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封賞

字數:3332   加入書籤

A+A-


    \"臣等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不知過了多久,就在朱由校尚且沉浸在遼東大捷而不能自拔的時候,幽靜的暖閣中猛然響起了整齊劃一的呼喝聲。
    放眼望去,隻見得以首輔方從哲為首的閣臣,率領著身著緋袍的六部尚書以及有資格在乾清宮暖閣\"聽政\"的朝臣們悉數跪倒在地,眉眼中盡皆充斥著喜色。
    \"免禮平身。\"
    輕舒了一口氣,心情大好的朱由校便將目光自窗外大樹上新生的綠芽移開,轉而朝著窸窸窣窣聲不斷的朝臣們點頭示意。
    多虧了他過往的整飭,使得朝中自萬曆年間便開始的\"黨爭\"得以偃旗息鼓,朝野間還算平穩,否則此刻等待他的便是讓人焦頭爛額的\"分蛋糕\"時間。
    ...
    ...
    \"臣等為陛下賀喜。\"
    在按照官階位序依次落座之後,作為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便率先拱手,因為提心吊膽多日,導致有些枯瘦憔悴的臉頰上也洋溢著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喜悅。
    萬曆末年,他獨相七年,朝廷於遼鎮屢戰屢敗;到了這天啟朝,僅僅兩年多的時間,那如日中天的建奴便呈現出頹勢,朝廷也收複平定了地勢險峻的清河城。
    作為這當朝首輔,他雖然不似兵部尚書王在晉那般熟知兵事,但也不是尋常的禦史言官可比,至少他內心十分清楚,那相對存在感頗低的清河城對於建奴而言有多重要。
    如今清河城重回大明,建奴從此再難染指遼南,隻能重新將目光對準重兵把守的遼沈防線。
    不過在過往兩年的時間中,那遼東經略熊廷弼已是用實際行動證明,其治下的遼沈方向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不善攻城的女真人除非背生雙翅,否則永遠跨越不了雷池。
    而一旦女真失去了\"擴張\"的能力,就憑其弱小的國力以及層出不窮的內部矛盾,怕是用不了幾年時間,便會不攻自潰。
    \"此次大捷,皆仰仗於遼鎮將士悍勇殺敵,朕欲對有功將士予以重賞,元輔以為如何?\"輕輕點了點頭之後,漸漸平靜下來的朱由校便看向首輔方從哲,餘光則是在其餘肱骨的臉頰上掠過。
    在他的幹涉和整飭下,屢禁不絕的\"黨爭\"雖是得以結束,但因紅夷人進犯澎湖,前任首輔葉向高被緊急起複,總督福建軍政大權之後,督查院那些偃旗息鼓的禦史言官們又漸漸有了\"死灰複燃\"的架勢。
    而這次\"論功行賞\"便是他又一個奠定自己威望,強化皇權的機會。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深以為然。\"聞言,方從哲便是毫不猶豫的點頭應是,絲毫沒有被\"武將\"搶過風頭的憤懣。
    自從他決心與步步緊逼的\"東林黨\"抗爭到底,並倒向天子之後,便是將那些士林間所謂的\"名聲\"忘於腦後,不再像之前那般患得患失。
    幸臣也好,諂媚之臣言罷,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
    他隻知曉,在他的任期內,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真建奴迅速跌落神壇;年少即位的天子在他的\"輔佐下\",由一名被養於深宮之中的皇子,一躍成為中興大明的聖明之君。
    靠著這些功績,便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諸位愛卿,且先看看具體的戰報吧,\"滿意的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便將軍報交予身旁的司禮監掌印,示意在場的眾臣傳閱。
    此役建奴傾巢而出,戰火幾乎波及整個遼南地區,而重兵把守的遼沈防線雖然與那駐紮在撫順的四貝勒沒有發生正麵碰撞,但暗地裏也是暗流湧動不斷。
    這場幾乎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的戰事,無論是涉及到的人員,還是消耗的糧草輜重,都絲毫不亞於那場徹底改寫女真命運的\"薩爾滸之戰\"。
    \"登萊巡撫袁可立擒殺女真三貝勒莽古爾泰?!\"
    因為戰報被分成了很多份,暖閣內諸臣手中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就在眾人聚精會神,試圖通過這字裏行間,感受戰爭餘溫的時候,一道歇斯底裏,乃至於有些尖銳的聲音便猛然炸響。
    \"莽古爾泰作繭自縛,於領兵撤退的路上,被朝廷的火炮擊中,後死於亂軍之中..\"在十餘道不敢置信的眼神注視下,次輔劉一璟思緒近乎於呆滯,聲音微不可聞的低喃道..
    女真三貝勒..
    即便他不如兵部尚書王在晉熟知兵事,也不像首輔方從哲那般了解女真內部的情況,但也知曉這所謂的\"三貝勒\"莽古爾泰正是那女真老酋莽古爾泰之子。
    換做他們大明的話,其身份就相當於皇子?
    身份如此顯赫的建奴,居然魂斷遼南,甚至連死因都有些不清不楚,隻能以\"死於亂軍之中\"這等敷衍搪塞之語一筆代過?
    \"莽古爾泰的頭顱以及其餘被擒獲的韃子,正在被押往京師的路上。\"抿了一口桌案上冒著香氣的熱茗之後,朱由校順勢接過話茬,淡然如水的眼眸深處也湧現出一抹期待。
    這莽古爾泰在史書上的名聲雖然不如大貝勒代善和二貝勒阿敏以及後來繼位稱汗的皇太極那般如雷貫耳,但切切實實是一名悍不畏死的猛將。
    如今其人魂斷複州城外,必然會極大程度的動搖女真人的軍心,說不定還會讓那本就身體不好的女真大汗努爾哈赤提前\"歸西\"。
    從這個角度考慮,他們大明這一次在遼鎮取得的戰果可是影響深遠呐。
    \"啟稟陛下,如今建奴敗退,朝鮮朝內又發生政變,那綾陽君李倧連派多名使臣,請求與我大明重修於好。\"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我大金不若一鼓作氣,兵臨赫圖阿拉,徹底叫那建奴灰飛煙滅?\"
    或許是被登萊巡撫取得的戰果所鼓舞,原本是在商議封賞的群臣們在短暫的私語聲過後,竟是不約而同的朝著案牘後的朱由校請命道,其中甚至還包括兵部尚書王在晉。
    隨著清河城複土,或許他們大明已然可以吹響反擊的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