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夫子命題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A+A-


    用過晚膳後,夜幕降臨,方南便打發走了石頭,獨自一人走向了外公的書房。
    書房內燭光搖曳,亮如白晝。
    王明海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手中捧著一本微微泛黃的古籍,聚精會神地翻閱著。
    一旁的案幾上,一個小童正在精心烹製散發著怪異味道的茶湯。
    方南走進書房,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道:"拜見外公。"
    王明海抬頭看了一眼方南,隨即將手中的書籍放在一旁,指著一個方向說道:"從今日起,你就在那邊溫習功課吧。"
    方南順著外公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在書桌的一側,多了一張小桌,桌上整齊地擺放著文房四寶,還有數十本典籍。
    "這些文集都是近幾年書院裏通過童生試的學子們的答卷,將其整理匯編而成,並由老夫和其他夫子們進行注釋,希望能對你的學業有所助益。"王明海解釋道。
    方南不禁暗暗咂舌,一個童生考試的複習資料就這麽多,嗚呼~
    “有什麽不明白的,隨時問老夫”
    “知道了,外公”方南坐到桌子旁邊,拿出一本文集開始翻閱。
    方南此時才知道一個童生的科考,竟然也不簡單。
    文集裏一個考生的答卷就有十幾張之多,帖經、墨義、律法、算術、詩賦、經義和策論。
    令方南感到好奇的是一個考生的年齡,十一歲,在後世也就是個小學生。
    卻在策論裏引經據典,建議朝廷大興農桑,洋洋灑灑一千餘字,比後世的大學生也不遑多讓。
    帖經和墨義也就相當於填空和簡答題,主要是考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
    律法是看學子對國家的律法是否熟悉。
    童生的算術不要太簡單,方南看了看就忽略而過。
    文集裏的詩賦中規中矩,遠遠比不上方南腦中的積累。
    最令方南感到頭疼的就是經義和策論。
    經義主要是測試學子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根據指定的經書文句作文,闡明其中的義理。
    策論考試則是要求學子就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學子需要撰寫議論文,展示他們對時政的理解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方南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內心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渴望係統中的"過目不忘"和"儒道宗師"這兩樣技能。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王明海的聲音在方南耳邊響起“南兒,時間差不多了,過來坐”
    方南看了半天文集,略感腦袋暈沉,聞言放下書籍,來到外公身邊。
    王明海抬手示意方南坐下“這幾日你就先看書,熟悉科考的內容,等文會結束,老夫再親自教導於你”
    “多謝外公”
    “好了,今日就到這裏,你且去歇息”
    “是”
    方南出了外公的書房,沿著青石板的小路,返回了天字院。
    現在已經寒冬,院子裏寒風凜冽,別的小廝都躲在房間中取暖,隻有石頭在院子裏站樁。
    “少爺,快進屋”石頭打開了方南的房門。
    方南踏入房門,一陣溫暖迎麵而來,地上放著一個火盆,裏麵是正在燃燒的木炭。
    看著耳朵凍的通紅的石頭,方南一陣感動“石頭,快進屋暖和暖和”
    石頭笑道“少爺,我穿的厚,不冷,我去給你打熱水燙腳”
    “等等”方南伸手摸了摸石頭的袖子和褲子,裏麵確實厚厚的幾層,才放下心來。
    不一會,石頭打熱水回來,方南洗了臉刷了牙,坐在椅子上。
    石頭用一個木盆倒了半盆熱水放在方南腳邊,站在旁邊伺候。
    方南除去鞋襪,把腳伸進冒著熱氣的木盆中,“嘶~”一陣滾燙舒爽的感覺從腳底升起。
    看著站在一旁的石頭,方南心中一動“石頭,我決定明天再教你其他的功法”
    “真的嗎?少爺”石頭麵露驚喜。
    “嗯”方南點點頭“明天吃了早飯,你去城裏一趟,找個兵器鋪,買上一把趁手的武器和弓箭,回來我再教你”
    “知道了,少爺”石頭往盆裏加了半瓢熱水。
    方南仰頭靠在椅子上,感受著熱水泡腳的舒服,“記住,買兵器不許省錢,一定要你最趁手的”
    石頭撓撓頭,嘿嘿笑著“記住了”
    洗完腳,石頭去倒水,方南又無奈的坐到書桌旁,拿起一本論語看了起來。
    現在已進入臘月,距離科舉考試隻有兩個多月了。
    四書五經必須全部熟記於心,帖經和墨義一字也不能錯,失之毫厘,謬以千裏,一字之錯就可能導致落第。
    隻能死記硬背了,方南歎了口氣,拿著書本大聲的朗讀起來。
    院子裏的幾個房間裏也傳出陣陣的讀書聲,看來其他學子們也都在刻苦用功。
    第二天一早,方南和石頭用過早飯,一個向學舍走去,一個下山去城裏買兵器。
    今日是王夫子授課,口若懸河,著重就論語講了一個時辰。
    “今天老夫出個題目,君子不器,爾等現在以此作文,半個時辰為限”王夫子目光掃了一眼學子們。
    感受到王夫子在自己身上刻意停留的目光,這麽快就趕上課堂測驗了。
    方南內心暗道僥幸,自己昨晚恰恰看的就是論語,而且前世也頗有研究。
    每張桌子上都有筆墨紙硯,方南打開墨盒,往硯台上滴了幾滴清水,拿起墨條開始研墨。
    旁邊的學子也是一樣,一邊磨墨,一邊微蹙眉頭,思索怎樣作答。
    待墨磨好,方南也有了腹稿,攤開麵前的紙張,用毛筆在硯台上蘸了蘸,抬手在紙張上書寫起來。
    王夫子看著方南也提筆作答,不由眼中露出一絲驚訝。
    其他學子也都有了構思,紛紛伏案書寫,他們都是經曆了好幾場科舉,從獨木橋上衝出,有豐富的做題經驗。
    反觀方南雖然寫下了那副寓意深遠的名對,但他畢竟是一個沒有經曆過任何科舉考試的小白。
    王夫子不禁從座位上起身,踱步到方南的桌前。
    方南此時構思已好,提筆在紙張上不停的書寫,除了蘸墨,幾乎沒有停頓。
    王夫子首先看到了方南寫的字,隻見遒勁有力,行雲流水,雖沒有達到登峰造極,但也登堂入室了。
    王夫子點了點頭,接著向方南的文章內容看去,一看不禁心中大讚“妙!妙!妙!”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