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子回京
字數:6057 加入書籤
大殿之外,一名侍從匆匆而來,一為皇上複命,一為尋張副將而來。小框子細問緣由,確認無誤後,方示意內傳消息。
趙成宇聞得京城城門再度緊閉,麵上並無波瀾,倒是殿內群臣,紛紛議論,神色慌亂。
趙成宇輕咳兩聲,沉聲道:“張副將,即刻起,你晉升為禦林軍上將。”言罷,示意侍從自內室取出一柄青銅寶劍,他緩緩拔劍,劍光凜冽,他繼續道:“此黃金寶劍賜予你,見劍如見朕,二品以下官員,可先斬後奏。務必查清城門異狀,速來回稟。”
張副將領命,大殿之內,眾臣皆驚,不等朝會結束,張副將已大步流星而出。小框子在外早已備好轎輦,又命人牽來快馬,一路護送張副將出宮,隻盼他能盡快查明真相。
如此,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在緊鑼密鼓中拉開序幕。
趙成宇心中暗自盤算:那張副將守門雖讓人心生疑慮,其忠誠度難以揣測,但好歹人還在,且身懷武藝,未失為一道防線。姑且賦予他些許權責,或許能平息城門外的詭譎風雲。
高丞相恭敬地行了一禮,言辭懇切:“陛下,府尹李青大人下落不明,京城事務繁多,不可一日無主,是否考慮擇賢暫代其職,以維係京城秩序?”
蘇丞相亦緊隨其後,拱手行禮,言辭中帶著幾分推崇:“陛下,微臣鬥膽舉薦秘書院的方胡傑。此人雖年紀尚輕,卻在文殊院內屢建奇功,調度有方,品性剛直,智勇雙全,實為難得之才。”
趙成宇輕輕叩擊著指節,心中五味雜陳:這二人此刻的提議,莫非是見我近日對方胡傑多有倚重,便忙著投石問路?隻是,方胡傑這幾日封城期間,奔波勞碌,早已成了刺客眼中的熟人,一旦將他推上府尹之位,豈不是將他置於風口浪尖,成了活生生的靶子?
趙成宇輕輕擺了擺手,語帶無奈:“秘書院內事務冗雜,他確非合適人選。”
恰在此時,城門那邊又有信使匆匆來報:“太子殿下已抵京!奈何京城城門緊閉,太子一行隻得在外候著。”
趙成宇聞言,麵上浮現出一抹苦笑:“這下可好,總算有人能料理那城門外的亂子了。”
城外,趙逞竡騎馬緩緩踱步,周身環繞的宮人高聲呼喊:“太子殿下回朝,爾等還不速速開門迎駕?”
回想起之前自己下令關閉城門,又派人急赴皇宮稟報的情景,那位百戶此刻正躲在張副將的書房內,忐忑難安,絲毫不敢露麵。他仿佛置身於熊熊烈焰之中,煎熬無比。關門之令出自他手,可尚未見張副將歸來,他已然無權再令城門開啟。原本以為,張副將不過一個時辰便能歸來主持大局,誰料想,僅僅一盞茶的功夫,太子的人馬竟已赫然歸來。如此一來,他竟成了那個將太子拒之城外之人,心中猶如被架上了刀俎,隻待那致命一刀落下,恐懼令他渾身戰栗不已。
不知何時起,一陣突如其來的稚嫩尖叫劃破了寧靜,源自一名小男孩,他正立於太子坐騎之下,那匹駿馬本就步履匆匆,被這突如其來的童聲一驚,更是焦躁不安,蹄聲隆隆。太子高聲疾呼:“何人速速將這孩子帶走?”
小男孩手中緊握不明之物,不假思索地向馬腿輕輕一撫,奇跡般地,太子座騎竟猛然屈膝跪倒,這一變故讓太子措手不及,身形一晃,緊抱馬頸,動彈不得。周遭,數名鐵甲護衛見狀,紛紛躍下坐騎,如離弦之箭般衝向太子所在,小男孩則在慌亂中險些被馬頭猛然擺動所傷。
太子在侍衛們的協助下,艱難地從馬背上解脫,雙腿險些被沉重的馬軀所壓。待他好不容易穩住身形,第一時間竟是環顧四周,眼中滿是對那小男孩的關切。而小男孩,仿佛知曉即將到來的風暴,正試圖在人馬縫隙間穿梭,向後方的騎兵隊伍遁去。
“快!抓住那個孩子!”太子的隨侍宮人,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急切,劃破了現場的紛亂。
此刻,才有幾名騎兵留意到馬蹄之下的動靜。那孩子猶如狡黠的小鹿,東躲西藏,身形竟出奇地敏捷,其反應之快,絕非八歲稚童所能及。然而,這些騎兵亦非等閑之輩,其中一人眼疾手快,長槍一挑,便輕易地將孩子的衣領勾起,將他懸空吊在了槍尖之上。騎兵將長槍高高豎起,孩子瞬間被舉得比馬首還高,驚恐之下,他發出了刺耳的尖叫。
太子見狀,心中掛念的唯有孩子的安危。被人扶起後,他連忙吩咐道:“把那孩子帶過來,莫要嚇著他。”
然而,宮人們的心思卻與太子大相徑庭。他們從各自的崗位上匆匆趕來,圍攏在馬車旁,眼中滿是關切,紛紛探視太子的安危。
一名身著素衣的宮女輕聲細語道:“太子殿下,這等身份不明的小童,隨意打賞幾個銅板便是,不加以責罰已是莫大的恩典,您又何必親自掛懷呢?”
