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心煩的遼帝

字數:4854   加入書籤

A+A-


    經過遼國近兩百年的統治,行政區域不斷劃分,燕雲十六州早就分開管理了。
    在遼國治下,燕京所轄之地僅有檀、順、幽、薊、涿、易六州,趙良嗣在談判中據理力爭,強調這六州是燕京所屬。
    完顏阿骨打崇尚中原的璀璨文明,他知道隻有先進的文明,才能讓他部族的百姓脫離貧苦,他甚至給自己取了漢名:完顏旻。
    此時阿骨打印象中的宋國強大而且還很富有,他還是比較願意交好宋國的,他略一猶豫,就答應把六州之地劃入談判協議中。
    即便如此,大宋朝堂上商量的十六州,如今隻剩個零頭,所謂橫亙南北的長城防線,自然也不複存在了。
    趙良嗣硬著頭皮說:“遼國西京也屬大宋舊地。”他再次向阿骨打提出西京也歸宋的請求。
    好幾個金國官員提出反對意見,此一時彼一時,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
    阿骨打想了想,決定再給大宋一個麵子,他同意把西京也算在內。
    這是趙良嗣的極限了,又多要回來一個州,而且是遼國五京之一的州。
    再索要另外九州他不敢!也辦不到。
    談完地,就該談錢了。
    不知趙良嗣是想耍小聰明,還是真的想替宋國省一筆錢,“滅遼後,我朝會每年給貴國歲幣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這次不待遼國大臣再次反對,完顏阿骨打就開口了。
    “據朕所知,你們宋國每年給遼的歲幣是白銀五十萬兩,絹五十萬匹,怎麽我金國給你們土地,反而還變少了?”
    趙良嗣看到金軍的戰鬥力後,他也隻是提這麽一嘴,他說話真的硬不起來的。
    而且趙佶手書上寫的清楚,滅遼後,把給遼的歲幣轉交給金。
    談判的最後,阿骨打定下一個日期:“八月初九,兩國起兵,共同伐遼。”
    遼國的上京是契丹人最早的國都,是五京中底蘊最深的都城,城內的遍地都是皇族王爺,達官顯貴,他們遭罪了,他們家中的錢財和女人都已經不再是他們的了。
    此時皇宮內除了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簡直就是花的海洋,皇妃王妃,名媛貴婦,就算普通宮女,也都是在民間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靚麗佳人。
    女真眾多將領看的眼花繚亂,口水直流。
    聚集在皇宮內的女子個個花枝招展,相貌嬌好,環肥燕瘦各有千秋,毫不誇張的說,這裏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類型,更可能是你喜歡的很多款的那種情況。
    這些女子以往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皮膚嬌嫩,身形柔美,滿身的珠光寶氣,這是他們部落裏常受風吹日曬的女真族女子所不能比的。
    兩者就像剛從地裏刨食回來,神情還有些狼狽的農婦;和即將參加酒會,精心打扮過的國際空姐。
    人靠衣裝馬靠鞍,此時聚集在皇宮內的女子,無論氣質還是長相,都完勝女真女子,麵對這樣的場景,就連完顏阿骨打這位英雄人物也不能免俗。
    阿骨打為了體現女真人的友誼,他下令除皇妃以外的女子,趙良嗣可以盡情挑選。
    隻是趙良嗣現在哪還有心情玩女人啊,他看到了女真的強大,憂心不已。
    完顏阿骨打想要八月份起兵,談判卻出了重大紕漏,趙佶是否還會和金國聯合?他需要盡快將這個消息帶回去。
    趙良嗣走了,完顏阿骨打則準備在上京城養精蓄銳,待八月份正式發起滅遼之戰。
    ……
    趙佶喜歡丹青蹴鞠,喜歡欣賞奇異珍寶,他是個精致的貴族,是個會享受的貴族,皇宮後麵有一個禦花園,名延福宮。
    趙佶把這裏擴建了數倍,如今的延福宮甚至和整個皇宮的大小相當,裏麵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假山流水隨處可見。
    皇宮是處理朝堂政務的地方,這裏卻是他的小天地,趙佶大部分時間都消遣在延福宮內。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同樣是一個奇葩皇帝,他與趙佶不同,他是個閑不住的人,一年十二個月,有十個月他都在遊玩中度過。
