還望能從諸位這兒取取經。我在文中主要闡述了師者應因材施教,不知各位對此有何看法?”
李凱撓了撓頭,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我和沈兄想法有些不同。我覺得師道的關鍵在於師者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就像我曾經的老師,在我迷茫時給予我方向,讓我能堅持下來。”
蘇晨微微點頭,接口道:“李兄所言極是,言傳身教、激勵引導,都是師道的重要內涵。我在文中著重寫了師者品德對學生的潛移默化,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嘛。”
陳源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我倒覺得,師道不僅是師者對學生的付出,學生對師道的傳承和回饋也至關重要。就像我們這些學子,日後若能有所成就,也算是對師恩的一種報答。”
林詩允美目流轉,輕輕點頭:“陳公子此觀點新穎且深刻。師道是雙向的,有授業解惑,也有感恩傳承。我在文章裏寫了師者如明燈,照亮學生前行的路,而學生的成長也是對師者最好的慰藉。”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思想的碰撞中,對“師道”的理解也愈發深刻,方才因比試產生的緊張和隔閡,在這熱烈的交流中漸漸消散。
台上的幾位夫子正襟危坐,手中拿著文章,目光專注地逐字逐句品讀著,時不時微微頷首或輕皺眉頭。
李夫子手捧林詩允的文章,目光透著嚴謹與審視。
讀著讀著,他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這林詩允,不愧是才女,筆觸細膩溫婉,將師道中那份如春風化雨般的柔情與關懷,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感真摯動人,字裏行間滿是對師恩的敬重與感恩。”
林夫子拿起蘇晨的文章,微微眯起眼睛,神情專注。
片刻後,他開口道:“蘇晨此文,邏輯清晰,結構嚴謹。從師者的傳道、授業、解惑三個方麵層層遞進,論述有理有據,雖文采上稍欠靈動,但勝在穩重紮實,對師道的理解頗為深刻。”
武夫子看著趙承德的文章,輕輕撫著胡須,神色有些複雜。“趙承德這孩子,向來學問紮實,文章引經據典,條理分明。隻是這一次,似是過於求穩,少了些突破與創新,中規中矩,若能在立意上再大膽些,想必會更出彩。”
蘇夫子拿起李凱的文章,快速瀏覽了一遍後說道:“李凱的文章,能看出他的用心。對師道的闡述全麵,從品德修養到知識傳授,都有涉及。隻是語言稍顯平實,缺乏一些感染力,若是能在文采上多下些功夫就好了。”
溫祭酒放下手中陳源的文章,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陳源這篇文章視角獨特,另辟蹊徑,從師道傳承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學生對師道的反哺,頗有新意。論述過程中觀點明確,論據充分,不失為一篇佳作。”
而當李夫子讀到沈楠的文章時,不禁微微皺眉,“沈楠這孩子,想法是好的,提出了師道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隻是論證不夠深入,有些觀點隻是點到為止,未能充分展開,顯得有些空泛,實在可惜。”
幾位夫子低聲交流著,對每篇文章的優缺點進行著細致的分析與討論,他們的每一個評價,都凝聚著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與諄諄教誨。而此時,台下的秦朗等人還沉浸在熱烈的交流中,對台上正在進行的文章評判尚不知情。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無雙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