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敗走江城,無動靜

字數:3666   加入書籤

A+A-


    一周後的上午,江城市紀委收到了一份實名舉報材料。
    舉報人是趙婷婷,舉報對象是副市長張建華。
    這份舉報材料厚達三十多頁,內容詳實,證據確鑿。
    其中不僅包括張建華收受賄賂的具體金額、時間、地點,還有相關的銀行轉賬記錄、房產購置證明,甚至還有一些現場的照片和錄音資料。
    更讓人震驚的是,舉報材料中還涉及到了盛源集團與張建華之間的一些暗中交易。
    根據材料顯示,盛源集團為了在江城的項目能夠順利進行,曾經多次向張建華行賄。
    這些賄賂不僅包括現金,還有房產、車輛、名貴手表等實物。
    舉報材料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證據,包括盛源集團與某些衙門部門的內部文件,以及一些項目審批過程中的異常程序。
    這些證據表明,張建華利用職務之便,為盛源集團在土地審批、工程招標等環節提供了不當便利。
    江城市紀委接到舉報後,立即上報到省紀委。
    考慮到案件的複雜性和涉及金額的巨大,省紀委決定直接介入調查。
    三天後,一個由省紀委牽頭,包括檢察院、審計局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抵達江城。
    調查組的到來在江城官場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很多人開始緊張起來,擔心自己會被牽連進去。
    調查組的工作效率很高。
    他們首先對舉報材料中的所有證據進行了核實,發現大部分內容都是真實的。
    隨後,調查組開始約談相關人員,包括張建華本人、盛源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一些涉及審批流程的衙門工作人員。
    張建華在接受調查的過程中,最初還試圖否認所有指控。
    但當調查組拿出確鑿的證據時,他的心理防線很快就崩潰了。
    特別是當調查組出示了他和趙婷婷的一些私密照片,以及他們之間關於金錢交易的錄音時,張建華徹底絕望。
    在鐵證麵前,張建華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違法行為。
    他詳細交代了收受賄賂的全過程,包括何時收錢、收了多少、錢用在什麽地方等等。
    同時,他也供述了與盛源集團之間的不當交易,承認自己確實利用職務之便為該集團提供了一些便利。
    調查進行了半個月後,張建華被正式雙規。
    消息傳出後,整個江城政界都震動了。
    張建華作為副市長,在江城的政治地位舉足輕重,他的落馬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意味著江城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
    與張建華案件相關的盛源集團,理論上也應該受到相應的處罰。
    調查組確實發現了該集團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的一些違規行為,包括虛假申報、偷稅漏稅等問題。
    按照正常程序,盛源集團很可能麵臨巨額罰款,甚至可能被取消在江城的項目資格。
    但令人意外的是,盛源集團最終逃過了一劫。
    關鍵原因在於江城國際廣場項目的特殊性。
    這個項目不僅是江城市的重點工程,也是省裏重點關注的項目。
    如果因為張建華案件而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進展,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經過省市兩級衙門的協調,最終決定對盛源集團從輕處理。
    雖然該集團需要繳納一定的罰款,並且要接受更嚴格的監管,但並沒有被取消項目資格。
    這個結果雖然讓一些人感到不滿,但考慮到大局穩定,大多數人還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雖然盛源集團在法律層麵逃過了一劫,但在商業層麵卻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盛源集團在江城遭遇了一係列的打擊。
    先是林超在夜宵攤被刺死,接著是朱然在高速公路上遭遇車禍身亡,這起事件更是讓整個公司人心惶惶。
    現在,他們的重要政治靠山張建華又因為腐敗問題落馬。
    這一係列的事件讓盛源集團在江城的地位岌岌可危。
    江城商界的精明人士很快就看出了這些事件背後的端倪。
    雖然表麵上看,林超被刺、朱然車禍、張建華落馬都是獨立的事件,但時間上的巧合和對盛源集團造成的影響,讓人很難不聯想到這背後可能有統一的策劃者。
    而在江城,能夠有實力和動機對盛源集團進行如此係統性打擊的,除了眾興公司之外很難找到第二家。
    畢竟,眾興公司和盛源集團在江城國際廣場項目上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而且兩家公司之間的矛盾早就公開化了。
    這種判斷在商界很快形成了共識。
    雖然沒有人能夠拿出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些事件與眾興公司有關,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認為,這就是楊鳴的手筆。
    這種認知對兩家公司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對盛源集團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在江城商界的威信進一步下降,很多人開始擔心與他們合作會帶來風險。
    而對眾興公司來說,這反而提升了他們的聲望,讓人們見識到了楊鳴的能量和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在等待盛源集團的反擊。
    按照江湖規矩,受到如此重大打擊後,盛源集團必然會采取報複行動。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盛源集團卻選擇了沉默。
    仇鎮江在張建華落馬後的第三天,悄悄離開了江城,返回了北城。
    他沒有發表任何公開聲明,也沒有采取任何明顯的報複行動。
    盛源集團在江城的辦事處雖然還在運營,但明顯缺乏之前的活力,很多重要決策都要等待北城總部的指示。
    這種反常的平靜讓很多人感到困惑。
    以仇鎮江的性格和盛源集團的實力,不應該如此輕易地認輸。
    人們開始猜測,也許仇鎮江是在醞釀更大的報複計劃,也許他們正在等待更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