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遼東暗湧上)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A+A-


    沈陽城。
    自去年春天,建州女真在老酋努爾哈赤的率領下,近乎於奇跡般的於薩爾滸山腳下,戰勝了大明自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精銳之後,沈陽城便成為了大明固守遼東的重要屏障。
    為了能夠更方便的指揮遼東戰事,經略熊廷弼更是將"經略衙門"由遼東首府遼陽城,直接搬到了沈陽。
    正值晌午,烈日當空,巍峨的沈陽城外,入目盡是排隊進城的百姓以及零零散散的流民..
    近前觀瞧,這些衣衫襤褸的流民雖然留著漢人的發髻,但眉眼間卻與漢人有些許迥異,口中的"官話"也是半生不熟。
    對此,於城門處值守的官兵們表情冷凝,絲毫不理會這群流民的苦苦哀求,直接拒絕了其入城的請求,甚至還揮舞著手中兵刃,將其驅散,顯得不近人情。
    如此一幕若是發生在除卻遼鎮的任何一處地方,定會召來禦史言官的彈劾,但遼鎮的官兵們卻是習以為常,就連規規矩矩排隊進城的大明百姓也沒有對那群瞧上去很是可憐的流民,給予半點同情。
    畢竟凡是對遼鎮軍事稍有了解之人都會清楚,自女真老酋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以來,除卻去年春天發生在遼河以東的"薩爾滸之戰",建州女真每逢攻城掠地,必先提前使用"反間計",令蒙古流民提前混入城中,充當內應。
    熱浪灼人,沈陽城頭的角樓處,除卻手持弓弩,眼神警惕的盯著城外蒙古流民的士卒之外,還有一位身著常服,麵色堅毅的文官,對城池外蒙古流民歇斯底裏的哭喊聲置若罔聞。
    "尤總兵,怎麽看?"良久,麵含憂慮之色的中年文官幽幽一歎,扭頭朝著身旁身著甲胄的武將問道。
    前些時日,他得到消息,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的努爾哈赤不顧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對,舍棄遼東腹地的赫圖阿拉,執意將其"國都"遷至興建於山上的薩爾滸城。
    相比較交通阻塞的赫圖阿拉,薩爾滸城的地理位置無疑更加優越,距離遼東屏障沈陽城不過百八十裏。
    努爾哈赤將其"國都"遷徙至薩爾滸城的舉動,無疑從側麵證明了其野心,這位大明昔日的"龍虎將軍"隻怕並不滿足偏安一隅。
    "回稟經略,今年遼東大旱,蒙古諸部落均是遭受重創,流民日益增多,卑職粗略估計,建州的旱情怕是同樣嚴峻。"
    "凜冬將至,估計會使建州的處境愈發不堪.."
    提及此事,被稱為"尤總兵"的武將便是麵露遲疑之色,小心翼翼的瞧了瞧身旁文官之後,方才硬著頭皮說道"卑職鬥膽猜測,怕是年關過後,女真建奴便會大舉興兵.."
    一語作罷,沈陽城樓的氣氛頓時為之一滯,不少將士的臉上都是露出了些許恐懼之色,緊握兵刃的右手也是不由自主的輕輕顫抖起來。
    盡管時隔一年有餘,但在場的諸多將士仍是對發生在薩爾滸山腳下的那場"血戰"記憶猶新。
    自大明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精銳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建州女真逐個擊破,鮮血浸透了土黃色的土壤,空氣中的血腥味濃鬱的令人作嘔。
    "尤總兵所言不差,"與周遭麵露懼色的諸將士所不同,中年文官卻是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似是對武將的回答頗為滿意。
    "還請經略大人放心,卑職定當加強戒備!"盡管中年文官的語氣輕鬆,但武將卻不敢有半點懈怠,趕忙躬身行禮。
    "當心蒙古奸細,不要粗心大意.."又是仔細觀瞧了城外蒙古流民片刻,中年文官方才在城頭諸多將士敬畏的眼神中,緩步離去。
    放眼整個遼東,能夠被稱之為"經略"的文官自然是官拜大明兵部右侍郎,於薩爾滸之戰過後,被萬曆皇帝欽點,臨危受命擔任遼東經略的熊廷弼。
    ...
    下了城樓之後,遼東經略熊廷弼步履匆匆的進入巡撫署衙,從府邸深處的偏廳中尋到了正在埋首於公文中的遼東巡撫。
    "夢泰兄,為何事情有變?"匆匆擺手,屏退正朝著自己抱拳行禮的幾名吏員,性格火爆的遼東經略熊廷弼便是聲音急促的問道。
    京師傳回消息,與他配合默契的遼東巡撫周永春被朝中禦史言官彈劾"貪戀權柄",極有可能因丁憂守孝離任。
    但這丁憂守孝之事,早在去年夏天,禦極四十八年的萬曆皇帝便是拖著病體,親自做出了批示,對周永春"奪情啟用",不必離任。
    甚至前些時日才剛剛駕崩的泰昌皇帝也專門過問遼東戰事,並下旨寬慰周永春。
    為何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此事又被重新翻了出來。
    "飛白兄,"聞聲,瞧上去年近五旬的遼東巡撫周永春便是緩緩抬頭,神色落寞的自嘲道"先帝殯天,太子衝齡即位,朝中東林風頭正盛,自是會想方設法的借機生事.."
    這東林黨想要染指遼鎮軍事已然不是一日兩日了,但因萬曆皇帝"乾綱獨斷",故此東林黨始終未能如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群小人!"聽聞果然是朝中東林官員生事,熊廷弼心中便是咯噔一聲,義憤填膺的咒罵道。
    他早在萬曆三十六年便曾巡按遼東,並在任上取得了不菲的政績,但因其為人性格火爆,一向不喜眼高手低的東林官員,屢次爭鋒相對,最終被朝廷召回,以至於賦閑在家,平白蹉跎了近十年的光陰。
    熊廷弼心中清楚,老搭檔周永春丁憂去職或許隻是一個開始,以那些東林黨睚眥必報的性子,日後定然會將矛頭對準自己。
    黨爭更迭不休,沒人在乎國事,也沒人在乎得失。
    "飛白兄勿慌,此事尚未蓋棺定論,或許還有轉機.."見熊廷弼麵色漲紅,生怕其做出過激行為的周永春便是連忙出聲安慰。
    如今的遼東,在熊廷弼的運籌帷幄之下,早已逐漸擺脫了"薩爾滸之戰"留下的陰影,縱使他丁憂去職,也不會對遼東局勢造成太大影響。
    他的存在,隻能讓遼東錦上添花。
    但若是熊廷弼被罷官,才剛剛有所起色的遼東,便會瞬間陷入另一番境遇中。
    "朝中首輔尚在,定然不會讓亂臣賊子胡作非為.."像是安慰眼前的老搭檔,也像是寬慰自己,人高馬大的遼東經略斬釘截鐵的說道,但一雙炯炯有神的虎眸卻下意識的望向京師所在的方向,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外間雖是烈陽當空,但熊廷弼卻不由自主打了個寒顫,隻覺一股寒意,撲麵而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