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出發沂山

字數:9030   加入書籤

A+A-


    張凡稟報道:“將軍,您讓查的消息有眉目了。”
    高世德鬆開表妹的小手,挑了挑眉,“哦?說說情況!”
    張凡臉上此時還殘留著震驚與不可思議。
    “根據劉小姐提供的線索,我們發現了那隻雕,它真的很大!體長約七八尺,翼展足有丈餘。
    想來應該可以載人,隻是它異常凶猛,老巢又築在百丈崖上,不好捕獲。”
    “臥槽,這麽大!準備一下,我們去看看。”
    “是!”
    高世德手裏有一顆“寵靈丹”,為此他考慮了好幾種寵物。
    首先是戰馬,若挑選一匹好的馬兒喂下,那相當於給馬兒搭載了“智能導航”係統。
    僅僅一個念頭,就可以讓它或快或慢、或左或右,在戰場上衝殺,也將無往而不利。
    人有人語,獸有獸語,這毋庸置疑。
    試想一下,當兩軍對壘時,高世德對胯下的馬兒說:
    “告訴對麵的那些馬兒,誰能把自己身上的兩腳獸甩下去,母馬和上好的草料大大地有!”
    那將是何等場麵?一人一馬輕而易舉地挫敗數萬大軍。
    而敵軍將領想騎馬奔逃時,抬頭一看,馬兒竟把他們送到了高世德麵前!
    正當高世德誌得意滿,決定選一匹馬時,考慮到馬也有方言,而且馬的智商畢竟有限,在馬鞭之下它們也不得不乖乖聽話!
    高世德其次考慮的是大象,大象在古代被視為祥瑞動物,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和強大,民間有“太平有象”的說法。
    汴京城就設有養象所,裏麵豢養著十幾頭大象,均是交趾和占城兩國進貢所得。
    有馴象師專門訓練儀象,皇室舉行重要祭祀時,都會挑幾頭聽話的,把它們盛裝打扮後,充當儀仗門麵。
    高世德若把寵靈丹喂給一頭大象,它們私底下開個小會,那還不把所有大象都拐跑了?
    在北宋初期,朝廷的軍事重心在北方,與遼國有長達數十年的對抗,無暇南顧。
    藩屬國君主隻能稱王,但交趾君主在國內行皇帝製度,建元稱帝,使用本國年號,在對宋朝的牒文中,也屢屢逾越宗藩體製。
    交趾一方麵向宋朝稱臣納貢,一方麵不斷侵擾宋朝邊境?。
    熙寧八年,交趾國派出八萬軍隊進犯廣西地區,攻下欽州、廉州、邕州等地,並在邕州進行屠城,導致大量軍民傷亡?。
    “交人盡屠其民,凡五萬八千餘口”。消息傳到汴京後,朝野震驚。
    熙寧九年,朝廷派八萬大軍、三十萬軍夫征討交趾,相繼收複了欽州、廉州、邕州等地,又繼續反攻交趾。
    熙寧戰爭宋朝雖然獲勝了,但付出的代價十分慘重,因為水土問題,損失將近二十萬人。
    朝廷放棄了兵指王庭的目標,自此以後,中原王朝徹底放棄收複交趾地區。
    宋初汴京的大象足有六十多頭,熙寧戰爭爆發後,汴京的大象一度銳減到三頭,因為馴養大象的多是南越人。
    如今宋朝早已與交趾達成和議,雙方恢複朝貢關係,與交趾的關係轉向以經濟貿易為主。
    現在雖然還保持著朝貢,也不過是一種外交禮儀,交趾送禮祝賀新年,朝廷給一份回禮。
    這才使大象數量上升到十幾頭,現在隻剩這麽點了,都跟寶貝似的,高世德如果拐走了,趙佶肯定跟他急眼。
    大象什麽都好,就是數量太少了,而且耐寒能力有些差,主要是它們皮上沒毛,皮下也沒有厚厚的脂肪。
    除了馬和大象,一些異獸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鯨魚、巨雕……
    高世德想到那隻體長七八尺、翼展丈餘的巨雕,心中越發期待。他帶著眾人快馬加鞭趕往沂山。
    ……
    沂山不僅風景秀麗,更是諸多珍奇異獸的棲息之地。
    沂山是東海向內陸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說,被譽為“魯中仙山”。
    天上的星宿對古人來說,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滿天星辰為他們布下了無數“道”的命題。
    人們從究尋這些星辰的那一刻,便把滿天星辰分為了東西南北四路。
    東路蒼龍,西路白虎,南路朱雀,北路玄武,每路七宿,共二十八星宿。
    天上的星辰太過遙遠,古人們無法觸及,而地上的大山,他們卻可以攀登。
    人們將中華大地和四路星宿一一對應。
    東西南北,以東為首,所以古人也以東為尊。
    其中,東路的東宮蒼龍所屬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也就是說,諸天二十八星宿,“角”為第一宿。
    而沂山所處的地區,便位於正東的首位“角”,泰山對應為“亢”。
    如此,便能看出沂山的地位了吧?
