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兵者,國之凶器也!
字數:4164 加入書籤
“此非除蠹,實乃掘我大宋法統之根基!是在動搖我大宋之國本!”
“官家!不可不察!不可不懲啊!”
禦史中丞張克公聲如裂帛,字字沉痛,將殿中爭執驟然拔升至關乎國法尊嚴、權力濫觴的生死高度!
他那雙因激憤而微微泛紅的眼睛,此刻低垂著,視線仿佛沉甸甸地壓在大殿冰冷的金磚上,透著一股近乎絕望的執拗。
殿內空氣霎時凝滯,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每一個人。
群臣屏息垂首,隻覺得脊背陣陣發涼,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張中丞憂心國法廢弛,此等赤誠之心,老夫……深為感佩。”
一個蒼老卻沉穩如山的聲音,如同投入古潭的石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隻見一人,身著紫袍玉帶,須發如霜。
他先向禦座上的官家趙佶深深一揖。
隨即,那雙閱盡滄桑、深邃得如同古井的眼眸緩緩抬起。
先是掠過張克公那張因激憤而繃緊的臉龐,又淡淡掃過何執中那略顯陰沉的側影。
最終,那目光如同沉澱了千鈞重量的鉛塊,沉沉地落回禦座之上,發出一聲悠長而沉重的歎息“然則,老夫所憂者,何止一人之生死,一府之存亡!”
他略作停頓,那深陷的眼窩裏,目光陡然變得幽深難測,聲音低沉下去,卻字字清晰,敲打著緊繃的神經“昨夜定王殿下所率之甲士……據觀者言,其甲胄之精良,其陣列之整肅,遠非尋常禁軍可比!”
“兵者,國之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他微微抬頜,眼角的皺紋在殿內燭光下顯得格外深刻。
他的目光不再銳利逼人,卻帶著一種洞悉世事的沉重與憂慮,靜靜地投向禦座上的年輕帝王趙佶,話語的分量陡然加重“老臣在樞密院十數寒暑!”
“深知甲胄之堅,可禦強敵;弓弩之利,能破堅城!”
“然……”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透出徹骨的寒意,“老臣更深知……人心之幽微難測,尤勝金鐵百倍!”
他向前微傾,聲音壓得更低,卻如同在每個人耳邊響起悶雷“今日,此等雄兵,可為除蠹之利刃,破門如入無人之境,煊赫一時……焉知他日……”
“嘩——!”
那人的話音未落,整個大殿瞬間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麵,壓抑不住的騷動與驚駭的吸氣聲轟然響起!
無數道目光瞬間變得複雜無比。
有震驚、有恍然、有深深的恐懼、也有急切的窺探——在殿內無聲地碰撞交織!
這寥寥數語,比張克公那雷霆之論更加致命!
它不再糾纏於法度本身,而是將一柄名為“皇子掌兵、皇權危殆”的、無形卻染血的利刃,精準無比地懸在了官家趙佶的心尖之上!
這已非尋常彈劾,這是將帝王最敏感、最不容染指、關乎社稷存續的命脈。
那不受控的兵權之虞,赤裸裸地剖開,置於這煌煌大殿的明光之下!
“慎言!”
一旁的何執中臉色驟然一白,幾乎是失聲低喝,袖袍下的手指下意識地收緊。
他深知此言的凶險,足以引動滔天巨禍!
那老臣卻巋然不動,迎著滿殿驚疑不定的複雜目光,挺直了蒼老卻依舊剛直的脊梁,手中笏板握得指節泛白,聲音蒼涼而決絕“老夫句句肺腑,字字泣血!”
“絕非為私利,更非為門戶!”
“隻為——我趙氏江山永固,社稷安泰無虞!”
他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眸,平靜地映著禦座上的身影。
而那未盡之言,如同殿外沉沉壓下的暮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今日這柄懸於蠹蟲頸項的寒鋒,焉知他日……不會指向那九重禦座?
曆史的陰霾,似乎在這一刻,悄然漫入了這大宋王朝最核心的殿堂。
而徽宗趙佶端坐於龍椅之上,修長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冰冷的鎏金扶手。
那老臣最後那句未竟之語,如同淬毒的冰針,精準地刺入了他心底最隱秘的角落。
他俊逸的麵容上,慣有的風流閑適早已褪盡,隻剩下一片近乎僵硬的蒼白。
那雙曾醉心於丹青墨韻的眼眸,此刻深如寒潭,瞳孔深處,驚疑、猜忌、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
種種的情緒在帝王心術下洶湧翻滾。
他微微抬了抬下頜,目光掃過殿下噤若寒蟬、神情各異的群臣,最終落在那位須發蒼蒼、擲地有聲的老臣身上。
那目光複雜難辨,終究沒有言語。
整個垂拱殿,隻剩下燭火在巨大梁柱間投下的搖曳光影。
以及那無聲的、令人窒息的、關乎帝國命脈的致命叩問,在每一寸雕梁畫棟間久久回蕩。
接連兩位大臣,直指“皇子掌兵、動搖國本”的誅心之言。
就如同在滾沸的油鍋裏潑進一瓢冷水,瞬間引爆了更大的恐慌與猜忌。
殿內嗡嗡的議論聲再也壓製不住。
無數道目光如同無形的探針,在禦座上的官家趙佶與禦階下孤身挺立的趙桓之間來回掃視。
趙佶的臉色在巨大的蟠龍金柱陰影下顯得更加晦暗不明。
他搭在龍椅扶手上的手指,竟因用力,微微顫抖起來。
兩人的話,精準地戳中了他內心深處最敏感、最恐懼的神經——兵權!
尤其是掌握在一個年僅八歲,卻已展現出如此駭人手段的兒子手中!
那份對朱福通敵叛國的震怒,此刻已被更強烈的、對自身權威受到威脅的恐懼所覆蓋。
“張中丞所言,發人深省!”
又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臣出列,顫巍巍地躬身,“定王殿下天縱英才,然…然此等行事,確實逾矩過甚!”
“私兵悍勇,破門如摧枯拉朽,視國法如無物!“
“長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臣懇請官家,收回殿下的兵權,以安天下之心!”
“臣附議!皇子掌此等重兵於京畿,實乃取禍之道!”
“請官家明鑒,收回兵權,嚴懲跋扈!”
附和之聲此起彼伏,如同群鴉聒噪,要將趙桓徹底淹沒。
他們刻意避開了朱福通敵的鐵證。
隻死死咬住“擅自動兵”、“私刑殺人”、“皇子掌兵”這三點。
將趙桓塑造成一個無視法度、桀驁不馴、甚至可能威脅皇權的危險存在。
喜歡闕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闕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