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變天了
字數:3870 加入書籤
第二日,當宋江發現盧俊義帶人不辭而別後,被氣的口吐鮮血,本就不穩的軍心,此刻更是搖搖欲墜,而隨著盧俊義的離開,又有幾位好漢選擇離開,他們沒有去林衝那裏,而是選擇歸隱山林。
“公明哥哥,如今不是糾結員外不辭而別的時候,當務之急要穩定軍心啊。”吳用看著頹喪的宋江,開口說道。
花榮李逵也紛紛開口勸解,宋江強打起精神“戴宗,你立刻回汴梁,求見宿太尉,讓其想辦法增派援軍。軍師,你起草一份通告,我宋江在江湖上還有幾分薄麵,咱們請些幫手過來相助!花榮,外麵的兄弟,就靠你去安撫了,咱們兄弟好不容易有個前程,可不能就這麽倒下!”
聽了宋江的安排,眾人連忙開始動作,終於,宋江部慢慢穩定了下來,再無人不告而別。
就在宋江穩定軍心,林衝迎來盧俊義等人時,趙佶派給宋江的監軍王稟,正帶著幾名隨從快馬加鞭的向著汴梁而去。
原來這位監軍大人,在戰場上見宋江軍落入下風之時,私自帶著自己的親隨脫離了戰場,待得知宋江部落敗後,便向著汴梁而去,宋江落敗,朝廷當盡快來做決斷。
隻是讓王稟沒想到的是,如今的汴梁卻是已經變天了,金人撕毀了宋金條約,悍然出兵,圍困汴梁城!
原來,金人在遼國與宋國談判時,敏銳地察覺到宋軍看似龐大,實則外強中幹。他們看準時機,在談判桌上悍然發難,一聲令下,金兵如潮水般向宋軍營地湧去。童貫雖事先有所防備,然而宋軍平日裏疏於訓練,戰力極為低下,麵對如狼似虎的金兵,根本難以抵擋。
戰場上,金兵的鐵蹄肆意踐踏,宋軍士兵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大地。童貫試圖組織抵抗,卻如同螳臂當車,毫無作用。宋軍防線迅速崩潰,金兵長驅直入,乘勝南下。
消息如疾風般傳至京城,趙佶聽聞後驚恐萬分,深知汴梁城危在旦夕。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匆忙傳位於其子趙恒,而後帶著蔡京、高俅、宿元景等一眾心腹大臣,在兩萬禁軍的簇擁下,慌慌張張地逃往泗州城。
隨著金兵步步緊逼,汴梁城周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與絕望之中。金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原本寧靜祥和的村莊瞬間化為一片火海,熊熊烈焰吞噬著房屋,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宋人百姓們拖家帶口,四處奔逃,卻無處可躲。金兵手持利刃,肆意追殺,無數百姓倒在血泊之中。老人、婦女和孩子的哭喊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一些年輕的女子,為了躲避金兵的淩辱,紛紛投井自盡,井口堆滿了屍體,慘不忍睹。
道路上,難民如螻蟻般密密麻麻,他們扶老攜幼,背著僅有的一點家當,艱難地前行。然而,金兵的騎兵卻無情地穿梭其中,將他們衝得七零八落。許多孩子與父母失散,在路邊無助地哭泣,卻無人理會。
在田野間,金兵肆意搶奪百姓們辛苦耕種的糧食,將耕牛宰殺,整個鄉村田園一片荒蕪。那些來不及逃走的百姓,被金兵驅趕在一起,被迫為他們搬運物資,稍有不從,便被當場斬殺。
汴梁城周邊,原本生機勃勃的土地,此刻已變成了人間煉獄。金兵的殘暴行徑,讓宋人百姓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恐懼之中。而汴梁城,這座繁華的都城,也在金兵的兵臨城下之際,籠罩在一片絕望的陰影之下,不知能否抵擋得住這如狼似虎的敵軍……
趙恒在這倉促繼位的慌亂局勢下,被城外金軍的洶洶氣勢嚇得六神無主。朝堂之上,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各種建議紛至遝來,他如同驚弓之鳥,不加分辨便統統采納。
有大臣提議緊閉城門,加強城防,囤積糧草,與金軍打持久戰。趙恒聽後,忙不迭點頭,當即下令照做。於是,汴梁城內開始了緊張的籌備,百姓們被征調搬運石塊、修繕城牆,城中的糧商們也被強製征收糧食,一時間,城內人心惶惶。
又有大臣諫言,應派人火速前往各地調集援軍。趙恒亦是立馬應允,派出數波信使,快馬加鞭奔赴四方。然而,各地軍隊距離不一,且調度緩慢,遠水能否解得了近渴,實在難以預料。
還有大臣建議在城中招募義勇之士,擴充兵力。趙恒同樣采納,可城中百姓多為普通民眾,未經軍事訓練,倉促招募而來,又怎能抵擋久經沙場的金軍?