    在沂山封禪的帝王多達十幾位,有漢武帝劉徹、曹丕、楊堅、李世民、趙匡胤……
    皇帝自稱天子,封禪是向天帝匯報自己的工作,侃一侃自己的豐功偉績。
    當然,天帝如果覺得滿意,能在天上給他留一個好位置就更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始皇是第一個封禪的皇帝,他為以後的皇帝定下規矩,隻有國家統一、國富民強、出現祥瑞時,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皇帝才有資格封禪。
    皇帝擁有“大一統”的天下,才是天命所歸的體現。
    國富民強象征著皇帝的德政和治理能力得到了這方天地的認可。
    出現祥瑞被視為天帝對皇帝治理天下的肯定,是天人感應的具體體現。
    那些沒有功績的皇帝,是沒資格向天帝匯報工作的。
    趙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此外,他對園藝、美食、茶酒、蹴鞠、女色等等,也有很高的講究與造詣,自然是“夠資格”的。
    更何況,蔡京、王黼接連奏報他治下“祥瑞”頻出。
    這是天帝在提示他,讓他趕快去匯報工作啊,於是,七年前,他曾在沂山封禪。
    封禪,“封”乃祭天,報天之功,“禪”乃祭地,報地之德。
    趙佶封沂山為:東安王。
    再說易學。【多加五百字,不喜,可跳至下一章】
    河圖洛書應該分開讀,那是兩件至寶,河出圖,洛出書。
    河圖全名為:龍馬負圖出河。
    有一天,伏羲在黃河邊玩泥巴,突然,一匹龍馬從河裏蹦了出來。
    他見馬背上有一個神秘圖案,根據其形狀和排列,畫出了河圖,後來河圖演變成了八卦。
    這便是河圖與八卦的由來,以及聯係。
    再後來八卦成為《易經》的基礎符號,用於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為《易經》的卦象和爻辭提供了理論基礎。
    河圖是一個由黑白點組成的圖案,聰明的伏羲一拍腦袋。
    “這不是一到十,十個數字嗎?嘿嘿,我真他娘的是個小機靈鬼!”
    河圖白圈是一三五七九,為陽,為天;黑點是二四六八十,為陰,為地。
    以此十數合天地、合陰陽、合五行、合五方。
    即:單數對應天、對應陽,雙數對應地、對應陰。
    十個數字對應五方與五行是:
    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屬火,三八東方屬木,四九西方屬金,五十中方屬土。
    一為水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也可以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此類推。
    一生一成,陰陽相合、萬物生成,此乃天地之象。
    這便形成了東西南北中、每一個方位都對應了兩個數字。
    那地上的每方也應該有兩座大山與之對應,形成一生一成。
    這便有了中華五嶽加五鎮,共十座大山。
    泰山為五嶽之首,沂山為五鎮之首。
    沂山為泰山的生數,泰山為沂山的成數,沂山有“東泰山”、“小泰山”之稱。
    ……
    眾人抵達沂山,竟在山腳下的東鎮廟遇到了高封。
    東鎮廟背倚鳳凰嶺,麵臨汶水,避風向陽,山清水秀,風景清幽雅致。是祭祀沂山的主要場所。
    廟殿神堂、樓亭廊廡、道房齋舍等共計一百七十餘楹,是方圓數百裏最大的山廟。
    每當帝王將相封祭沂山時,總要立碑碣以紀之,名人墨客到此,往往也題詩鐫碑以紀之。
    如此便留下了大量的碑碣,碑刻字體,正、草、隸、篆、行書、狂草均有;鐫刻形式,陰刻、陽文、雙勾俱全。
    這些碑碣遍布廟院內外,叢矗如林。
    其中禦製祭文碑的數量,就是中華名山之首的泰山也比之不及,堪稱世界之最。
    高封驚訝道:“檻兒弟?你怎麽來了?”
    “哦!我來這裏抓一隻鳥兒當寵物,封哥,你怎麽在這裏?”
