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兵發倭國 讓他們雞犬不留

字數:3629   加入書籤

A+A-


    很快,林衝便收到李俊,阮小二二人已經準備就緒的消息,林衝連忙命禮部官員找來倭使,假意說道“你等遠道來朝拜,朕倍感欣慰,如今朕已有了決斷,同意你們遣人來大梁學習,同時為了表彰倭王的誠意,朕封他為,屎王,領倭國,這次你回去,朕派人將旨意,以及封賞一同隨你去往倭國。”
    倭使聽到始王二字,心中大喜,這不就是封自家主子為倭國第一人王嘛,太好了,連忙磕頭致謝。
    林衝看著倭使那副欣喜若狂、毫不察覺異樣的模樣,心中滿是不屑與厭惡。他強忍著內心的情緒,繼續說道:“朕派遣的使者與護送隊伍皆是大梁精銳,他們不僅會帶去朕的旨意與封賞,還能沿途傳授貴國一些大梁的先進技藝,以表朕對貴國的厚愛。”
    倭使忙不迭地再次磕頭,口中高呼:“陛下聖恩浩蕩,我倭國上下定當感恩戴德,永世銘記陛下的恩情。”
    林衝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看似溫和的笑容,說道:“如此便好。你回去告知倭王,務必做好迎接準備。三日後,朕的隊伍便隨你一同啟程。”
    “是,陛下!小的定將陛下的話一字不漏地傳達給倭王。”倭使興奮地說道。
    待倭使退下後,林衝立刻招來心腹太監,低聲吩咐道:“速去通知李俊與阮小二,讓他們務必確保此次行動萬無一失。這不僅關乎我大梁的國威,更是對倭國惡行的有力回擊。若有閃失,朕唯他們是問。”
    太監領命後,匆匆離去。林衝坐在龍椅上,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倭國即將麵臨的慘敗。他深知,這一戰將是一場正義的討伐,要讓倭國為他們曾經的狂妄與惡行付出慘痛的代價,也讓天下諸國明白,大梁國不容侵犯,任何企圖挑釁的行為都將遭到嚴厲的懲處。
    在出發前,林衝於宮中密室再次召見李俊與阮小二。二人進入密室,見林衝麵色陰沉,眼神中透著凜冽的殺意。
    林衝看著他們,語氣冰冷且堅決地說道:“李俊、阮小二,此次出征,朕要你們讓倭國雞犬不留!給朕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朕要讓那倭國從此成為一片無人的荒島,讓他們為前世在中原大地犯下的滔天惡行付出最慘痛的代價!”
    李俊與阮小二聽聞,心中一凜,深知此次任務的殘酷與重大。雖然不知林衝口中的前世是何意,也不知為何林衝對倭國有如此大的恨意,阮小二仍然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朗聲道:“陛下放心,末將定率麾下兒郎,將倭國攪個天翻地覆,絕不讓一個倭人有機會繼續作惡!”
    李俊也抱拳說道:“陛下,倭國惡行累累,天理難容。末將定會與阮將軍緊密配合,按照陛下旨意,讓倭國為其罪孽付出沉重代價,定不辱使命!”
    林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說道:“此去倭國,路途遙遠,困難重重,但朕相信你們的能力。你們所率皆是大梁精銳,朕要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完成此次行動。若有倭人膽敢反抗,無需留情,格殺勿論!”
    “是!陛下!”李俊與阮小二齊聲應道,聲音響徹密室。
    林衝接著說道:“行動過程中,要注意保存實力,不可盲目冒進。朕要你們全勝而歸。待歸來之日,朕必當重賞!”
    “謝陛下!末將等定不辜負陛下期望!”李俊與阮小二領命後,退出密室,立刻奔赴軍中,準備帶領將士們踏上這複仇之路,讓倭國為其曾經的惡行承受滅頂之災。
    三日後,天色微明,晨霧尚未完全散去。倭使身著盛裝,滿臉得意之色,帶著林衝那所謂的封賞,在一眾隨從的簇擁下,來到宮門前拜別林衝。
    林衝高坐於龍椅之上,俯瞰著倭使,臉上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倭使恭敬地跪地叩拜,說道:“陛下大恩,我倭國沒齒難忘。此次歸國,定將大梁的恩德宣揚,讓倭國上下對陛下感恩戴德。”
