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波雲既起

字數:5163   加入書籤

A+A-


    廢墟下的東西之多,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除卻成箱的白銀,如山的銅板,那名為深坑,實則為地窖的地方,甚至還翻出了不少布匹與糧草。
    誰也沒有想到,秋生死前那兩個動作,竟都成了真。
    直到過了寒饐節,過了年關,餘幼嘉都仍難以從巨大的荒誕與可笑之感中脫身。
    她每每閉眼,就能看到那分明看不清麵容的馬縣令,用一種沾沾自喜的言語,翻來覆去訴說自己想出絕妙‘好’主意。
    他說,上頭的碑廟修給皇帝,那下頭,不剛好可以用來藏我搜刮來的銀錢嗎?
    有皇帝的名頭在,誰還敢下去搜查?
    想的倒確實是不錯。
    隻可惜,馬縣令不懂,皇帝也是蓋在碑廟之上的一塊朽木。
    朽木疊朽木,一朝崩墜,沒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風雲際會,變幻無常......
    餘幼嘉又一次捂臉大笑,可這一回,沒等她笑個痛快,卻被門外的敲門聲打斷。
    此處,乃是餘家特地修整出來的‘新縣衙’,離武庫極近,料想也不是旁人。
    餘幼嘉隨口道:
    “進來。”
    已年長一歲的二娘與五郎推門而入。
    二娘低眉順眼,沒有多言,倒是五郎,滿眼都是‘阿姐,又笑上了呢?’
    餘幼嘉壓了壓堪稱猖狂的笑意:
    “......有事?”
    二娘輕移蓮步,遞上一本名冊:
    “城中一百三四十口人的去向皆已經點齊,十二人意欲種地,十九人意欲學刺繡木工等活計,而剩下的,都願意學武。”
    “這段時日裏,城內造災的房屋大多已經拾掇齊整,城內能開辟出來的地也都已開出來,明日元宵,過後便可開始育種,我替百姓們來問詢咱們的第一季,種什麽糧食?”
    餘幼嘉隨手翻了翻,指尖在那些名為‘招男’‘盼弟’或壓根就隻有‘某某氏女’的名字上劃過,抬眼道:
    “不必種糧食,全部育甘蔗種,崇安地處南地,隻需七個月就能收成,屆時都製成糖,咱們便有了一大筆貨品。”
    二娘吃驚,乖順應下,可五郎卻是將眼睛瞪的老大:
    “阿姐,不,不好吧!”
    “你原先說封城,杜絕來往,既如此,便沒法通商,若咱們還不種糧食,哪怕咱們在城東挖了些糧草出來,但總歸撐不了多久......”
    或許一年,兩年?
    奇怪,坐吃山空,分明可不是阿姐的作風......
    餘幼嘉繼續翻看名冊,隨意道:
    “五郎,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就像我從前也沒有想過,能在廢墟下挖出那麽多東西。”
    “封城不假,可孤立無援,自給自足,隻有任人欺壓的份,善用優勢,才有活路。”
    “崇安水土既好,便不能無視此等優勢,咱們此地種作物,起碼要比淮南,平陽,廬陵,潯陽,廣濟等地早收獲一個多月,而甘蔗,又是所有作物中最早成熟的,比糧食還早些,製成糖後又更輕便更精細,不會似糧草一樣累贅......”
    “我且問你,可若是我們能種甘蔗製糖,搶在別地收獲糧食前運到,等咱們賣完,他們的糧食剛剛成熟,又會如何呢?”
    五郎順著餘幼嘉的想法深思,眼睛越睜越大:
    “秋收時,糧價會便宜些。”
    餘幼嘉頷首,隨手將名冊遞給二娘:
    “不錯。”
    “咱們本來就人少,能做的事情本就有限些,耕種,織造,修補,不可能麵麵俱到,若能通商最好還是得通商。”
    “況且,糧食若是大批種成,就得考慮搶收,運送等事,可若是用精細之物以物換物,百來口人才能吃喝嚼用多少東西?運回來的東西勢必會比大批運出要更不引人注意一些.......”
