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東林韓爌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A+A-


    北京城。
    天色已晚,日頭西沉,官拜東閣大學士的韓爌韓閣老在周遭諸多吏員隨從敬畏的眼神中緩緩邁出署衙。
    在與相識的幾位同僚點頭示意過後,韓閣老便是躬身鑽轎中,正式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韓爌作為當朝大學士,其轎夫自然是經過層層選拔,故而盡管光線有些混亂,但幾名轎夫的腳步依舊齊整,坐於轎中的韓爌並無太多晃動搖曳之感。
    趁著這個難得的"閑暇時光",年近六旬的韓爌緩緩閉上了眼睛,於腦海中梳理著近些時日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湧動的朝局。
    隨著兵部尚書黃嘉善告老還鄉,轉而由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取而代之,一向自詡為目光長遠的韓爌突然有些驚恐的意識到,自天子繼位以來,朝野間的紛紛擾擾皆在天子的控製之中。
    天子繼位之初,他們東林曾以遼東巡撫周永春的"奪情"作為突破點,試圖憑借著往常慣用的"輿論"攻勢,令熊廷弼不堪重負,繼而主動辭官回鄉。
    但隨著彼時尚為兵部左侍郎王在晉以及內閣首輔方從哲的親自下場,原本板上釘釘之事突然變得撲朔迷離。
    最終,在"帝師"孫承宗以及同為東林骨幹的楊漣據理力爭之下,令遼東經略熊廷弼辭官回鄉之事最終不了了之。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未等他們東林在這次失利中喘過氣來,來自於天子的"反擊"便是接踵而至。
    曾擔任漕運總督近二十年,於朝野間威名甚重的李三才被天子下旨寬慰,令其以身體為重,回京輔政之日遙遙無期。
    除此之外,在廣寧兵備道薛國用巡視遼東之後,廣寧巡撫王化貞自感仕途渺茫,遂主動上書,離開了遼東。
    遼東風波才剛剛結束,駐紮於西山腳下,承擔著守衛京畿重擔的京營卻又再起波瀾。
    天子借著整飭騰驤四衛為由頭,試圖重掌京營軍權,並於某天深夜導致了京營嘩變,數千亂軍前往奉天門外討餉。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自幼被養育深宮中,從未見識過此等陣仗的天子即將"知難而退"之後,卻是等來了一則令他們如墜冰窖的消息。
    撫寧侯朱國弼,臨淮侯李弘濟,恭順侯吳汝胤,成國公朱純臣蠱惑士卒嘩變,涉嫌刺王殺駕,已被錦衣衛緝捕。
    在這個過程中,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順藤摸瓜,發現了隱藏於京師勳貴背後謀逆的真相。
    盡管迄今為止,錦衣衛及天子均沒有對此事表露態度,但結合近些時日京中的流言蜚語以及蛛絲馬跡,韓爌隱隱得出了一個令其不寒而栗的結論。
    京師勳貴極有可能與地方邊鎮所勾結,暗中與蒙古韃子乃至遼東建奴"互通有無",此事背後說不定還有在朝官員乃至於地方藩王涉事其中。
    分析至此,涉事藩王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除卻世代鎮守大同府,手眼通天的代王之外,誰人還能擁有這般大的膽子和能力。
    紫禁城中,對此事緘默不語的天子,便是最好不過的證明。
    ...
    "老爺,咱們到了.."不知過了多久,轎簾外一聲小心翼翼的呼喝,將心亂如麻的韓爌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聞聲,韓爌深吸了一口氣,隱去了臉上的迷茫和錯愕,在轎夫的攙扶下,腳步沉重的鑽出了轎子。
    巍峨的府邸外,如今已是年過三旬,麵容與韓爌有三分相似的長子韓立早已等候多時。
    見自己的父親落腳,韓立趕忙主動迎了上去,躬身問候"父親.."
    "你我父子,不必如此。"望著自己的長子,韓爌滿是褶皺的老臉上也擠出了一抹笑容,略有些無奈的擺了擺手。
    在這個動輒十六七歲便娶妻生子的年代,他直到二十七歲的時候,才與自己的發妻誕下長子。
    故而對於眼前的韓立,韓爌可謂是傾注了無數心血。
    隻可惜被他寄予厚望的長子並沒有繼承自己身上讀書的天賦,反倒是精於算計,尤其擅長商賈之事。
    也正是靠著自己長子的幫助,他才能夠在寸土寸金的長安街,擁有眼前這座氣派巍峨的府邸。
    與他相比,首輔方從哲及次輔劉一璟都是"借住",待其離任之後,便要將府邸交回朝廷。
    "父親,今日有人來拜會兒子,出手頗為闊綽.."行至府邸深處的書房中,韓立屏退周遭伺候的下人婢女,親手為韓爌端來一杯熱茗,並若有所思的低喃著。
    "哦?"隨手接過茶盞之後,韓爌便低頭埋首案牘,準備繼續批閱公文,並沒有察覺到自己長子臉上的異樣。
    以他東閣大學士的身份,這天底下想要巴結他的商人不知凡幾,縱使出手闊綽些,也沒什麽打緊的。
    "是從咱們山西老家來的.."見韓爌並沒有理會自己,韓立稍作猶豫之後,又重新補充了一句。
    "老家的?"話音未落,韓爌便是猛然抬頭,深邃的眸子中精光湧現。
    雖然隻是三言兩句,但他卻敏銳捕捉到其中問題關鍵,並聯想到了近些時日暗流湧動的朝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如此敏感的關頭上,居然有山西老家的商人拜會自己,並且還能夠被自己長子稱之為"出手闊綽"..
    這事,不一般呐。
    "來人並沒有自報家門,隻說其幕後東家,是咱們山西人,仰慕父親許久。"不待韓爌發問,韓立便是主動開口。
    "兒子與他閑聊多時,見他始終不肯表明來意,便尋了個由頭,準備起身送客。"在韓爌的注視下,韓立眉頭緊皺,努力回想著種種細節。
    "見兒子麵露不耐,那人倒也知趣,規規矩矩的行禮過後,便在管家的引領下,自行出府。"說到這裏,韓立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猛然將聲音提高了些許"兒子記得那人曾在閑聊中感慨,多虧今年邊鎮穩定,遼鎮建奴及塞外蒙古均還算安生。"
    "不然稍微鬧出些動靜,這糧價也會水漲船高,從而令百姓們人心惶惶,惴惴不安.."
    言罷,麵色大變的韓立便是不敢置信的盯著案牘後,同樣瞠目結舌的韓爌,心中好似掀起了滔天駭浪。
    難不成來人口中的東家,竟然有能力影響到邊鎮的穩定?
    "讓朝廷投鼠忌器嗎?"作為執宰天下的閣臣,韓爌心中所想自然不是其長子可以比擬。
    頃刻間,韓爌便推敲出了今日來人的真正用意,冰冷的眸子中滿是算計。
    他是不是能用此事,做些文章?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