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蓋棺定論

字數:4096   加入書籤

A+A-


    正月二十五。
    隨著時間的流逝,街道盡頭及樹梢上的皚皚白雪已是開始漸漸融化,空氣中的溫度驟然下降。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京師百姓及朝野官員而言,近些天的溫度變化實在趕不上朝中局勢來的精彩。
    在京師茶樓酒肆,諸多說書先生不遺餘力的"宣傳下",有關於洛陽福王朱常洵桀驁不馴,草菅人命的"過往經曆"早已人盡皆知。
    而有關於河南世子當街狀告福王朱常洵,以及大明各地藩王聯名上書"請罪",更是將福王朱常洵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兩日,也不知是從何處傳出的消息,言說前幾日當街攔下吏部給事中楊漣及大理寺丞左光鬥的河南開封府秀才張國紀即將"一步登天",其麾下長女在宮中千餘名秀女中脫穎而出,當場被天子瞧中,點為皇後。
    神宗皇帝遺孀劉昭妃及泰昌皇帝李莊妃對這知書達理的張氏女也是滿意至極,已然命禮部有司官員教授禮儀,為開春之後的"大婚"做準備。
    一片嘩然中,朝野間的官員及市井間的百姓們方才驚恐的意識到,鬧到最後,這洛陽福王居然是和天子搶女人?
    據悉,遷居仁壽宮的皇貴妃娘娘聞訊之後險些昏厥,屢次想要麵見天子"求情",卻始終遭到拒絕。
    更要緊的是,在昔日開封符祥世子張國紀及洛陽士子李恂當街狀告福王朱常洵的事情鬧大之後,洛陽福王依舊不知收斂,甚至還利用其"皇叔"的身份,於宗室間推波助瀾,威逼朝廷懲處吏部給事中楊漣以及大理寺丞左光鬥。
    因為這一勁爆的話題,原本有些門可羅雀的茶樓酒肆們再度熱切起來,唾沫橫飛的說書先生們慷慨激昂,開始肆無忌憚的敘述福王朱常洵的"罪行",竟然絲毫不擔心事後招惹報複。
    而在議論紛紛中,對於宗室桀驁不馴"喜聞樂見"的京師百姓們也不由得將目光投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傳聞中性情涼薄,刻薄寡恩的天子又該如何處置一向"逍遙法外"的福王朱常洵呢?
    ...
    ...
    乾清宮暖閣內,入目皆是緋袍。
    今日雖然並非"大朝會"的日子,但朝野間的六部九卿們卻是齊聚一堂,還有不少身著青色官袍的文官們陪列末席。
    瞧其身上的"補子"及義憤填膺的模樣,想來便是風聞奏事的禦史及六道言官們。
    案牘後,身著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遲遲不發一句,清瘦的臉頰上毫無表情,叫人猜不透其喜怒。
    但暖閣內角落旁劈裏啪啦燃燒的火盆聲,卻是加重了在場臣工心中的負擔及緊張。
    雖說大明朝臣向來與宗室藩王不對付,但從太祖朱元璋開始,大明天子便有厚待宗室藩王的慣例。
    除卻事關謀逆外,似貪贓枉法,草芥人命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通常不會拿到朝野間討論。
    但是對於眼前天子如此"大動幹戈",將六部九卿及閣臣們盡數召集,在場的臣工們卻又有些理解。
    畢竟自國朝以來,何時發生過宗室藩王敢與天子搶女人的事情?而且還是貴為一國之母的皇後?
    心有靈犀之下,已然無人在意究竟是"福王搶人"在先,還是河南符祥縣張嫣報名參加"選秀"在先。
    天子遲遲不發一語的表現,已然足以證明其心中態度。
    "啟稟陛下,"不知過了多久,暖閣內的沉默終是被一道鏗鏘有力的呼喝所打破。
    尋聲望去,身著青色官袍的吏部給事中楊漣於座位上緩緩起身,行至暖閣中央,眼神堅毅的拱手道"洛陽福王草芥人命,貪贓枉法,臣請陛下勿念私情,從重處置!"
    同樣的人,同樣的事。
    吏部給事中楊漣依舊彈劾身份尊貴的福王朱常洵。
    "臣等附議,懇請陛下勿念私情。"
    話音未落,大理寺丞左光鬥以及幾名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便一同起身回稟,直接將暖閣內的氣氛推到了高潮。
    對於吏部給事中楊漣口中的"從重處置",在場的朝臣心中並無太多意外,但在暗中欽佩楊漣"剛正不阿"的同時,也在期待上首天子的反應。
    這從重處置,究竟要多重?
    "元輔的意思呢?"沉吟半晌,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於暖閣內悠悠響起,使得在場群臣的目光瞬間便放在了內閣首輔方從哲的身上。
    在場之人誰不知曉,昔日方從哲能夠於萬曆末年"獨相七年",其中可少不了鄭貴妃的支持。
    "回稟陛下,"麵對著天子的"發難",首輔方從哲心中苦笑,但臉上卻不敢有半點表情,趕忙起身回稟"臣一介外臣,不敢輕言宗室事,還請陛下乾綱獨斷。"
    言罷,未等案牘後的朱由校有所反應,首輔方從哲便是"大公無私"的補充了一句"但我大明傳承久矣,各地宗室藩王對於中樞的敬畏之心日益削減,臣請陛下勿念私情,從重處置。"
    聽得此話,案牘後的年輕天子不置可否,輕輕頷首過後便將目光轉移至身前案牘所擺放的奏本,並無太多表情,倒是與首輔方從哲並列而坐的東閣大學士韓爌不由得在心中暗罵了一聲老狐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依著他對於天子的了解,他心中幾乎有十足的把握,倘若方從哲剛剛言語中流露出半點對於福王朱常洵的偏袒,或者說是"息事寧人"。
    怕是用不了半個月的功夫,方從哲這位曆經三朝的輔臣,便會迫於各種各樣的壓力,主動引咎辭職。
    屆時,他韓爌也能借此更進一步。
    "回稟陛下,"沉默不語間,默默立於暖閣角落的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倒是主動上前一步,在身後諸多群臣詫異眼神的注視下,表情恭謹的回稟道"河南開封周王,山東兗州魯王再度上書,聲稱國朝傳承至今,宗室不靖之事頻出,還請陛下命有司整飭宗室條例..."
    呼。
    一陣風起,角落處劈裏啪啦燃燒的火苗忽明忽暗,而在場朝臣的麵色也是隱晦不定。
    本以為前些時日,在宗室藩王"眾誌成城"之下,開封周王及兗州魯王能夠主動上書請罪,自請削減俸祿已然算是"宗室翹楚",但卻沒想到這二人居然還能繼續"撥亂反正"?
    這是擺明了要將事鬧大,徹底不給福王退路呐。
    "福王朱常洵無視國法,草菅人命,著廢為庶人,即刻押往鳳陽府,交由宗人府看管。"沉默半晌,年輕天子忽然將手中奏本胡亂扔至一旁,像是做出了某種決斷一般,表情嚴肅的吩咐道。
    說完後,也不待在場群臣有所反應,瞧上去"怒氣衝衝"的天子便是驟然於案牘後起身,眨眼間便是消失在眾臣的視線裏。
    "恭送陛下.."及至幾個呼吸之後,暖閣內方才響起朝臣們後知後覺的呼喝聲。
    但此時,卻無人注意到禦馬監提督太監眼眸中轉瞬即逝的狡黠以及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驟然急促的呼吸。
    福王朱常洵身材肥胖,步履維艱。
    從河南洛陽府,到中都鳳陽府,這一道可不好走呐...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