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血夜眾)

字數:4186   加入書籤

A+A-


    兩炷香前。
    萬籟俱寂的張家口堡街道上突然出現了幾道黑影,手持著篝火,徑自奔著位於堡城核心的守備衙門而去。
    也許是來人身份不凡,於守備衙門附近來回梭巡的兵丁在發現這些不速之客之後並未將其擒拿,而是驚疑不定的引入府中,表情很是驚慌。
    守備衙門的官廳中,披著一件長袍的劉守備全無睡意,手中不斷把玩著一枚製作精良的腰背,態度很是倨傲。
    "居然是駱大人當麵,卑職有失遠迎.."
    沉默少許,劉守備尖銳的聲音於偌大的官廳中響起,但其黝黑的臉龐上卻是沒有半點敬意,甚至還端坐於上首,絲毫沒有起身的意思。
    見狀,身著黑袍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揮手止住身後作勢便要發難的番子,臉上湧現了一抹耐人尋味的譏笑。
    盡管在洪武朝過後,曾經令文武百官聞風喪膽的"錦衣衛"便逐漸跌下了神壇,但尋常官員也不敢怠慢,遑論"人微言輕"的武將。
    但眼前這區區五品的守備武將,竟敢在自己這位錦衣衛指揮使麵前放肆,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難道說,這些邊鎮將校自持手中握有刀兵,便逐漸對中樞失去了敬畏之心,甚至無視朝廷律法?
    亦或者眼前這劉守備篤定其背後的金主能夠令其"化險為夷",方才如此桀驁不馴?
    駱思恭心中殺意翻湧,但麵上卻是絲毫不顯。
    "本官聽說,城中的兵備道今日下令征調邊軍入城了?"簡單環顧了官廳周圍陳設,無視角落處士卒兵刃出鞘的威脅,見多識廣的駱思恭便是冷冷一笑,意有所指的說道。
    張家口堡作為毗鄰塞外的軍事堡城,城中同時存在著守備衙門及兵備道衙門,分別對應著拱衛堡城,以及護持邊陲的重任。
    換句話說,城中兵備道衙門可直接驅使宣府鎮邊軍,而守備衙門能夠調動的軍馬則極其有限。
    不過他能夠在這魚龍混雜的張家口堡立足自有他的過人之處,麾下千八百名披甲執刃的心腹親兵便是他最大的底氣。
    "此乃我宣府鎮軍務,下官應當不用向駱大人匯報吧.."提及此事,瞧上去年紀約莫五十餘歲的劉守備臉上也湧現一抹轉瞬即逝的驚慌,但很快便是故作鎮定的回應道。
    作為這張家口堡的千戶守備,他對於城中晉商私下裏的勾當自是一清二楚,甚至也曾為其暗中提供便利,收取賄賂。
    但若提及與城中晉商關係最為密切之人,當屬城中的兵備道,雙方早已沆瀣一氣,密不可分。
    難道眼前這錦衣衛指揮使深夜前來,是發現了些許端倪?
    想到這裏,劉守備略顯油膩的老臉上便湧現了些許狠辣,粗短的手指不自覺敲擊著身前桌案,好似在做著某種權衡。
    雖說他與城中的兵備道在某種程度上是"競爭關係",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這守備府上上下下皆是他的心腹親兵,隻要他一聲令下,便可將眼前這群"孤軍深入"的錦衣衛盡皆拿下。
    事後就算朝廷追究下來,自有人替他分擔一切。
    反正在這宣府鎮,尤其是張家口堡,朝廷的"權威"早就名存實亡。
    "兩炷香之後,朝廷會有三千鐵騎入城,劉守備率兵平亂有功,可不要自誤.."
    正當劉守備心中即將做出決斷的時候,耳畔旁突然響起了一道令其呼吸驟然急促的聲音。
    "嗬,死到臨頭了,還敢胡言亂語,這宣府鎮何來三千鐵騎?"近乎於下意識的,劉守備便是搖頭嘲諷道。
