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代世子
字數:4378 加入書籤
山西,大同府。
自洪武二年,開平王常遇春領兵攻克大同,並於永樂七年設立大同鎮,這座地處黃土高原東北,扼守北方門戶的軍事重鎮便毫無爭議的成為了"九邊重鎮之首",並且享有"大同士馬甲天下"的美譽。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將十三子朱桂封為代王,封地定位大同,遂下令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在遼金兩朝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代王府"。
在十餘萬工匠百姓的努力下,經過四年多的修建,占地超過三百餘畝的代王府宣告竣工,其規模僅遜色於當時的南京故宮,堪稱藩王之最。
自此之後,代王家族便在大同城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兩百餘年。
子時已過,大同城已是漆黑一片,唯有位於府城正中的"代王府"仍亮有點點燈火,並伴隨著若有若無的絲竹管樂之聲,引得偶爾路過的"更夫"腹誹不已。
現任的代王朱鼐鈞年近七旬,早些年便因為身體不佳,命代世子朱鼎渭監管王府,卻不想今日居然有心情聽歌賞曲了?
越過端禮正門,作為曆任代王日常起居所在的"長春宮"熱鬧非凡,入目皆是身著宮裙,赤裸腳踝,露出纖纖玉指的歌姬舞女,角落處還有不少身著統一服飾的樂工。
因為長春宮早已點起"地龍"的緣故,殿中歌姬舞女雖然衣著暴露,但並不覺得寒冷,隻是伴隨著悅耳的節拍,肆意伸展著身體,姣好的麵容上流露出些許緊張。
大殿深處,於萬曆十四五年成功受封"代世子"的朱鼎渭誌得意滿的端坐於上首王位,眉眼間滿是愜意。
作為現任代王朱鼐鈞的庶長子,他忍辱負重十數年,終是活生生熬死了自己出身更為高貴的弟弟,並以長子的身份順利受封"代世子"。
而他則順勢上奏朝廷,以朱鼐鈞身體欠佳,精力有限的緣故,請求暫理代王府。
種種因素之下,朝廷竟是在沒有過問朱鼐鈞意願的前提下,便直接同意了他這個近乎於有些逾越的要求,使他順利執掌了代王府大權。
現如今闔府上下,誰不知他朱鼎渭才是代王府乃至整個大同的"無冕之王"。
至於自己的父王?不過是待在深宮中等死,無人問津的可憐蟲罷了。
"跳的倒是不錯,可惜人有些看膩了,乏味可陳了。"一曲終了,端坐於上首王位的代世子朱鼎渭打了個哈欠,懶洋洋的朝著身旁的心腹太監說道。
隨著他順利執掌代王府大權,身旁這位自幼與他一同長大的老太監也水漲船高,成為了代王府的新任總管太監。
"殿下說的是,聽說教坊司那邊來了些新人,老奴明日便為殿下尋來。"見朱鼎渭的話語間隱隱有些不滿,其身旁的心腹太監便是善解人意的說道。
雖說"大同婆姨"的豔名幾乎能夠與秦淮河畔的歌姬們相提並論,但這些"胭脂俗粉"相比較教坊司親手調教出來的歌姬舞女,還是略有不足。
"唔,這些瑣事,你看著安排就是。"代世子朱鼎渭不置可否,微微眯著眼睛,陰冷的眸子於殿中歌姬舞女的身上掠過,琢磨著待會令誰侍寢。
人生在世,當及時行樂。
瞧朱鼎渭如此神態,其身旁的老太監心中便是一動,旋即擠眉弄眼的說道"今個早些時候,城中有商賈前來拜會殿下,並給殿下進獻了兩名蒙古女子.."他竟是忘了,身旁的"代世子"最是喜歡這些頗具異族風情的女子。
"哦?怎麽不早提醒孤?"聞聲,早已被酒色掏空身體,導致麵容白皙的朱鼎渭果然來了興趣,不輕不重的埋怨了一句。
早些年,朝廷與蒙古部落關係還算"融洽"的時候,扼守塞外咽喉的大同城中常有蒙古人出沒,貴為代王府世子的朱鼎渭自然而然便體會到了"異族風情"的樂趣。
但隨著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遼鎮戰事吃緊,導致朝廷關閉了與蒙古部落的"互市"之後,雙方的關係便是驟然緊張。
細細想來,距離他上一次體會"異族風情"的樂趣怕不是過去了半年之久?