    五郎眼睛發亮,再一次,掏出了自己隨身的本子,開始埋頭苦記。
    餘幼嘉早已對五郎這副樣子習以為常,隻繼續對二娘說道:
    “至於元宵,還是像之前年關一樣,由你配發分例,多發些布匹和糧食,若咱們還有果醬和梨膏糖,也一並發些,讓大家高興高興。”
    二娘又應了一聲,方才猶豫道:
    “先前咱們挖金銀是避著人做的,所以她們一直不知城中有多少存貨,年關時就有人說過,大家所求不是這些......總有些憂心。”
    發現那麽多東西,未免夜長夢多,不避人耳目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城中百姓們,對新崇安的憂心也是真的。
    雖封城僅有一月,可這一月的日子如何,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瞧出來。
    大家心係崇安,時刻不敢放縱,又何來高興一說呢?
    “那就給她們一個玩樂的由頭”
    餘幼嘉隨口接了一句,蹙眉想了想,又道:
    “我想起來一件事,我和表哥還沒成婚,不如就接著這個由頭過個元宵罷。”
    這回,不單是五郎,連二娘都大吃一驚:
    “可,可明日就是元宵呀?!”
    雖說大家也都能看出這兩人有情,可今日敲定,明日成婚,會不會也太快了些......
    餘幼嘉又斟酌幾息:
    “確實是有些倉促......”
    “如此,便定在驚蟄?”
    布穀的好時節,且又有大半月,也不至於輕慢表哥。
    二娘無奈,幾度欲要開口,卻終是沒能說出話來,而五郎則是又一陣筆走龍蛇。
    餘幼嘉實在看不下去,用新府衙桌案上的毛筆敲了五郎一下:
    “你去知會一聲表哥,周家早早就已修整完畢,既要成親,他應當是不會賴著不肯走了。”
    如此難得的好事,五郎也覺得甚是高興,腳步匆匆的掩門而去。
    二娘跟在後頭,本已要離開,卻又頓步,麵露猶豫的輕聲問道:
    “阿妹......”
    “先前城中大亂,周家表哥帶著細軟住進咱們家中的時候,隱約是帶了些書冊,你可有細細翻過?”
    餘幼嘉回想片刻,終是隻得沉默。
    那麽大一個周利貞在身邊,看什麽書冊,看不過來,根本看不過來。
    餘幼嘉回不了這話,也沒搞清二娘用意,隻道:
    “你若是想借書冊,我下次給你帶來,他...他身體不好,不喜見人。”
    這由頭,餘幼嘉已經用過很多次。
    如今所有人幾乎也都默認,新縣令有個病嬌夫,並不疑慮。
    二娘無法,卻還是說道:
    “也好,你多翻翻,說不定有什麽你也喜歡的書冊。”
    餘幼嘉不置可否,隨口應了一聲。
    腳步漸離,餘幼嘉從一旁拽過算盤與賬本,如從前一樣,仔仔細細計算著開支。
    隻是從前,她計算的是餘家的開支,而如今,餘幼嘉計算的是整個崇安城的開支,更加馬虎不得。
    【劈啪劈啪......】
    清脆的算盤珠打動,隱約伴隨著些許悶響。
    餘幼嘉初時未覺,待聽清後,立馬頓住了指尖。
    【咚——】
    【咚——】
    從未聽過的聲音自城門方向傳來,響徹崇安。
    餘幼嘉猛地站起身,一把拉開門,險些同辦完差事回來報信的五郎撞個正著。
    餘幼嘉沉聲問道:
    “幾聲鼓聲?”
    隱約聽著,像是她從未交代過的.....兩聲鼓?
    這又是什麽意思?
    五郎跑的滿頭大汗,聲音卻清亮:
    “兩聲。”
    “看守城門的娘子軍們來報,說是城外有人到訪,說是......淮南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