    "就算確有其事,本官為何提前沒有收到.."未等將話說完,劉守備好似被人扼住喉嚨一般,瞬間閉上了嘴巴,臉上充斥著不敢置信之色。
    實話實說,如今這宣府鎮風聲鶴唳,局勢劍拔弩張,若說朝廷對此一無所知,他打心眼裏不相信。
    如今作為"天子鷹犬"的錦衣衛指揮使已然真真切切的出現在自己麵前,三千鐵騎或許也並非天方夜譚?
    官廳內原本收到自家將主暗示,蠢蠢欲動多時隨時準備一擁而上的士卒們聽聞將有三千鐵騎入城,也全然不負剛剛的趾高氣揚,隻是茫然無措的盯著戰戰兢兢,身軀都在微微顫抖的劉守備。
    嘶。
    倒吸了一口涼氣,逐漸平穩心神的劉守備像是想到了什麽似的,信誓旦旦的說道"張家口堡可是軍事要塞,若無兵部及總督大人的調令,誰也不能於深夜隨意開門。"
    不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劉守備已然認清了自身的處境,作為這"張家口堡"的地頭蛇,他說什麽也不能將堡城拱手讓人。
    對於眼前這劉守備歇斯底裏的反應,駱思恭早有預料,不慌不忙的自懷中掏出一封卷軸,冷冷道"兵部的調令,總督大人的堪合樣樣不差.."
    "劉守備率兵隨同朝廷大軍平亂有功,可不要自誤.."
    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的表情愈發冰冷,毫無感情的聲音好似驚雷,猛地於官廳中炸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說依著手中的情報來看,眼前這大汗淋漓的劉守備也是"罪惡多端",私下裏沒少參與城中晉商的齷齪事,但其手中終究掌握著"開城門"的權利,駱思恭還是主動釋放善意。
    至於城中的兵備道,早已沒有了"爭取"的價值。
    "平亂有功.."劉守備能夠在張家口這等魚龍混雜的地方生存,自然不是蠢人,頃刻間便聽懂了駱思恭的"許諾",臉上呈現了一副掙紮之色,口中念念有詞。
    蓄謀已久的三千鐵騎,兵部的調令,宣大總督的堪合,還有眼前的錦衣衛指揮使。
    這一切的一切,都好似驚天駭浪,鋪天蓋地的朝著劉守備砸來,令其如墜冰窖,難以呼吸。
    若是眼前這錦衣衛指揮使所言非虛,就算自己"負隅頑抗",僅憑自己麾下千八百名遊兵散勇以及早些時候進城的邊軍們,哪裏是三千鐵騎的對手?
    可若是選擇"臨陣倒戈",誰又能保證朝廷不會"秋後算賬"?
    畢竟近些年,他可是結結實實收了城中晉商不少銀子,暗中為其提供了諸多便利...
    瞧眼前劉守備隱晦不定的麵色,深諳人心的錦衣衛指揮使便是大概猜到了其心中所想。
    眼前這武將守備與城中晉商關係說深不深,說淺不淺,如今這等局麵還遲遲拿不定主意,無非擔心朝廷事後"翻臉"。
    一念至此,駱思恭便是含笑開口"本官聽聞,這張家口堡城中可是潛藏著不少建奴及奸細,劉守備若是能將其擒獲,可是大功一件.."
    "此前種種,也無非是劉守備無奈之下的虛與委蛇罷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策反"眼前的武將,切莫耽誤了大軍進城的時辰,至於眼前這武將,暫且放過又有何妨。
    駱思恭的聲音雖是低沉,但官廳內的氣氛卻是一肅,原本大汗淋漓的劉守備也猛然抬頭,驚恐的眸子中夾雜著一抹驚喜。
    他雖是不通文墨的武夫,卻也瞬間聽懂了眼前錦衣衛指揮使的言外之意。
    死頻道不死道友!
    這筆買賣,做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