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書畫鑒賞,悟真諦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一把紫砂壺在砂鍋裏緩緩沉浮,水麵漾起細微的波紋。
    書房內,木頭香氣和普洱茶的醇香交織在一起。
    許老先生伸出骨節突出的手指,點在宣紙上:“筆斷意連,這一撇之後的頓筆,看懂了嗎?”
    坐在對麵的楊鳴微微眯起眼睛:“這一筆是藏鋒收勢的手法。”
    許老先生捋了捋胡須,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他倒了一杯熱茶:“你最近進步很快。”
    兩周前,趙華玲介紹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先生給楊鳴認識,對方是她父親的舊識。
    從此,楊鳴便開始了每天清晨兩個小時的書畫學習。
    起初幾天,他連毛筆都拿不穩。
    有一天,許老先生說起一個故事。
    明朝有個叫徐渭的書畫家,因為性格暴烈,一輩子都不得誌。
    後來他在獄中畫梅,畫出的梅花卻自成一派。
    那天之後,楊鳴對書畫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他開始明白,書畫不僅是技法的堆砌,更是一個人生命印記的積澱。
    許老先生端著茶杯,目光落在楊鳴身上:“你知道為什麽我要講徐渭的故事嗎?”
    楊鳴靜靜地等著下文。
    “因為我看得出來,你和他一樣,骨子裏藏著一股狠勁。”許老先生指了指牆上掛著的一幅山水,“這幅畫,你覺得怎麽樣?”
    楊鳴起身走近,仔細端詳:“應該是近代的作品,筆法偏向張大千。”
    “很好。”許老先生點點頭,“你再看這幅。”
    他從書櫃深處取出一幅卷軸,小心翼翼地打開。
    紙上的山水若隱若現,楊鳴看了半晌,搖頭道:“這幅我看不出來。”
    “這是贗品。”許老先生收起畫卷,“但是一般人很難分辨。知道為什麽嗎?”
    楊鳴若有所思:“因為做假的人,在技法上已經很接近原作了?”
    “不止是技法。”許老先生的聲音低沉下來,“一個真正的鑒賞家,要學會看畫裏的神韻。就像你剛才說的張大千,他的畫裏有一股子闖勁。這種東西,是騙不了人的。”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棱,在書房的地板上投下光影。
    許老先生收拾著散落的紙張,輕聲說道:“所以我不注重教你臨摹,隻教你看。因為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楊鳴想起趙華玲說過的話:“有時候,重要的不是誰走得遠,而是誰能走得穩。”
    現在他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理解。
    這天下午,趙華玲來電話問他學得怎麽樣。
    楊鳴想了想,隻說了一句:“許老的茶,很香。”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笑。
    ……
    兩周的時光,對於真正的書畫鑒賞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
    這門學問裏藏著很深的功夫,從紙墨的年代到筆法的變遷,每一處細節都需要常年的浸潤。
    可楊鳴要的不是這個。
    他要的是在苗詠麵前撐起一個像模像樣的門麵,一個能讓這位副董事長夫人看得順眼的樣子。
    這些日子跟著許老先生學習,他把心思都用在了觀察上。
    看老先生談論一幅畫時的表情變化,記下形容筆法時的用詞習慣,把握品鑒時的節奏和步調。
    這些東西在外人看來或許算不得什麽,但對他來說,卻是最實在的收獲。
    到了現在,他已經能拿捏住鑒賞時的分寸。
    知道該在什麽時候停頓,該用什麽樣的語氣評點,甚至連看畫時該皺眉還是該點頭,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章法。
    這種本事比背幾句專業術語要管用得多。
    楊鳴回到南城的第三天,姚娜璐約他去了苗家。
    那是一棟三層別墅,門前的影壁上爬滿了紫藤。
    他手裏提著一個紅木畫盒,裏麵裝著一幅趙孟頫的字。
    這幅字是趙華玲托人從澳門拍賣會上買來的,花了九十多萬。
    看到這個數字時,楊鳴沒有半點猶豫就把錢轉了過去。
    他知道,這錢花在刀刃上了。
    客廳裏,苗詠坐在太師椅上。
    四十來歲的年紀,穿著淡青色的旗袍,眉眼間透著一股書香氣。
    趙孟頫的字一打開,苗詠的眼神便亮了。
    這幅字用筆簡勁,一撇一捺都見功力。
    看字的時候,苗詠時不時抬眼打量楊鳴。
    每當說到字裏的關鍵之處,楊鳴總能接上兩句恰到好處的話。
    不多不少,不生硬,不做作。
    這讓苗詠頗感興趣,起身打開了自己的藏室。
    一排排紅木書架直抵天花板,上麵擺滿了各式畫軸。
    她取下其中一卷,小心地展開。
    是啟功先生的書法。
    楊鳴站在一旁,看著那些筆畫在宣紙上縱橫。
    他記得許老先生說過,啟功的字有“秀中帶拙”的特點。
    老一輩的書法家大多主張“筆筆有來曆”,而啟功卻能把書法寫得活潑自然,看似隨意卻又處處合乎法度。
    苗詠又取出一幅,是吳昌碩的墨梅。
    粗黑的枝幹,淡雅的梅花,用筆狂放不羈。
    這幅畫的特別之處在於章法布局,梅枝斜出畫麵,給人一種別開生麵的感覺。
    楊鳴的目光在畫上停留,想起許老先生說過的話,吳昌碩畫作構圖嚴謹,常采用對角線式構圖,線條多呈”之”字形或”女”字形交叉。
    看他的畫,就像看他這個人,渾身上下透著“方圓有致”的氣息。
    不知不覺間,天色暗了下來。
    臨走時,苗詠將楊鳴送到門口。
    她站在紫藤架下,看著這個年輕人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回去的路上,姚娜璐問他感覺如何。
    楊鳴隻是看著車窗外的夜色,輕輕地說了句:“苗夫人的藏品,確實不一般。就是不知道,我這次送過去的這幅字,她看不看得上眼。”
    姚娜璐笑著說:“你放心好了,很早之前她就和我提過很喜歡趙孟頫的字,你今天送過去這幅,她肯定是滿意的。”
    楊鳴笑了笑:“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要麻煩姚姐了。”
    “嗯,你等我消息。”姚娜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