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糧食危機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A+A-


    城外,草屋。
    李四娘早起洗漱,利索的盤上鬢發,照舊來到後屋。
    恩公的囑咐,兩人一刻也沒敢忘。
    所以縱使是昨夜熬了半宿,李四娘仍是一起床就先去照看草屋後的果苗。
    棚子比上次多了些東西,左右各加蓋了兩麵木牆,而先前特地去流民堆裏挑挑整整料理出來的破布,則是或裹或掩在果苗之上,風吹不到,雨打不及。
    李四娘查看了一圈,到底是鬆了一口氣,轉身出門正要去廚房做飯,家中尋了一圈,卻不見王五的蹤跡。
    正兀自奇怪著,便聽門口處鎖頭一陣響動,李四娘背對著門口揉麵的手一頓,心中竟是連自己都沒察覺的鬆了一口氣。
    她沒回頭,隻用尋常,平和的溫聲問道:
    “早間就出門,一定餓壞了吧?”
    “我給你多加一個餅,等你吃完,記得去將咱們這兩日的存貨都送去城裏給恩公一家,雖恩公的意思是希望我少做些,也能拿到那份錢,但我仔細想了想,咱們往後還有好長的日子要過,少不得再攢一些......”
    門口處的腳步幾步走進,卻沒有回答。
    李四娘心頭正泛起一絲疑惑,就身後聽一道清亮聲音道:
    “我路上吃過炊餅,不吃了。”
    這聲音顯然不是王五,李四娘下意識猛地轉過頭去,就見一個約摸十四五歲的俊俏小郎君不知怎的進了院子,正隨意的打量著家中的各處。
    李四娘被這突然出現的小郎君駭的夠嗆,下意識拿起給稻麩加水的水瓢就砸了過去,喝聲問道:
    “你是那家沒規矩的小子,快滾出去——咦!?”
    餘幼嘉利索的抓住直擊麵門的水瓢,稍稍一頓,將眉眼疏闊的臉從水瓢後顯露出來,一時間令人更覺眼前一亮:
    “李四娘子,今日竟這麽大火氣?”
    李四娘早在剛剛罵人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覺得人有些麵熟,如今看清來人麵容,更是驚訝,來不及將手洗淨,幾步上前就繞著餘幼嘉東瞧西看起來:
    “小恩公......?”
    “今日怎穿成這樣?”
    餘幼嘉便微微勾唇,解釋道:
    “原先隻遮掩麵容,但昨日遇見了些事情,想了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夠,不如男子身方便行事,往後若世道不改,我會一直如此裝扮的。”
    “下次見了我,莫覺得驚訝。”
    李四娘繞了幾圈,越看越覺得不錯,可仔細一想,眼神卻微微黯淡了下來:
    “這天殺的世道,女子竟連個立足之地的沒有。”
    “我從前也是,流亡路上,遇見些許莊戶願意讓咱們幹活,咱們分明做的一樣多,可因著是女子,卻隻能得到一半的吃食......”
    如今,雖不知小恩公遇見了什麽事情,可由女裝改男裝,便也是隱約認了,男女之別,實則是有優劣的。
    李四娘突兀起來的傷懷落在餘幼嘉眼裏,餘幼嘉唇邊的微笑慢慢淡了:
    “原先我倒也想過用女子之身令人刮目......”
    可事實就是,王朝大廈將傾,一派塗炭,莫說是令人刮目,簡直就如案板上的魚腥,連生路都比別人少了一條。
    餘幼嘉垂目一息,旋即抬起眼:
    “不說這些,還沒問你與王五呢,你們怎麽就吃稻麩餅?”
    剛剛站的稍遠,如今她近至跟前,才發現李四娘揉麵的陶盆裏,赫然是一些稻麩。
    需得知道,稻麩隻是稻穀脫皮時剩下的碎皮外殼,刮嗓子的緊,也沒有什麽滋味,往年基本都是添做雞鴨吃食,如今......
    餘幼嘉問道:
    “我記得我原先給過你們定金,王五原先替我搬柴又賺了一筆,雖是不多,可到底不至於隻吃稻麩?”
    連城中那炊餅攤,也知道在麥麩裏加些黍,稷,菽等東西的粉混合作餅。
    早知這兩人節省到了骨子裏,可銀錢要賺,身子總也不能垮罷?
    李四娘一愣,訥訥回道:
    “小恩公,不是我不舍得銀錢,五哥成日的辛苦我也瞧在眼裏,若是有法子,我倒也想買些其他糧食,不說買最好的,起碼也買些黍米粟米,給五哥補補身體,但城中糧行如今,如今......買糧食得出示公驗。”
    餘幼嘉立覺不對,問道:
    “買糧食,出示公驗???”
    李四娘輕點了一下,道:
    “是,流民動亂的後兩日出的事。”
    “五哥那日回來後說,糧行門口有夥計成日喊話,說縣衙下了命,買糧食得出示公驗,若沒有,就不讓買,咱們這些稻麩,還是五哥從隔壁村中花比世麵上還高五文的價格買下的......”
    餘幼嘉聽得臉色微變,暗道一聲不好——
    這縣令,顯然是要過河拆橋了!
    如今這不出示公驗就不給買糧食的舉動,其實和原先周氏修書讓餘家一口紛紛來崇安,卻隻肯收下二娘與三娘的舉動是一樣的。
    原先餘家人與餘幼嘉氣惱周氏,其實本質上,是覺得這行為不妥。
    要知道,新都距離崇安沒有千裏,起碼也得有幾百裏,周氏縱使是給了銀錢,修書讓餘家人過來,餘家人肯定也得是破釜沉舟,才肯走上這一遭。
    到了崇安,她們就沒了退路。
    原本可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那就是不要接手餘家女眷,或再退一步,直接修書,道明自己還掛念兩個親生女兒,隻讓二娘與三娘來崇安。
    餘家人若聰明,並且有心嗬護家中孫輩,一定會放孩子走,說不準還會幫忙遮掩,騙旁人兩個小娘子已死,換兩人一條生路。
    如此,周氏與餘幼嘉,也不必一開始便做出‘接手一大家子’這樣紮眼的舉動,提心吊膽怕被牽連......
    若周氏做出這些決定,那無論是餘幼嘉還是餘家人,大體上雖然會心冷,但終究也是得自己選擇,怪不得旁人。
    但,周氏的所作所為,居然是在將一大家子‘騙’到崇安之後,又讓那一大家子‘滾’。
    這種情況,又如何能不受到反擊呢?
    她當時願意接手餘家這麽一大個爛攤子,可也是看在怕餘家人生亂,魚死網破將她也拉下水啊!
    從前周氏自作聰明的玩了這麽一招,如今,這縣令竟也要玩這麽一招?
    將流民叫來崇安,接手一些身形板正的流民去幹活,剩下的流民便不打算管,甚至哪怕流民們花錢,也不願意給流民們糧食?
    那往後這些餓著肚子的流民不繼續生亂,那才真的是見了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