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憂心的大宋官家
字數:4318 加入書籤
京東西路慘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汴梁,而京東東路的亂象更是由轉運使的奏折,震驚了整個汴梁官場,更是讓一直以為自己治下的大宋處於盛世的大宋官家趙佶,直麵了現實。
趙佶坐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手中緊握著京東東路轉運使的奏折,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殿內一片死寂,往日裏臣子們阿諛奉承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可如今麵對這殘酷的現實,那些美好的幻象瞬間如泡沫般破碎。
“堂堂大宋,竟淪落到如此田地!”趙佶心中暗自惱怒,卻又有些不知所措。他一直沉醉在自己營造的盛世美夢中,自認為憑借著聯金滅遼的決策,定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名垂千古的明君。然而,京東西路梁山軍的崛起以及京東東路的亂象,如同一記記響亮的耳光,將他從美夢中狠狠抽醒。
此時,趙佶的腦海中不斷盤旋著一個念頭——提前禪位給兒子。他想著,自己已經有了滅遼的“豐功偉績”,就算將這棘手的京東路亂象留給兒子,也無損自己一代明君的清譽。畢竟,在他看來,隻要遼國一滅,自己在曆史上的地位便已奠定。
但他也深知,禪位之事絕非兒戲,必須等到滅遼之戰塵埃落定,遼國徹底滅亡之時才能進行。否則,在這節骨眼上禪位,不僅會讓天下人恥笑,更可能引發朝中動蕩,讓局勢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來人!”趙佶終於打破了沉默,聲音略顯疲憊。
“陛下有何吩咐?”一旁的太監趕忙上前,恭敬地問道。
“傳朕旨意,令樞密院即刻商討應對京東西路梁山軍之策,不得有誤!”趙佶咬了咬牙,下達了命令。他決定,在禪位之前,還是要做些表麵功夫,試圖挽回大宋在京東路的頹勢。
不多時,樞密院的大臣們匆匆趕來,齊聚於殿內。眾人看著臉色陰沉的趙佶,心中都明白,此次局勢嚴峻,怕是一場硬仗要打了。
“諸位愛卿,如今京東西路梁山軍勢大,京東東路亂象叢生,朕命你們速速商討出應對之策,切不可讓這亂局繼續蔓延!”趙佶目光掃過眾人,嚴肅地說道。
大臣們麵麵相覷,一時之間竟無人敢率先開口。許久,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梁山軍崛起非一日之功,如今其勢力已在京東西路根深蒂固,貿然派兵圍剿,恐難成功。依老臣之見,可先派使者前往招安,許以高官厚祿,分化其內部,再徐徐圖之。”
“招安?哼!這些賊寇豈會輕易歸降?”另一位年輕的大臣反駁道,“陛下,梁山軍竟敢公然與朝廷對抗,實乃大逆不道,必須派兵剿滅,以正國法!”
殿內頓時陷入了激烈的爭論,大臣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趙佶坐在龍椅上,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愈發煩躁。他知道,無論是招安還是圍剿,都絕非易事,而大宋如今的局勢,也容不得他有絲毫差錯。
爭論聲在大殿內此起彼伏,就在眾人僵持不下之際,一位名叫李綱的年輕官員越眾而出,神色凝重,拱手奏道:“陛下,京東西路之亂,京東東路之衰,看似是梁山軍崛起與地方亂象所致,實則追根溯源,與蔡京、高俅、宿元景等權臣脫不了幹係!”
此言一出,殿內瞬間鴉雀無聲,眾人皆麵露驚愕之色,紛紛將目光投向李綱。趙佶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悅,沉聲道:“李卿,慎言!蔡太師、高太尉、宿太尉皆是朕之肱骨,你何出此言?”
李綱毫無懼色,挺直腰杆,朗聲道:“陛下容稟。蔡京專權,賣官鬻爵,致使朝廷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地方官員為迎合蔡京,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這才逼得許多人投身梁山。高俅掌管軍事,卻玩忽職守,軍隊訓練鬆弛,兵無戰力,麵對梁山軍一觸即潰,致使京東西路防線崩壞。宿元景身為殿前太尉,本應輔佐陛下洞察四方,卻對地方亂象視而不見,屍位素餐。此三人之罪,實乃導致如今局麵的重要緣由,陛下不可不察啊!”
趙佶聽聞,麵色陰晴不定。蔡京、高俅、宿元景確實是他倚重之人,平日裏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有所耳聞,但念及他們的“功勞”,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李綱公然在朝堂之上彈劾,讓他一時有些騎虎難下。
蔡京站在一旁,氣得渾身發抖,怒視李綱道:“李綱,你休要血口噴人!老夫一心為朝廷,為陛下分憂,兢兢業業,何罪之有?你這是汙蔑,是為了一己私利,妄圖扳倒老夫!”
