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凶狠的趙構

字數:3207   加入書籤

A+A-


    襄陽城破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回臨安。一直未收到襄陽求援信息的趙構,原本滿心期待襄陽城仍能堅守,正盤算著如何說服世家出兵援助襄陽,卻不想等來的竟是城破的噩耗。而久久未歸的秦檜,怕是也已投敵叛國。
    趙構氣得渾身發抖,怒不可遏。他當即下令將秦檜府上一幹人等全部拿下,聽候發落。而後,他第一反應便是召見周、王兩位家主,當麵質問他們是否真有投靠大梁之意。
    然而,就在他準備宣召時,心腹太監趕忙上前勸阻,一臉焦急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如今尚無確鑿證據證明周、王兩家及江南世家要投敵。若此時貿然召見對峙,隻怕打草驚蛇,讓江南世家有了防備,萬一他們狗急跳牆,提前舉事,那臨安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趙構聽後,先是一怔,隨即冷靜下來,心中明白太監所言極是。他強壓怒火,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思索應對之策。片刻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那依你之見,朕該如何是好?”
    太監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不妨先按兵不動,暗中派人密切監視周、王兩家及其他世家的動向。同時,加緊調集臨安城內守軍,加強城防。再秘密聯絡各地忠於陛下的將領,命他們火速帶兵馳援臨安。待時機成熟,再一舉拿下那些意圖叛國的世家。”
    趙構微微點頭,認可了太監的建議。他即刻吩咐下去,一麵派人加強城防,聯絡援軍;一麵安排親信暗中監視世家動靜。盡管表麵上看似平靜,可趙構心中的憂慮卻如陰霾般揮之不去。
    趙構雖采納了心腹太監的建議,但心中始終無法放下對世家背叛的擔憂,猶如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心頭。思慮再三,他終究還是覺得此事不能僅靠暗中監視來解決,必須有所行動。於是,他秘密招來心腹大臣史浩與張浚,屏退左右後,麵色凝重地將江南世家欲投靠大梁的打算和盤托出。
    史浩與張浚聽聞此消息,皆是神色一凜。史浩皺著眉頭,率先開口道:“陛下,此事實在危急。江南世家勢力龐大,若他們當真倒戈,臨安城危矣。依臣之見,不如先下手為強,趁他們尚未行動,將這些世家的家主一網打盡,奪了他們的兵權,如此一來,便能斷了他們投敵的念想,也可保臨安城一時安穩。”
    張浚也趕忙附和:“史大人所言極是,陛下。這些世家平日裏養尊處優,享受著大宋的恩蔭,如今卻在國家危難之際妄圖背叛,實在罪不可恕。此時若不果斷出手,一旦他們與大梁勾結成功,裏應外合,我大宋江山恐將易主。唯有以雷霆之勢,斬殺這些家主,收繳兵權,方能震懾其他心懷不軌之人,穩定局勢。”
    趙構聽著兩人的諫言,神色陰晴不定。他深知史浩和張浚所言不無道理,先下手為強的確是當下看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然而,世家在江南經營多年,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貿然誅殺家主,奪其兵權,很可能引發世家的激烈反抗,甚至在臨安城內引發內亂,這同樣會給大梁可乘之機。
    沉默良久,趙構緩緩開口道:“兩位愛卿的建議,朕明白其中利弊。隻是此事關乎重大,稍有不慎,便會讓局勢更加惡化。這些世家在江南根基深厚,人脈廣泛,若處理不當,恐會激起民變。再者,若我們動手,他們的黨羽說不定會提前通風報信,反而打草驚蛇,讓他們提前舉事。”
    史浩與張浚對視一眼,皆是一臉憂色。他們明白陛下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可如今局勢緊迫,又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史浩再次進諫道:“陛下,事急從權。我們可以精心謀劃,暗中布局,趁他們不備之時,發動突襲。隻要行動迅速,保密得當,或許能夠一舉成功。而且,在動手之前,我們可先製造一些假象,讓他們放鬆警惕。”
    趙構沉思片刻,微微點頭:“愛卿所言有理。隻是這計劃需萬分謹慎,容朕再仔細斟酌。你們二人回去後,即刻著手準備相關事宜,暗中挑選可靠之人,密切關注世家動向,切不可打草驚蛇。待朕想好萬全之策,再行定奪。”史浩與張浚領命而去,留下趙構獨自一人在禦書房內,繼續思索著這關乎大宋存亡的棘手難題。
    趙構雖對史浩和張浚的建議有所考量,但仍覺得此事需從長計議。為了進一步檢驗世家的忠心,同時也想試探他們對守城之事的真實態度,他決定再次召集周、王等世家的家主,提出讓世家出兵協助守城的要求。
    這一次,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趙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台下的眾人,緩緩開口道:“如今襄陽城已破,大梁軍隨時可能兵臨臨安。朕深知諸位愛卿在江南根基深厚,麾下也不乏兵力。臨安城乃我大宋的重要屏障,關乎國家存亡,朕希望諸位能出兵協助守城,共禦外敵。”
    台下的世家們麵麵相覷,片刻的沉默後,周家家主率先站了出來,恭敬地說道:“陛下憂心國事,臣等感佩。我周家願聽從陛下安排,出兵相助臨安城。”
    緊接著,王家家主也趕忙表態:“陛下,我王家亦願為保衛臨安城,盡一份綿薄之力,定會出兵協助。”
    其他世家見周、王兩家表態,也紛紛出言附和,表示願意出兵。趙構看著台下眾人,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世家突然如此痛快地答應出兵,究竟是真心實意,還是另有打算?是察覺到了自己的懷疑而故意表現忠心,還是真的回心轉意,願意為大宋效力?
    盡管心中疑慮重重,但趙構表麵上還是露出了欣慰的神情:“諸位愛卿能以國事為重,朕深感欣慰。待戰事平息,朕定不會虧待諸位。如今時間緊迫,還望諸位盡快安排兵力,入駐臨安城防。”
    世家們紛紛領命。然而,趙構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他深知,這些世家的表態或許隻是權宜之計。於是,在世家們離開朝堂後,他立刻秘密召見了史浩和張浚,將世家同意出兵一事告知二人。
    史浩皺著眉頭,麵露擔憂之色:“陛下,這些世家向來精明,如今突然如此爽快答應出兵,恐怕其中有詐。說不定他們是想借此機會,將兵力安插進臨安城,以便與大梁軍裏應外合。”
    張浚也點頭讚同:“史大人所言極是。陛下,我們必須多加小心,暗中監視這些世家出兵的動向,以及他們在城中的一舉一動。同時,也要加緊部署我們自己的兵力,以防不測。”
    趙構神色凝重地點點頭:“朕也有此擔憂。你們即刻安排人手,密切監視世家的行動。無論他們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第一時間向朕匯報。另外,臨安城防的部署也要進一步加強,不能有絲毫懈怠。”
    史浩和張浚領命而去,趙構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這隻是自己的多疑,希望這些世家真的能夠在這危難時刻,與大宋同仇敵愾,保衛臨安城,守護住大宋的江山社稷。但他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必定充滿了變數與危機,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