在這混亂的局麵下,也不乏有膽小怯懦之輩,心中雖有投降之意,但看著滿朝文臣皆無此議,且大多慷慨激昂地謀劃禦敵之策,便也不敢輕易開口。
此時的汴梁城,城內一片忙亂,百姓們在恐懼與疲憊中掙紮。而城外的金軍,營帳連綿,士氣高昂。金軍將領站在高處,望著這座繁華的大宋都城,眼中滿是貪婪與誌在必得。他們不斷地派遣小股部隊在汴梁城周邊騷擾,試探著宋軍的防禦底線,同時也在等待著最佳的攻城時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恒每日登上城樓,望著城外如虎視眈眈的金軍,心中愈發焦慮。他不斷地祈禱著各地援軍能夠早日到來,可每一次的了望,都隻看到遠處茫茫的原野,不見援軍的蹤影。
隨著各路節度使領兵增援汴梁的消息如旋風般席卷大宋,天下為之震顫。百姓們在惶恐中燃起一絲渺茫希望,祈願朝廷大軍能擊退金軍,扞衛大宋江山。而此刻,京東路林衝的營帳內,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梁山好漢們大多麵露難色,不願出兵救援。魯智深將禪杖猛地一頓,滿臉的不情願:“林教頭,咱梁山之前被朝廷逼得走投無路,他們可曾有過一絲手軟?如今他們有難了,就想讓咱們去賣命,沒門!”
武鬆也附和道:“沒錯,那些當官的,平日裏對咱百般刁難,現在憑什麽要咱們去救他們?”
然而,以蕭逸、秦逸、宋辭、張叔夜等為首的文人卻心急如焚,力主出兵。蕭逸神情嚴肅,拱手說道:“林教頭,國難當頭,金兵肆虐,汴梁城危在旦夕,城中百姓更是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此時若不出手,天下蒼生該當如何?我等雖為文人,卻也知家國天下,梁山眾人武藝高強,若能出兵,必是大宋之幸,百姓之福啊!”
秦逸緊接著說道:“諸位好漢,朝廷過往的作為的確讓人氣憤,但此刻金軍壓境,乃是整個大宋的危機。若汴梁城破,天下必將大亂,到時候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梁山向來以正義自居,此時怎能坐視不管?”
宋辭也在一旁連連點頭:“出兵救援,不僅能解汴梁之圍,更是為梁山留下千古美名,讓天下人知道梁山好漢深明天下,何樂而不為呢?”
張叔夜更是言辭懇切:“林教頭,如今局勢危急,正是梁山好漢展現胸懷與擔當之時,切莫因一時之氣,而誤了大事啊。”
在這激烈的爭論中,盧俊義一直靜靜地站在一旁,不發一言,神色凝重,似乎在權衡著各方利弊。他的內心也在激烈地掙紮,一方麵是梁山兄弟曾遭受朝廷的不公對待,另一方麵則是國家大義和百姓的生死存亡。
林衝坐在主位上,眉頭緊皺成了一個“川”字。他深知這兩方的觀點都有道理,出兵,梁山兄弟可能麵臨巨大風險;不出兵,又實在無法忽視心中的大義。營帳內的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林衝的決斷。
林衝沉思良久,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此事關係重大,容我再仔細思量一番。但無論如何,我林衝不會讓兄弟們白白冒險,也不會對天下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
眾人聽後,都默默點頭,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等待著林衝最後的決定。而此時的汴梁城,正被金軍的陰影籠罩,岌岌可危,每一刻都在生死邊緣徘徊,不知林衝最終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大宋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喜歡水滸之林衝覆宋請大家收藏:()水滸之林衝覆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