高俅也隨聲附和:“陛下,李綱此舉居心叵測,定是受了他人指使,想要擾亂朝綱!”
宿元景則滿臉委屈,跪地哭訴:“陛下明鑒啊,老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半點懈怠。李綱所言,實在是冤枉老臣啊!”
李綱毫不退縮,繼續說道:“陛下,事實勝於雄辯。如今京東西路民不聊生,梁山軍坐大,京東東路亂象紛呈,皆是這些權臣禍亂朝綱的後果。若不懲處他們,難以平民憤,更難以重振朝綱,挽回大宋局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些平日裏對蔡京等人專權心懷不滿的官員,此時也紛紛站出來支持李綱:“陛下,李大人所言極是,蔡京等人惡行累累,實該議罪!”
但也有不少官員畏懼蔡京等人的權勢,保持沉默,不敢輕易表態。朝堂之上,氣氛劍拔弩張。趙佶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麵他不想輕易處置自己的心腹大臣,另一方麵又不得不考慮李綱所言以及朝中官員的態度。他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更大的動蕩。沉吟良久,趙佶緩緩開口道:“此事容朕再做斟酌,退朝!”說罷,起身拂袖而去,留下一眾大臣麵麵相覷,各自心懷鬼胎……
下朝之後,蔡京、高俅、宿元景三人臉色陰沉,匆匆來到蔡京府中密室商議對策。蔡京坐在主位上,怒拍桌子,咬牙切齒地說道:“這個李綱,簡直不知死活,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彈劾我們,必須想個辦法好好收拾他,絕不能讓他繼續留在朝堂礙事!”
高俅也一臉憤懣,附和道:“蔡太師所言極是,此子不除,日後必定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隻是不知蔡太師有何妙計?”
宿元景皺著眉頭,擔憂地說:“李綱在朝堂上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若貿然行事,恐怕會引起眾怒。我們需謹慎謀劃,找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將他逐出朝堂。”
蔡京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說道:“哼,既然如此,我們就給他安個罪名。聽聞李綱與一些江湖人士來往密切,我們可借此大做文章,誣陷他勾結江湖草寇,意圖謀反。”
高俅眼睛一亮,連聲稱好:“此計甚妙!隻要將這罪名坐實,李綱便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陛下定會將他嚴懲,逐出朝堂都是輕的。”
宿元景微微點頭,但仍有些顧慮:“隻是,我們還需找些人證物證,方能讓這罪名確鑿無疑。”
蔡京冷笑一聲,說道:“這有何難?我府上有的是門客,隨便找幾個出來,威逼利誘之下,還怕他們不肯配合?至於物證,偽造幾封信函便是。”
商議已定,三人立刻開始行動。蔡京召集了幾個心腹門客,對他們威逼利誘,讓他們在朝堂之上指證李綱與江湖草寇勾結。這些門客畏懼蔡京的權勢,隻得答應下來。同時,蔡京又安排人偽造了幾封李綱與所謂“草寇”往來的信函,作為“鐵證”。
一切準備就緒後,蔡京、高俅、宿元景三人再次上朝,向趙佶奏明此事。蔡京手持偽造的信函,義憤填膺地說道:“陛下,臣近日查獲了一些驚人的消息,李綱竟與江湖草寇暗中勾結,妄圖謀反。這是從他府中搜出的信函,還有人證可證!”
高俅也在一旁添油加醋:“陛下,李綱狼子野心,其心可誅。之前在朝堂上彈劾我們,恐怕也是為了轉移陛下視線,好為他的謀反計劃鋪路。”
宿元景則跪地哭訴:“陛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人,絕不能姑息,否則必將危及我大宋江山啊!”
趙佶接過信函,臉色愈發難看。他對李綱本就心存不滿,如今見了這些所謂的“證據”,更是深信不疑。當即下令:“將李綱拿下,交由大理寺審問!若證據確鑿,嚴懲不貸!”
很快,李綱便被大理寺的人帶走。盡管他據理力爭,堅稱自己是被誣陷的,但在蔡京等人偽造的證據和收買的人證麵前,一切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最終,大理寺判定李綱勾結草寇、意圖謀反罪名成立。趙佶下旨,將李綱削去官職,逐出朝堂,流放邊疆。
蔡京、高俅、宿元景三人看著李綱被押解著離開,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們以為,通過此舉,成功地排除了一個威脅,卻不知,這一係列的舉動,進一步加劇了朝廷的腐敗與混亂,也讓大宋的局勢愈發岌岌可危……
喜歡水滸之林衝覆宋請大家收藏:()水滸之林衝覆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