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廣南東路的戰爭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盧俊義領軍一路南下,踏入廣南東路境內,見宋軍在要道兵力薄弱,長驅直入。這一路,他目睹百姓在戰亂陰影下的惶恐,心中既有對勝利的渴望,也深知責任重大。
得知宋軍主力集結廣州,妄圖憑借堅城負隅頑抗,盧俊義並未貿然進攻。他深知,強攻堅城,即便取勝,己方也將傷亡慘重。於是,他一麵安營紮寨,穩定軍心,一麵派遣多路細作,深入廣州城及周邊地區,探查宋軍布防、糧草儲備等詳細情報。
與此同時,廣州知府的行文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南方激起千層浪。南方地區向來富庶,文風昌盛,讀書人眾多,他們深受大宋文化熏陶,對大宋忠心耿耿。如今有人帶頭反抗大梁,各地原大宋知府紛紛響應,一時間,反抗大梁的力量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這些響應者中,有不少是地方上的豪紳大族,他們有錢有糧,召集鄉勇,組建義軍;還有一些是不甘屈服的宋軍舊部,他們渴望重舉大宋旗幟,恢複舊山河。這些力量迅速匯聚,使得反抗大梁的聲勢愈發浩大。
麵對這一局勢,盧俊義陷入沉思。他深知,這些反抗力量若不及時瓦解,必將成為攻城的巨大阻礙,甚至可能影響大梁在整個南方的統治。然而,若要逐個擊破,不僅耗時費力,還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反抗。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盧俊義決定先采取分化瓦解之策。他派出能言善辯之士,攜帶書信和勸降文書,前往各地義軍營地,曉以利害。信中言辭懇切,闡述大梁統一天下乃大勢所趨,順應潮流方能保一方平安、百姓福祉;若執意反抗,最終隻能是生靈塗炭,玉石俱焚。
對於一些立場動搖、心存顧慮的義軍首領,盧俊義還許以高官厚祿、保境安民等承諾。同時,他也在軍中挑選精銳,組成機動部隊,密切關注各地義軍動向,一旦發現有不聽勸降、執意反抗的,便迅速出擊,予以沉重打擊,以彰顯大梁軍威。
在盧俊義的軟硬兼施下,各地義軍開始出現分化。一些見識長遠、不願百姓受苦的首領,經過權衡利弊,選擇接受勸降,率部歸附大梁。而那些頑固抵抗的義軍,則在盧俊義的軍事打擊下,勢力逐漸削弱。
然而,廣州城內的宋軍依舊堅守不出,他們寄希望於各地義軍能牽製住大梁軍,為廣州爭取更多的防禦時間。廣州知府一麵安撫城內軍民,一麵加緊修繕城防工事,儲備糧草,準備與大梁軍進行一場持久戰。
盧俊義深知,廣州之戰終究無法避免。但在攻城之前,他必須盡可能削弱城內宋軍的信心和外援。隨著各地義軍被逐步瓦解,盧俊義認為攻城的時機已漸漸成熟。他開始調兵遣將,部署攻城方略,一場決定廣南東路歸屬的大戰,即將在廣州城下拉開帷幕。
就在盧俊義秣馬厲兵,精心籌備攻打廣州城之際,遠在南詔的林衝已然洞悉南方的風雲變幻。南方突如其來的動亂,如同一把火,迅速蔓延,威脅著大梁剛剛開拓的版圖。林衝深知,兵貴神速,若不盡快將這股叛亂的火苗撲滅,任其發展,必將釀成大禍。
林衝當機立斷,決定留下足智多謀的蕭逸整治南詔,確保後方穩定。蕭逸領命後,即刻著手梳理南詔的軍政事務,安撫民心,穩定局勢。他有條不紊地調配物資,加強城防,組織百姓恢複生產,南詔在他的治理下,逐漸走上正軌。
而林衝自己,則親率大軍,馬不停蹄地北上,直逼南方叛亂之地。一路上,大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隻為早日抵達戰場,平定叛亂。林衝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每耽擱一刻,百姓就多受一分苦難,叛亂的勢力也可能更加壯大。
與此同時,林衝還特意給盧俊義派去了五十門大炮。這些大炮,是大梁軍的重火力武器,威力巨大。林衝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給盧俊義,信中言辭堅定地要求盧俊義務必在廣州城下打出大梁的威勢,震懾那些妄圖反抗的宵小之輩。
盧俊義收到林衝的書信和支援的大炮後,心中倍感振奮。他深知,這是林衝對他的信任與期望,也是大梁軍平定南方的關鍵一步。他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如何利用這些大炮,製定出更加周密的攻城計劃。
