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梁軍兵臨臨安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A+A-


    臨安發生的這場驚心動魄的內部動蕩,遠在襄陽的林衝渾然不知。在襄陽稍作休整後,大梁軍士氣高昂,再次踏上征程,劍指臨安。
    大梁軍一路勢如破竹,所經之地,宋軍如驚弓之鳥,聽聞大梁軍將至,紛紛望風而逃。那些駐守在城鎮的宋軍將領,深知大梁軍的勇猛與襄陽城破的慘烈,早已喪失了抵抗的勇氣。而各城鎮村寨的百姓,也畏懼戰火,紛紛開城乞降,隻求能在這場兵禍中保全性命。
    就這樣,大梁軍幾乎未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便迅速推進。一路煙塵滾滾,很快便來到了臨安城下。當巍峨的臨安城映入眼簾時,林衝望著那高聳的城牆,眼中閃過一絲堅毅與勢在必得的光芒。
    他策馬來到陣前,身後是整齊排列、氣勢如虹的大梁軍。林衝大聲鼓舞士氣:“將士們!臨安城就在眼前,這是我們邁向勝利的關鍵一步。襄陽城我們都已攻克,這臨安城也定不在話下!今日,就讓我們一舉拿下臨安,建立不世之功!”
    “殺!殺!殺!”大梁軍將士們齊聲高呼,聲音震天,仿佛要將臨安城的城牆都震塌。這如雷般的呼喊聲,在臨安城下回蕩,讓城內守軍膽戰心驚。
    臨安城內,剛經曆世家清洗的趙構,本以為解決了內部隱患便能安心禦敵,卻沒想到大梁軍如此迅速地兵臨城下。他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如黑雲般壓境的大梁軍,心中滿是憂慮與恐懼。但身為一國之君,他深知此刻絕不能慌亂,必須強打起精神,組織守軍抵抗。
    “傳朕旨意,所有守軍即刻上城,加強防禦!準備好滾木礌石,務必死守臨安城!”趙構大聲下令,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卻又努力保持著威嚴。
    隨著命令的傳達,臨安城牆上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匆忙搬運著守城器械,嚴陣以待。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臨安城即將迎來一場生死考驗,而大宋的命運,也將在這一戰中,被推向未知的深淵。
    臨安城內,得知大梁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後,猶如平靜湖麵投入巨石,瞬間掀起軒然大波。百姓們驚恐萬分,奔走相告。剛剛經曆趙構清洗世家所帶來的動蕩,他們還未從那場血腥的變故中緩過神來,如今又要麵臨一場大戰,恐懼如同陰霾般籠罩在每個人心頭。
    街頭巷尾,到處是慌亂的身影。商人們忙著收拾店鋪,將貨物盡可能地轉移,希望能在戰火來臨前保住一些財產;婦孺們則躲在家中,緊緊相擁,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擔憂著即將到來的厄運。孩子們也感受到了大人們的恐懼,不再嬉笑玩耍,而是瞪著驚恐的眼睛,看著周圍慌亂的一切。
    有些百姓試圖出城避難,但城門早已緊閉。守城士兵們一臉嚴肅地阻攔著,不讓任何人進出。“都回去!現在出城,那是去送死!大梁軍就在城外,出去就是羊入虎口!”士兵們大聲嗬斥著,聲音中帶著疲憊與無奈。
    城中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平日裏熱鬧的集市變得冷冷清清,隻有少數膽大的人還在偷偷議論著局勢。“這可怎麽辦啊?剛死了那麽多人,現在又要打仗,咱老百姓可怎麽活啊!”一個老者唉聲歎氣,眼中滿是絕望。
    “聽說大梁軍可凶了,襄陽城就是被他們攻破的,不知道臨安城能不能守住……”一個年輕人麵色蒼白,聲音顫抖地說道。
    謠言也在城中肆意傳播,有人說大梁軍屠了襄陽城,見人就殺;有人說趙構已經準備棄城而逃。這些謠言進一步加劇了百姓們的恐慌,整個臨安城陷入了混亂與絕望之中。
    而趙構此時,在皇宮內同樣心急如焚。他不斷地派人去城牆上查看軍情,又催促著大臣們拿出退敵之策。可大臣們也是麵麵相覷,束手無策。大梁軍的強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臨安城此刻就像狂風中的孤舟,隨時可能被巨浪吞沒。
    麵對如此危局,百姓們恐慌得如驚弓之鳥,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同樣心急如焚,一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宋國才經曆世家清洗帶來的動蕩,局勢本就搖搖欲墜,如今大梁軍氣勢洶洶地兵臨臨安城下,所有人心裏都清楚,這臨安城怕是守不住了。
    趙構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目光掃過台下的文武百官,心中滿是焦慮與無奈。他打破了朝堂上令人窒息的沉默,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如今大梁軍已至臨安城下,我大宋危在旦夕。朕想聽聽各位的高見,可有退敵之策?”
