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甄嬛傳48
字數:2265 加入書籤
自二廢太子後,康熙身子每況愈下。
康熙六十一年,在長達幾個月的塞外巡視及木蘭秋獮後,康熙從熱河回到皇宮,沒等身體康複,又趕往南苑圍獵,因著連續多日勞累,身體更加虛弱,直接病倒,現已經搬到暢春園去養病去了。
同年十二月,康熙皇帝的病情急劇惡化,他急命皇四子胤禛來到暢春園。同時,又召諸皇子和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等,到清溪書屋禦榻之側,讓隆科多宣布繼位登基的詔書,隆科多傳康熙皇帝口諭,讓皇四子胤禛登基。
第二日早晨,康熙皇帝就駕崩在暢春園。
在這之前康熙就讓胤禛代為祭天,已經是向世人傳達讓他即位的信號,因為隻有天子才享有祭天特權。
康熙傳位給胤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胤禛在眾多皇子中表現出色,後期積極經營爭奪儲位,且他本身也有卓越的治理能力,懂得韜光養晦,這使得他成為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此外,胤禛的繼位也符合政權的穩定,能夠確保清朝的繼續繁榮。
至此胤禛大獲全勝!
胤禛於靈前繼位,此年胤禛四十四歲,次年改年號為雍正,於明年為雍正元年。
同時急召十四胤禵回京哭靈,德妃自此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後。
王府內,得知胤禛繼位後,柔則的病都好了大半,終究是因為年世蘭灌的那壺紅花傷了身子,如今得知如此好消息,想著自己馬上就要是皇後了,非常激動,顧不得在病中也要帶頭進宮哭靈,即使丫鬟勸都沒用。
宜修也不與她爭,皇帝喪儀哪是這麽簡單,她願意做這累人的事就讓她去,於是直接被累病,剩下的由宜修接手。
喪儀結束後,就是胤禛的登基大典,緊接著他封了乾清宮,而後改在養心殿處理政務。
說起宮裏也奇怪,有一位舒貴妃,是康熙晚年最寵愛妃子,育有一子排行十七,對她所生的十七阿哥的寵愛更是溢於言表。
胤禛即位後,她害怕胤禛對她母子忌憚,為了保證自己和十七的安全,在康熙駕崩之後自請出宮去甘露寺修行,將十七托付給了太後撫養。
太後感念舒貴太妃一片心意,又說太妃養尊處優多年,自然是不能和甘露寺眾尼同住,所以特意建了安棲觀給舒貴太妃獨自居住,於是命她出居道家,而不是進甘露寺修行。
太後又怕旁人服侍太妃會不習慣惹太妃生氣,於是就讓太妃的貼身侍婢一同跟了去住。
也是太後知曉舒貴太妃的心思。
自然,舒貴太妃若無大事也是不能隨意離開安棲觀一步的。
其實也是舒貴妃想多了,光說十七的身份就夠不上即位的門檻,沒有哪一個皇帝生母會是擺遺女出生,哪會不懂的先帝為何寵愛她和十七的原因,也就是母子倆對皇位沒有威脅的原因,隻是他們倆看不明白而已。
一切結束後,就是對後妃的封賞,對於後位有了不同的聲音。
一部分支持宜修為後,一部分支持柔則為後,但支持宜修為後的聲音更大些,胤禛心裏也是屬意宜修的。可漢臣搬出嫡庶規矩,應當尊崇禮法立柔則為後;另一部分支持宜修的就以先帝親賜封號‘元’來堵他們的嘴,還有龍鳳胎的加持,兩方朝臣之間吵的不可開交。
胤禛召來允禵和允祥,兄弟多年當然了解對方的想法,允禵當然是想宜修為後,但那樣對她不好,轉而支持柔則。為表尊卑別,其餘兄弟改胤為允。
最終胤禛還是立柔則為後。而後又覺得宜修委屈,這些年本就愛上宜修了,宜修又為他生下龍鳳胎,打理王府也從不出錯,後院也井井有條,多了許多啼哭聲。
但是又害怕宜修加持太多,最終立了宜修為皇貴妃。
隨後胤禛下旨封柔則為皇後,賜居景仁宮,又以國喪期間,國庫空盈,皇後身子不好的理由,取消了封後典禮,隻讓命婦去景仁宮參拜皇後就可以了,這是大清開國以來最簡陋的皇後冊封禮了。
柔則知道自己不得寵,但也沒想到連個封後典禮都沒有,隻得一封聖旨,病都要被氣好了,沒辦法又撐起國母的身份等命婦來參拜。
喜歡綜穿:命運的逆轉請大家收藏:()綜穿:命運的逆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