另一位宮女,麵容清冷,附和著說:“是啊,太子殿下,切莫讓這些卑微之人近身,以免玷汙了您的尊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刻,李珍娘李娘娘,輕輕掀開了馬車繁複的簾幔,眉頭微蹙,疑惑道:“昨日尚有消息傳來,道是城門已啟,緣何今日我等抵達之時,卻又緊閉如初?”
太子聞言,連忙拱手行禮,語態謙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事還需向城門守將問個明白。”
城樓上,一名兵士匆匆推開簡陋的房門,神色緊張地向屋內的百戶詢問道:“大人,太子殿下問及關閉城門之故,我等該如何回稟?”
那百戶聞言,身軀猛地一顫,仿佛寒風中的落葉,連坐穩都成了奢望。他嘴唇哆嗦,語不成句:“你……你就回稟太子,說是城門外……發現了刺客,對,有刺客潛藏!此刻張副將正於宮中值守,萬不能輕易開門。記得,切莫提及是我下的令,照實說便是,莫要牽扯到我!”言罷,他幾乎是懇求般地揮了揮手,生怕自己再多言半句,便會引來更大的禍端。
兵士渾然不解官場的曲折迂回,更對百戶那副驚魂未定的模樣感到莫名其妙。他徑直走至城牆邊,扯開嗓子向城外喊道:“諸位可曾在城門之外撞見什麽刺客?我方派出十幾名勇士探入巷弄,至今未見歸返,這才緊急關閉了城門。此刻張將軍已返回皇宮稟報事宜,不在此處,城門萬不能輕易開啟。還請太子殿下稍安勿躁,稍作等候。”
城墉之下,宮娥與侍衛聞此驚語,無不變色,警覺之色躍然麵上,彼此間低語頻傳:“刺客?”“確有刺客來襲?”“速速整裝以待!”“護駕要緊!誓死扞衛太子殿下與娘娘周全!”
那守衛探頭一望,赫然發現馬隊之中匿有一孩童,其裝扮竟與那日前被百戶擒獲的孩童無二,遂高聲疾呼:“便是那稚子!他也是刺客同夥!”
孩童方被騎兵輕輕放下,本欲令其徑直尋宮人通報太子,未料城門之上這一嗓子,令太子身邊的人心弦緊繃。那孩子倒是機敏異常,雙腳剛一沾地,便轉身如脫兔般向外疾奔。此番,騎兵們豈會再容他逃脫,紛紛抽出長槍,握緊鐵劍,誓要將這狡黠小子再度擒獲。
不遠處,一間廂房內,一位老者對著椅上端坐、衣著華貴的少年低語:“主子,我方兵力遠不及太子麾下,正麵交鋒恐非上策。”
少年輕撫下頜,長歎一聲,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斬草除根,那孩子不能留。同時,需得小心行事,莫讓人揪出我們的尾巴。找幾個愚鈍之輩做替罪羊,以免那無能的皇帝順藤摸瓜,查到我們頭上。”
老者聞言,躬身領命,隨即轉身去布置。
就在這時,幾條黑影突然從巷弄中竄出,皆是身著黑衣的農夫打扮,手中握著鐮刀、土鎬,麵露凶光,直衝少年所在的方向。原本正欲再次擄走少年的騎兵隊伍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分了心,一時間陣腳大亂。一股力量不經意間將少年向前推送,而那些手持兵器的騎兵躲避不及,少年竟被數把刀鋒同時貫穿,連呼救都未能發出,便殞命當場。
與此同時,那幾個企圖衝擊少年的黑衣人也被周圍的騎兵亂刃刺死,一場突如其來的混亂很快便歸於沉寂,隻留下滿地血腥,與空氣中久久不散的肅殺之氣。
此刻,張副將策馬疾馳至城門之下,隻見數名士兵焦急地在城門邊徘徊等候,一見他歸來,連忙上前服侍他下馬,急切稟報道:“太子殿下已至城下,我等不敢擅自開啟城門,正候您歸來示下!”