    朝堂上一片死寂,文武百官們低著頭,誰也不敢率先開口。過了許久,才有一位年邁的文臣戰戰兢兢地站出來,囁嚅著說:“陛下……如今我軍兵力損耗嚴重,又剛經曆內部變故,士氣低迷。大梁軍來勢洶洶,恐怕……恐怕我們難以與之抗衡啊。”
    趙構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憤怒:“難道朕養你們這群臣子,就是聽你們說這些喪氣話的嗎?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又一位武將壯著膽子出列:“陛下,要不我們拚死一戰,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可如今城內軍心不穩,百姓恐慌,這……這實在是難啊!”
    眾人再次陷入沉默,大家心裏都明白,所謂的拚死一戰,不過是垂死掙紮,勝算微乎其微。趙構看著這群平日裏能言善辯、各執己見的臣子,如今卻一個個呐呐無言,心中湧起一陣悲涼。
    “求和呢?派人去與大梁軍談判,許以重金,割讓土地,能否換得一時和平?”趙構咬咬牙,提出了這個想法。
    這時,一位大臣搖頭苦諫:“陛下,大梁早有一統天下之心,此時求和,恐難如願。他們未必會接受條件,反而可能覺得陛下示弱,攻勢更猛啊。”
    趙構長歎一聲,癱坐在龍椅上。他看著眼前這一群臣子,仿佛看到了大宋搖搖欲墜的未來。臨安城外,大梁軍的戰鼓似乎已經隱隱傳來,每一聲都如重錘般敲擊在他的心上,而他卻似乎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不知該何去何從。
    就在趙構滿心絕望,不知如何是好時,隻見太學祭酒蘇逸塵從容出班,神色莊重,向著趙構躬身一拜,朗聲道:“陛下,臣願前往大梁軍營地,以孔孟之道勸降他們。”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露出驚愕之色,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有人覺得這想法荒謬至極,大梁軍勢如破竹,豈會因幾句孔孟之道便放棄進攻;也有人暗自佩服蘇逸塵的勇氣,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竟能挺身而出。
    趙構也是又驚又疑,打量著蘇逸塵,問道:“蘇愛卿,大梁軍來勢洶洶,一心想要攻城略地,你當真覺得憑孔孟之道能勸降他們?此去凶險萬分,弄不好便是有去無回啊。”
    蘇逸塵抬起頭,目光堅定如磐:“陛下,孔孟之道,乃萬古不易之大道,倡導仁義禮智信,教化人心,澤被天下。臣雖不才,但深信人性本善,若能以聖人之道曉以天下,或可動其惻隱之心,讓他們放下屠刀,化幹戈為玉帛。即便臣此去不能成功,也願為陛下、為大宋盡一份赤誠之心。”
    趙構心中雖仍存疑慮,但此時也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猶豫片刻後,緩緩點頭道:“好吧,既然愛卿有此決心,朕便準你前往。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謹慎,朕會命人在城牆上密切關注你的動向。若大梁軍有任何異動,朕即刻出兵接應。”
    蘇逸塵再次拜謝,隨後轉身,邁著沉穩而堅毅的步伐走出朝堂。他身著一襲素淨長袍,手持儒家經典,在眾人複雜的目光注視下,獨自一人朝著大梁軍營地走去。臨安城牆上,趙構和文武百官們緊張地望著他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默默祈禱著奇跡能夠發生,期望這位飽讀詩書的太學祭酒,能以孔孟之道,為危在旦夕的大宋帶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