    遼國幅員遼闊,境內的萬裏河山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
    遼國有兩套相對獨立的領導班子,分別管理南北不同民族的具體事務。
    北朝庭也稱北院,以上京為主,負責管理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包括軍事、邊防和草原地區的行政管理,北院更加注重契丹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
    南院以燕京為主導,負責管理漢人為主的農業地區,包括民事、財政和禮儀等,南院更多的借鑒了唐朝和宋朝的漢人政治製度。
    遼國西南部,一條不知名的小河邊,駐紮著大片大片的帳篷。
    耶律延禧此時正在悠閑的釣著魚,兩個宮女在旁邊給他扇著風,太監用傘蓋給他撐出一片涼陰,近百名護衛在周圍警戒著。
    有幾個官員急吼吼的往耶律延禧這邊趕來,這是北院的官員,真是難為遼國的官員了,有國家大事需要稟報,愣是找不到他們的皇帝陛下。
    他們日夜兼程,翻遍千山萬水,總算找到了陛下,他們差點激動的哭出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忽然,一隊護衛將他們攔下了,護衛們也不說話,就是攔著不讓他們過去。
    “我等有緊急軍事要向陛下稟報,快讓開!”
    “沒有司徒大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可靠近陛下!”
    “都什麽時候了,還要稟報蕭奉先!”
    “都退下,否則出了大事,你們就是有八個腦袋也擔待不起!”……
    幾個官員七嘴八舌的吵嚷著,引起了耶律延禧的注意,耶律延禧扭頭看去,微微皺眉!
    他都快要煩死了,自從親征大敗後,不少地區治安動蕩,東京留守的高永昌反了,渤海人反了,蒙古族的烏古部反了……
    簡直烽煙四起。
    通州降金,雙州降金,遼州降金……
    簡直四處漏風。
    耶律餘睹戰金軍,敗!蕭幹平叛後迎擊金軍,敗!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與金軍交戰,敗!……
    簡直一地雞毛。
    每次大臣來找他就沒有過好消息。
    ‘朕已經派兵平亂了,國內基本穩定了,內患已去,金國正在議和,外憂很快也會平息,這不都是朕的英明決斷?朕的功勞嗎!?
    現在朕隻是想好好釣個魚,這個要求很過分嗎?真是一會兒都不讓人清淨!’
    耶律延禧扭過頭,再次看向平靜的水麵。
    耶律延禧的父親曾是遼國太子,當年的權臣耶律乙辛誣陷太子想篡位,他爺爺就把他爹砍了,三歲的耶律延禧父母雙亡。
    他爺爺砍完兒子就後悔了,隻能在他這個孫子身上彌補一下,耶律延禧四歲被封太尉,五歲被封中書令加梁王,十六歲被封燕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
    中書令相當於左右宰相之和。
    耶律延禧頂著軍權、政權一把手的名頭,他身邊充斥著想巴結討好他的人,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每天都不會少,這就是他的成長環境。
    有人會去找五歲的中書令商討國家大事嗎?找十六歲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討論軍機要事?
    軍政有北院處理,財政有南院處理,還有他爺爺坐鎮大後方,他真的不需要做什麽。
    爺爺殺了親爹,要說他有多親近老爺子也不太現實,小時候他麵對自己的爺爺心裏隻有恐懼,大一些後他開始遠離京都,遊山玩水成了他唯一的樂趣。
    耶律延禧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平反,追封他們皇帝皇後的名號,然後就是鞭屍,因為陷害他父親的人,已經被他爺爺處死了,他想報仇隻能鞭屍了。
    耶律延禧讓人把耶律乙辛的屍體挖出來,鞭屍,曝屍荒野,又徹查了耶律乙辛殘留的黨派官員,凡事有過錯的一律從嚴處罰。
    耶律乙辛是巨奸,耶律延禧的做法反而在民間得到如潮般的好評,百姓看到一個致孝的皇帝,一個眼裏不揉沙的皇帝。
    隻是自此以後,耶律延禧又過上了四處遊獵的生活。
    畢竟以前他就是這麽過的。
    喜歡高衙內的恣意人生請大家收藏:()高衙內的恣意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