“諸位將軍,林將軍派來五十門大炮支援我軍,這是我們破城的利器。我們要好好謀劃,讓這些大炮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一舉震懾敵軍,拿下廣州城!”盧俊義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激昂地說道。
眾將紛紛點頭,士氣大振。有人提議將大炮集中部署在廣州城的東門,因為東門地勢較為開闊,便於大炮發揮射程優勢,且此處城牆相對薄弱;也有人認為應分散布置,從多個方向對廣州城進行轟擊,使宋軍顧此失彼。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盧俊義最終決定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策略。
一部分大炮集中在東門,形成強大的火力輸出,重點轟擊城門和城樓,試圖直接打開城門,攻入城內;另一部分則分散在其他幾個城門附近,對城牆進行不間斷的炮擊,幹擾宋軍的防禦部署,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攻城之日終於來臨。清晨,大霧彌漫,廣州城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盧俊義一聲令下,五十門大炮齊聲轟鳴,瞬間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東門方向,炮彈如雨點般砸向城門和城樓,火光衝天,硝煙彌漫。巨大的爆炸聲震得地動山搖,城樓的磚石紛紛崩塌,宋軍在城樓上的防禦工事瞬間被摧毀。
廣州城內的宋軍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炮擊嚇得驚慌失措。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原本堅定的守城決心開始動搖。廣州知府在城樓上,望著東門方向燃起的熊熊大火,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但他深知,此時若退縮,必將滿盤皆輸,於是強壓下心中的恐懼,大聲呼喊著,組織宋軍進行反擊。
然而,大梁軍的炮擊持續不斷,宋軍的反擊顯得軟弱無力。在大炮的轟擊下,廣州城的城牆多處出現了裂縫,搖搖欲墜。盧俊義見時機成熟,再次下令:“全軍出擊,攻城!”隨著這一聲令下,大梁軍如潮水般湧向廣州城。
步兵們扛著雲梯,衝向城牆;弓箭手們則在後方張弓搭箭,向城樓上的宋軍射擊,掩護攻城部隊。宋軍在城牆上拚死抵抗,箭如雨下,試圖阻止大梁軍的進攻。但在大梁軍強大的火力壓製下,他們的抵抗愈發艱難。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東門方向傳來了歡呼聲。原來,在大炮的持續轟擊下,東門終於被炸開了一個缺口。大梁軍的先鋒部隊如猛虎下山般,從缺口處衝入城內。宋軍見狀,急忙調集兵力進行堵截,雙方在缺口處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盧俊義見東門已破,立刻指揮大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總攻。廣州城內頓時喊殺聲四起,硝煙彌漫。宋軍在大梁軍的四麵夾擊下,漸漸抵擋不住,防線開始全麵崩潰。廣州知府眼見大勢已去,心中悲痛萬分。他望著城內混亂的戰局,長歎一聲,隨後抽出佩劍,自刎而死。
隨著廣州知府的死去,宋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誌。大梁軍順利占領了廣州城,城內的百姓紛紛跪地求饒。盧俊義下令大軍不得擾民,安撫百姓,穩定城內秩序。
廣州城的攻克,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南方叛亂勢力的頭上。各地響應叛亂的宋軍和義軍,聽聞廣州城已破,軍心大亂。林衝率領的大軍此時也已趕到,與盧俊義的部隊會合。兩人商議後,決定乘勝追擊,迅速撲滅各地的叛亂之火。
在林衝和盧俊義的率領下,大梁軍兵分多路,對各地叛亂勢力展開全麵清剿。他們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嚴明的軍紀,所到之處,叛亂勢力紛紛瓦解。南方的局勢逐漸穩定下來,百姓們也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大梁在南方的統治,從此得以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