    高封將高世德拉到一邊,小聲道:“哎,是燕王,他帶家人到這裏祭祀。昨日登山前往碧霞祠,結果,在途中他的小兒子被一條巨蟒拖走了……”
    在民間信仰中,有“南媽祖、北元君”的說法,其中“元君”指的就是碧霞元君。
    全稱:“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而趙佶兄弟十四人,如今在世的隻有他和三個弟弟。
    燕王趙俁是趙佶的十二弟,初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成國公。
    哲宗朝,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鹹寧郡王,後又進封莘王。
    趙佶上位,封太保、太傅,進封衛王、魏王、燕王。
    趙俁的身份非同小可,怪不得高封昨晚會匆匆離席。
    高世德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隻是小王爺不該有貼身護衛嗎?他怎麽會被巨蟒拖走呢?”
    “好像是他們中途休息,小王爺非要自己跑著玩,哪成想就這樣了!那兩名護衛和一個小太監昨天就被砍了!”
    “那巨蟒有多大?”
    “我也沒見著,不過、聽說有大腿那般粗,三丈多長。”高封說著還比劃著。
    高世德一聽這架勢,就知道那位小王爺多半沒了。
    “那你在這裏是準備捕獲那條巨蟒?”
    “是啊!燕王說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高封搖搖頭,“活是不可能活了!至於屍體,哎!若不趕緊找到那條巨蟒,過上幾天估計都被它拉成一坨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時候為兄也無法給燕王交代啊!
    哎,隻是這深山密林,那畜生又豈是那麽好找的,都快愁死我了。”
    “燕王呢?他在山上還是山下?”
    “燕王在後麵的廟殿內,燕王妃情知喪子,悲痛欲絕,哭暈了過去,燕王在她身邊陪著。”
    高世德緩緩開口:“哦,那我去拜見一下燕王,畢竟是禮節上的事。”
    高封點了點頭,“也好,你去吧,我就不去了。不過,燕王現在心情肯定不好。”
    高世德點點頭,喪子之痛,放誰身上都難以承受。
    其實他也不想去,不過既然知道燕王在這裏,不去拜見,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表妹,你們在這裏等著吧,我去去就來。”
    劉慧娘乖巧地點點頭。
    高世德、許文傑二人邁步向廟殿走去。
    一個太監稟報道:“王爺,高衙內路過此處,特地前來拜見。”
    趙俁歎了一口氣,“高衙內?你先奉上茶水吧,孤這就過去。”
    “是!”
    趙俁拍了拍燕王妃的手,“愛妃,你好好休息,我去去就回。”
    王妃神情憔悴,“王爺且去便是。”
    一間道房內,幾個小太監和宮女安靜地伺候著,無人說話,唯有香煙嫋嫋升起,高世德也靜靜地坐著,輕抿著茶水。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高世德放下茶盞,起身相迎。
    趙俁走了進來,高世德抱拳微微躬身行禮,“見過燕王殿下。”
    趙俁微微點頭,麵色平靜,眼神中卻帶著一絲疲憊和憂傷。
    “高衙內不必多禮,快請坐吧!”
    “謝王爺。”
    高世德重新落座,“在下在廟前遇見堂兄,得知王爺在此,便冒昧前來拜見,若有打擾之處,還望王爺恕罪。”
    趙俁擺擺手,“無妨,你有心了!”
    趙俁沒心思跟高世德閑聊,他過來相見,也是出於禮節而已,氣氛有些沉悶。
    高世德開口道:“聽聞小王爺遇險,在下心中甚感憂慮,不過小王爺吉人自有天相,定然能夠逢凶化吉的!”
    趙俁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
    他也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隻是不願相信這個事實而已。
    “多謝吉言,你來沂山有何貴幹?”
    “哦,在下原本是想上山祈福的,如今得知此事,自當為尋找小王爺出一份力。”
    “高衙內的好意孤心領了,不過這深山之中凶險難測,那巨蟒更是凶猛異常,你身份尊貴,孤實在不敢勞煩。”
    高世德大義凜然道:“王爺多慮了,此次在下隨行也有一二十名軍中好手,遇見這等事,怎能袖手旁觀!”
    趙俁此時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幫他尋找兒子,高世德願意幫忙,他自然求之不得。
    但他是王爺,需要保持儀態,略微思索片刻,這樣也能讓高世德以為:他這是在為高世德的安全考慮。
    “若衙內能找回我兒,孤定有重謝。”
    高世德起身抱拳,“王爺言重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事不宜遲,我這就帶人進山。”
    趙俁起身相送,“好,你多加小心。”
    “在下告退。”
    說罷,高世德與許文傑出了道房。
    找小王爺?高世德閑得蛋疼了才會去找什麽小王爺,他不過是說幾句場麵話而已。
    ……
    喜歡高衙內的恣意人生請大家收藏:()高衙內的恣意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