張副將邊快步踏上城門階梯,邊急切詢問:“城外如今是何情形?”
士兵麵露難色,答道:“不甚明了,隻隱約聽聞似又有刺客出沒。”
張副將聞言,眉頭緊鎖,沉聲道:“待我上去探個究竟再說。爾等且在城門之後嚴陣以待,聽我號令再行開門。”
士兵應聲:“遵命!”隨即轉身,匆匆返回城樓之下,嚴守待命。
張副將站到城樓上舉起一道聖旨大喊:“本將被皇上賜寶劍,見寶劍如見皇上親臨!”
此話一出,城門上下所有人都跪了下來。太子剛被扶起來,也帶著宮人跪了下來。騎兵也都下了馬,跪在馬邊。後麵的儀仗隊和兵士都跟著下跪,倒是氣勢恢宏。一些周圍的百姓都躲到屋裏,從門縫裏探查。馬車裏的李娘娘沒有出來,但也坐著低頭行禮。
張副將語態恭謹,言道:“末將新近受封為禦林軍中將,並兼任京城城門副將之職。近日城外有刺客出沒,情勢危急,不知太子殿下能否屈尊,略施援手,助下官一探究竟?”
太子聞言,輕咳兩聲,語態沉穩:“吾之侍衛已迅速行動,將那刺客斬於馬下。然則,吾心中仍有疑慮,恐其同夥仍在暗處潛伏,伺機而動。”
張副將眉頭微蹙,關切詢問:“太子此行,帶回多少人馬?”
太子緩緩答道:“萬員精兵已屯駐城外大營,以備不時之需。而今隨吾入城的,皆是父王親賜的禦林軍精銳,以及吾與李娘娘的隨身宮人,總計不過三百餘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副將聞言,單手叉腰,麵露無奈之色,輕歎一聲:“既如此,末將這便為太子殿下開啟城門。但為防萬一,懇請所有進城的同僚務必出示令牌,以便末將仔細查驗。”
張副將輕輕卷起聖旨,步伐沉穩地邁向城門的暗影之中。他緩緩自腰間抽出一麵醒目的黃色三角旗,輕輕擲落地麵,那麵旗幟仿佛是無聲的號令,引得先前迎候的士兵疾步上前,一把撈起旗幟,高高揮舞,響亮的口令劃破空氣:“開城門!”
城門兩側,各列十位身著鎧甲的勇士,他們聞令而動,紛紛奔向各自負責的城門機關。隨著沉重的機關被逐一推動,那橫亙在城門之上的巨大門栓緩緩解脫束縛,緊接著,城門在眾人的合力拉扯下,發出低沉而有力的吱嘎聲,逐漸敞開了它的懷抱,迎接外界的風塵與未知。
與此同時,騎兵隊伍中特意預留的一匹潔白如雪的白馬被牽至前方,恭敬地請太子騎乘。太子跨上馬背,英姿颯爽,重新回到了騎兵陣的最前端,引領著這支鐵騎毅然前行。
城中最為寬闊的主幹道上,傳令官早已清空了人群,為太子與他的騎兵隊伍開辟出一條暢通無阻的路徑,直通皇宮的巍峨大門。馬蹄聲悠揚而富有節奏,宛如一場盛大的舞步,在京城的心髒地帶輕盈躍動。在這隊列的正中,李娘娘的馬車端莊而華麗,被一圈圈護衛緊緊環繞,宛如一朵在風中搖曳卻又不失尊貴之姿的牡丹。
騎兵之後,宮娥彩女與侍從們魚貫而行,他們的步伐雖不如騎兵那般矯健,卻也自有一番從容與秩序。緊隨其後的是步兵與輜重兵,他們拖拽著數十輛滿載行囊的馬車,以及幾輛特別裝載著醫士的車輛。這些醫士中,有的是自京城精挑細選,奉命前往疫區救治的勇士;有的則是在半途聞訊,自願請纓,決心與疫情抗爭到底的義士。他們此行,不僅是為了履行醫者仁心的天職,更是為了隨太子與李娘娘凱旋歸來後,能領取那份應得的榮耀與獎賞。
整個隊伍行進間,既有軍事行動的莊嚴,又不失皇家出行的氣派,每一環節都透露出精心策劃與周密安排,仿佛一幅流動的曆史畫卷,緩緩展開在京城百姓的眼前。
喜歡我的皇宮全是大女主請大家收藏:()我的皇宮全是大女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