    林衝微微點頭,說道:“一路順風,回去告知倭王,要謹守本分,莫要再生事端。”
    “是,陛下,小的明白。”倭使連連稱是。
    隨後,李俊與阮小二率領一隊精銳士卒,神色冷峻地來到宮門前。他們身著戰甲,威風凜凜,腰間佩劍在晨光下閃爍著寒光。李俊上前一步,抱拳說道:“陛下,我等已準備就緒,隨時可護送使者啟程。”
    林衝看著他們,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深意,說道:“務必將使者安全送達,不可有絲毫閃失。”
    “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李俊與阮小二齊聲應道。
    於是,倭使帶著封賞,在李俊、阮小二及其率領的士卒陪同下,浩浩蕩蕩地出了汴梁城。一路上,百姓們紛紛駐足觀望,不知這一行人究竟為何如此陣勢。
    隊伍日夜兼程,朝著登州方向行進。隨著距離登州越來越近,李俊與阮小二的神色愈發凝重,他們深知,一旦登船起航,那便是複仇之戰的開端。
    終於,他們抵達了登州港口。海風呼嘯,海浪拍打著岸邊,一艘艘戰船整齊地排列在港口,戰船之上,旌旗獵獵作響。倭使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麵,心中不禁暗暗驚歎大梁的國力之強。
    李俊轉頭對倭使說道:“使者,這便是我們登船之處,還請上船,我們即刻啟程前往倭國。”
    倭使笑著點頭,帶著隨從登上了為首的一艘戰船。李俊與阮小二對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然,隨後也登上戰船。隨著一聲令下,戰船緩緩駛離港口,朝著倭國的方向破浪前行,一場驚心動魄的複仇行動正式拉開帷幕,而倭國,還渾然不知即將降臨的滅頂之災。
    在送走倭使後,朝堂上文官們紛紛對林衝的“決策”大加讚賞。一位文官滿臉喜色,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此舉實乃英明之極!以教化之道對待倭國,盡顯我大梁大國風範,假以時日,倭國必能沐浴我大梁文化之澤,成為我大梁的友好藩邦。”
    其他文官也隨聲附和,“是啊,陛下聖明,如今對倭國如此,日後對高麗想必也會采取同樣的懷柔教化之策。如此一來,我大梁必將如大宋一般,以文治為重,四方皆服,國泰民安。”
    林衝靜靜地聽著文官們的溢美之詞,臉上雖帶著淡淡的微笑,但眼中卻隱隱透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意。他掃視著這群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文官,心中暗自思忖:你們隻知紙上談兵,又怎會明白朕真正的意圖。這倭國,朕定要讓它為前世的惡行付出慘痛代價,又豈會僅僅以教化了事。
    而在一旁,丞相蕭逸沉默不語。他微微皺眉,目光在林衝與一眾文官之間流轉。以他對林衝的了解,總覺得此事不會如此簡單。林衝向來果斷堅毅,對倭國和高麗的態度一直強硬,怎會突然轉變心意,接受文官們的教化之說。蕭逸心中隱隱有些擔憂,卻又猜不透林衝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眾愛卿,”林衝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威嚴,“希望如你們所言,倭國能因教化而改邪歸正,與我大梁友好相處。隻是,萬事皆需謹慎,不可掉以輕心。”
    文官們紛紛點頭稱是,依舊沉浸在對未來大梁以文治天下的美好憧憬之中。退朝之後,蕭逸看著文官們興高采烈的背影,又看了看林衝遠去的方向,心中暗自歎息,這場看似平和的朝堂決策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風雲變幻,他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大梁的局勢,恐怕不會像文官們想象的那般簡單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