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四分
字數:3199 加入書籤
全真教丘處機曾見鐵木真,留下一言止殺的傳聞,當然不知真假,也可能是全真教自吹自擂不過全真教教後來大興倒是真的。
這些帝王梟雄求佛問道不過是想要奢求長生,以呂途的猜測,鐵木真見丘處機十有八九也是這種想法,至於什麽一言止殺,後來的蒙古人殺的人可不少。
不過洛追說得也對,丘處機連絕世高手都算不上,自己和他乃武學宗師,可謂當世絕巔,說得話自然要比丘處機有份量得多,畢竟沒有那個勢力的頭目能逃得過宗師的刺殺。
想到此處便道:“不知道國師有什麽平息兵戈的計謀,不妨說出來聽聽,不過我想你並做不到人人滿意。”
至正帝有種不好的預感,不過也說道:“朕也想聽聽國師有什麽拯救百姓於水火的法子,若是真的,朕為了蒼生什麽都願意做。”
“有了皇上這話就夠了。”
國師繼續道:“中原歸漢人,草原歸皇上,吐蕃歸吐蕃,高麗歸奇皇後,我們在此立下盟約,各方不得攻伐,三方共擊之。”
呂途聞言一愣,不知道洛追是因為底氣,還是天真,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天下分成四塊,雖然看起來漢人占了便宜,不過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笑道:“國師,別的我就不說了,就想問問這個奇皇後到底憑什麽?”
至正帝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旁不遠的奇皇後,此次大變,後宮嬪妃或死或傷,隻剩下幾個人了,心想這高麗賤婢藏的這麽深,居然能說動國師讓他複國。
“國師,你分了朕的江山,朕先不和你計較,但是朕與皇後本為一體,你如此棒打鴛鴦,可不厚道。”
國師道:“呂大俠,奇皇後乃高麗貴女,與樸不花大人青梅竹馬,兩人數十年了一心複國,看著樸大人師父的麵子上,高麗複國也是應當。”
“至於陛下所說棒打鴛鴦,真是罪過,皇上與皇後同床異夢,還是分開為好。”
呂途了然,心想這奇皇後背後也有人,大概就是樸不花的師父,能讓國師給麵子,莫不是又是宗師?皇帝背後也有人,難不成這大都有三個宗師,怪不得當年張三豐會逃出大都,若是三個宗師出手,自己今日怕也得逃。
“國師此言很是合理,不過看皇帝陛下的臉色,莫不是被帶了綠帽子不成?好像對國師不太滿意。”
至正帝一聽到綠帽子三個字跳起來指著奇皇後大聲質問道:“賤人,你跟樸不花那狗賊整日眉來眼去,朕早就覺得不對勁,你老實說有沒有背叛我?”
皇室醜聞是人都喜歡,雖然至正帝淫亂出了名的,此時聽到皇後和樸不花有一腿,車上眾人都伸長了脖子,以吃瓜的姿態看向奇皇後。
奇皇後四五十歲,著一身鳳冠霞帔,風韻猶存,微步走到至正帝麵前,輕蔑道:“皇上,你在大明殿上白日宣淫,現在倒問起我來了。”
至正帝沒想到她居然敢頂嘴,自從自己親政以來,什麽時候有人這麽跟自己說話,氣急攻心,一巴掌重重打在奇皇後臉上。
“賤人,不知羞恥的高麗賤婢,我要殺了你。”
奇皇後摸著臉上的火辣辣的紅色掌印,慘笑道:“殺我?那你得問問國師,你一個亡國之君,恐怕是殺不了我。”
至正帝冷靜下來,恨恨地瞪了她一眼回到座位上。
“國師,別的我先不管,高麗不能複國,我可不能便宜了這個賤人。”
“皇上還是不要慪氣,高麗一個蕞爾小邦,複國又如何,你依然能稱霸草原做你的皇帝。”
至正帝卻咽不下這口氣,何況現在 自己還有百萬雄兵,未必不能坐穩這江山,冷笑道:“國師,你想吐蕃複國也就罷了,高麗複國對你有什麽好處?漢人複國對你有什麽好處?你和聯手,我把吐蕃賜予你又何妨,我依然做我的大元皇帝,你依然是大元的國師,這樣豈不是更好,何必便宜了外人。”
國師言道:“皇上,大元將亡,蒙古人退回草原已經是定數,貧僧雖是出家人,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家鄉謀取一點利益,至於漢人有呂少俠張真人,高麗就看你身後之人的意見了。”
呂途看了一眼至正帝身後之人,心想這個老太監莫非是宗師,皇帝的依仗?
“國師,我覺得皇帝也說得對,高麗自古是我漢人的藩屬國,當然算是我漢人的領土,要不要複國可是我們漢人說了算,你越俎代庖,有點過了。”
至正帝笑道:“國師你看呂大俠也不滿意你的分法,還是按照我的提議,你我聯手,天下依然是我們的。”
國師沒想到呂途會不同意高麗複國,畢竟高麗對於漢人來說可有可無的貧瘠之地,就是不知道那個老怪物怎麽想。
“呂少俠,高麗複國依然是你們漢人的藩屬國,這一點不會改變,我想皇後也不會有意見。”
奇皇後知道自己是弱勢的一方,全靠樸不花師父的關係,行禮道:“隻要高麗能複國,哀家沒有意見,奉上國為宗主也是我高麗一直以來都榮幸。”
高麗國向來誰強認誰當爹,呂途絲毫不感到意外,笑道:“皇後誤會我的意思,高麗是我漢人的領土,以後不會有什麽國王。”
奇皇後一怔,沒想到自己這邊低頭,這血刀魔還是不同意,便道:“國師,哀家覺得皇上陛下說得也有道理,不如我們聯手除了這魔頭再商談其他。”
國師感覺自己的計劃有點失控,本以為呂途進大都會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把刀,能把大元砍得四分五裂,自己吐蕃也能乘機複國,沒想到呂途竟然不配合。
宗師之間本來差距並不大,當年雖然贏了張三豐半招,自己也身受重傷,不久便圓寂,如今的血刀魔比之張三豐當年更強,想要殺他根本不可能。
“呂少俠,成大事不要太過計較得失,你們義軍能恢複漢家江山,難道還不夠嗎。”
呂途心想這不是計較,而是原則,淡淡道:“當然還不夠,日月所照皆為漢土,這天下都是我漢人的,不管高麗還是吐蕃和草原,失去的東西我們自然要全部拿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