"還請殿下見諒,是老奴疏忽了.."熟知朱鼎渭脾氣秉性的老太監不敢爭辯,趕忙是滿臉訕笑的點了點頭。
"說起來,朝廷關閉互市,還真是令孤少了許多樂趣.."因為有了心儀的目標,朱鼎渭也懶得與殿中的這群"鶯鶯燕燕"計較,索性直接揮手將其屏退,並頗為不滿的抱怨道。
倘若朝廷沒有關閉互市,以他的身份,什麽樣的蒙古女子找不到?更別提府中還因此損失了大量"進項"。
不過好在他代王府終究在大同傳承了兩百餘年,暗中搞些小動作倒是不難,不至於"顆粒無收"。
"殿下說的是呢,"老太監一邊攙扶朱鼎渭於王位上起身,一邊討好似的說道"京師小皇帝肆意而為,早晚要惹得天怒人怨.."
"聽說都有士卒打到奉天門外討餉了.."
萬曆年間,因為神宗皇帝偏愛次子朱常洵,遲遲不肯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緣故,從而鬧出了人盡皆知的"國本之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受"國本之爭"的影響,作為朱鼐鈞長子的朱鼎渭也遲遲沒有被朝廷冊封為"代世子"。
因此,朱鼎渭心中對於朝廷滿是怨氣,私下裏可是沒少發牢騷。
"鬧得這麽大?"
話音未落,代世子朱鼎渭便是止住了腳步,不敢置信的看向身旁的老太監。
出了這麽大的事,他怎麽一點風吹草動都沒有聽到呢?
"可不嘛,"見朱鼎渭來了興趣,老太監便是諂媚的說道"那小皇帝也是真的心狠手辣,直接為首的勳貴都處死了。"
"有勳貴涉事其中?都有誰?"朱鼎渭的神情愈發緊張,沙啞的聲音已是微微有些顫抖。
"有撫寧侯朱國弼,臨淮侯李弘濟,恭順侯吳汝胤,成國公朱純臣.."一向善於察言觀色的老太監此時全然沒有注意到身旁的朱鼎渭已是麵色大變,額頭處隱隱有冷汗滲出。
"哦對,恭順侯吳汝胤及成國公朱純臣在進入北鎮撫司的當夜便分別自縊和服毒自盡,倒是留了具全屍.."後知後覺的老太監終是察覺到身旁朱鼎渭的異樣,沙啞的聲音不免有些遲疑..
呼..
聽到最後,麵色猙獰的朱鼎渭頓時長舒了一口氣,好似心中巨石落地,但其眼眸深處卻仍隱隱閃過些許不安和驚恐。
京師發生如此重大的變故,他居然一無所知!
"往京師多派些人,日後京師無論發生何事,都要第一時間向孤匯報。"在老太監不解的眼神中,好似"劫後餘生"一般的朱鼎渭不置可否的吩咐道,聲音很是堅決。
"奴婢遵旨。"雖是心中不解一向對中樞不滿的朱鼎渭為何突然轉了性子,但老太監卻不敢有半點不滿。
"另外,跟城中的商隊知會一聲,近些時日都停一停,不要放出去了。"沉吟許久,心中做出了最終決斷的朱鼎渭略顯肉疼的吩咐道。
朝廷雖是在"薩爾滸之戰"過後便關閉了"互市",並且三令五申不準向蒙古部落"互通有無",但在他的默許之下,大同城中仍有部分商隊來往於關內和塞外草原,為代王府源源不斷的賺取利益。
聞言,老太監心中便是咯噔一聲,心道一向沉穩的朱鼎渭為何如此謹慎?難不成錦衣衛那些番子還敢順藤摸瓜,查到他們代王府身上?
再說了,不就是私底下販賣些糧草布匹等物,有什麽打緊的,朝廷又不是不知道,不一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
不過想歸想,老太監的動作卻是絲毫不慢,趕忙點頭應是"奴婢遵命。"
沒有理會滿臉狐疑的老太監,麵色陰沉的代世子不由自主朝著紫禁城所在的方向望去,口中念念有詞"會連累到孤嗎?"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