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時代變遷,適者生存
字數:3579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幾天裏,楊鳴開始重新學習如何在這個“新世界”中生存。
出獄後的第一個夜晚,他躺在別墅二樓的主臥裏,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汽車聲。
這些聲音對他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城市的節奏依然如他記憶中那般,陌生的是他已經遠離這種節奏太久。
多年的監獄生活讓他習慣了另一種時間流動方式,規律、封閉、可預測。
而現在,他需要重新適應這種開放式的、充滿變數的生活。
趙華玲很細心,她沒有試圖立刻讓楊鳴回到從前的狀態。
相反,她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去感受這種轉變。
每天早晨,她會為楊鳴準備早餐,然後陪他去外麵散步。
她很少主動提起工作的事情,更多的是讓楊鳴自己決定想要了解什麽。
楊鳴發現自己對很多細節都變得敏感起來。
比如手機的重量,比如一些新鮮事物,比如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些在他入獄前習以為常的東西,現在都需要重新體驗和適應。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
在監獄裏,他學會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學會了在有限的信息中捕捉最關鍵的線索,學會了在約束中尋找機會。
第三天的時候,楊鳴開始主動詢問公司的情況。
趙華玲向他匯報了這些年的基本狀況,眾興公司收入穩定增長,但結構依然以灰色收入為主。
華遠地產在老五的管理下已經開始轉型,但轉型的深度還不夠。
錦程酒店在麻子的經營下擴張順利,但其中夾雜的其他業務讓整個盈利模式變得複雜。
聽著這些匯報,楊鳴的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判斷:時代確實變了。
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技術進步上,更體現在整個社會治理結構的變化上。
他在監獄裏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現在的執法環境比以前嚴厲了很多。
反腐、掃黑、監管,每一項政策的推進都意味著傳統的灰色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
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和何勝的那次股市博弈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將更多地發生在資本和技術層麵,而不是傳統的人脈和資源層麵。
第五天,麻子、老五、阿軍相繼到別墅拜訪。
每個人都表現出了對楊鳴的尊重和關心,但楊鳴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某種變化。
這種變化很微妙,不是疏遠,而是一種成熟後的重新定位。
幾年時間,足夠讓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節奏。
他們依然把楊鳴當作大哥,但這種身份認同中多了一些平等的成分。
楊鳴對這種變化並不排斥。
相反,他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發展。
一個組織如果要長期存在,就必須允許其中的每個成員都有獨立成長的空間。
他在監獄裏的這些年,正是兄弟們各自發展和成熟的時期。
現在,他需要在這種新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整個團隊的協作關係。
第七天的早晨,楊鳴在花園裏站了很久。
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的臉上,他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平靜。
這種平靜不是監獄裏那種被動的安靜,而是一種主動的思考狀態。
他知道,是時候和兄弟們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了。
下午,楊鳴讓趙華玲通知麻子、老五、阿軍,明天到郊外的山莊聚一聚。
山莊位於江城東南方向,距離市中心大約四十分鍾車程。
這裏原本是眾興公司用來接待重要客戶的場所,平時很少有人來。
三層的中式建築被茂密的樹林環繞,環境私密而安靜。
楊鳴選擇這裏,是因為他需要一個足夠安全和私密的環境來進行這次對話。
中午時分,四個人圍坐在山莊一樓的餐廳裏,享用了一頓簡單而豐盛的午餐。
餐桌上的氣氛輕鬆而溫馨,大家聊著這些年各自的生活變化,避開了所有敏感的話題。
楊鳴觀察著每個人的狀態,麻子變得更加圓滑和老練,眼神中透著商人的精明。
老五顯得更加穩重,說話時會不自覺地考慮各種後果。
阿軍依然保持著那種桀驁不馴的態度,但眼神中多了一些深沉的東西。
午餐結束後,四個人來到二樓的會議室。
這是一個麵積不大的房間,有一張橢圓形的會議桌和幾把舒適的皮椅。
窗外可以看到山莊的後花園和遠處的山巒。
楊鳴坐在會議桌的一端,其他三人分別坐在兩側。
“這些年辛苦大家了。”楊鳴開口說道,語氣平靜而真誠,“現在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關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阿軍率先開口:“鳴哥,我對公司的具體業務了解不多,畢竟這些年我主要在成市。不過我覺得,不管做什麽,安全第一。”
他的話很簡單,但透露出了對當前形勢的某種擔憂。
麻子接過話題:“鳴哥,錦程酒店這邊發展得還不錯。酒店的正常經營收入每個月大概在兩百萬左右,但是……”
他停頓了一下:“我們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其他服務。你知道的,酒店裏少不了一些特殊服務,這部分收入占到總收入的六成以上。”
楊鳴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不過我感覺現在這種業務的風險在增加。”麻子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執法部門的檢查越來越頻繁,而且手段也比以前多元化。我們雖然有一些關係,但總覺得不如以前那麽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