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有這麽嚴重嗎……
字數:4394 加入書籤
“敢不敢跟我決一生死!!”
完顏婁室一臉臨場赴死的大義凜然,傲氣的昂著頭,用鼻孔盯著賀烽的臉
完顏婁室一句話氣的賀烽差點笑出來
“跟我耍臭不要臉是吧……”
我這邊近百人,圍住你一個,你跟我說你要單挑?
我若不應,那在自己部下的麵前就沒威信,想以此逼迫我就範?
“真不要臉!……比我還不要臉!”
賀烽氣急,在心中怒罵眼前的完顏婁室
賀烽沒有回話,而是在沙盤情報係統裏掃視周圍的紅點
他不想因小失大,在腦海中的沙盤情報地圖裏,反複的確認自己周遭的安全,
可一臉淡然低頭不語的賀烽,這神態看在完顏婁室眼裏,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在完顏婁室眼中,這賀烽似乎是完全沒拿自己當回事,
“兩軍陣前,你竟然對我視若無睹!”
感覺到莫大恥辱的完顏婁室奮力向前,用刀鋒逼退身邊的斥候人群,逐步向賀烽逼了過來
此時的完顏婁室早已沒了當初的英勇,上次被董懷安穿胸而過的一箭,元氣大傷,到今天也沒有恢複如初
隻是激烈的揮出幾刀,完顏婁室額頭已經開始冒汗,盡管他極力的想要表現出不可戰勝的一麵,但急促的喘息還是出賣了他的力竭
劉青見賀烽不反應,閑庭信步一般走上前,靠近完顏婁室
“別折騰了,念你是條漢子,我給你個痛快!”
劉青說著,抽出自己腰間的短刀
已經幾近力竭的完顏婁室,知道自己必死,奮力向劉青的方向,使勁全身的力氣劈出最後的一刀!!
劉青一閃身,力竭的完顏婁室已經支撐不住自己身體的慣性,刀刃落地的一瞬,身形一歪,跌落在地……
賀烽撩眼皮看見這一幕:
“哎!這是你自己找死啊!”
手中大刀順勢落下,重重的砍在了完顏婁室的後脖頸上!!
隻一刀,完顏婁室便沒了動靜……
一顆耀眼的金國將星,就此隕落!
賀烽起身收拾自己的刀,大手一揮:
“走!”
說罷抬腿便走
劉青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對於賀烽的舉動一臉的鄙夷,忍不住暗罵:
“呸!真孫子!”
……
賀烽帶隊來到金人存放攻城器械的場地,看著已經燃起熊熊大火的攻城器械,心中甚慰
“多澆點油!都燒了!什麽都不要留!”
賀烽挨個的囑咐著身邊負責燒毀攻城器械的將士
看著周遭已經沒有了敵情,賀烽開始在沙盤情報裏尋找自己的目標——那個能看穿自己心思的主將
……
賀烽正在沙盤情報係統裏,細細的尋找著金人主將的蛛絲馬跡,就聽見身後粗壯的馬蹄聲漸近
賀烽聽得出來,這是蘇銳那匹颶風的聲音,那匹馬身形碩大,馬蹄聲明顯異於其他的馬匹動靜
蘇銳來到賀烽跟前,翻身下馬:
“將軍……”
抬頭看去,不僅蘇銳,連颶風身上都是一層厚厚的血汙,這一幕登時嚇壞了賀烽,趕忙站起身向前查看
“傷著哪了!!”
“怎麽這麽不小心!”
……
賀烽擔憂之情全掛在了臉上,一時間問的蘇銳都不好意思了
“將軍,我沒受傷,這都是金人的血……”
這一句話出口,才讓賀烽長出了一口氣
“啟稟將軍!末將奉命從東側衝入敵營,並未發現敵軍主將的蹤跡,他會不會不在這……”
蘇銳抹了一把臉上混著汗漬的血汙
賀烽聞言,看向不遠處正在劈啪燃燒的攻城器械:
“不會!”
“我們第一次襲擾的時候,就想把金人引出去,好能燒了這些木疙瘩”
“金人壓根沒追出來,導致咱們進不來……”
“按理說,他是能臨陣指揮才會有這樣的判斷……”
“後麵那些營盤是什麽情況……”
賀烽指向金軍後營的方向詢問
蘇銳順著賀烽的手指方向看去,與周圍一片慘烈不同,那些營區並未受損,照明,火光秩序依舊,似乎想到什麽
“將軍!我去!”
說著,蘇銳就欲上馬
“不急……等我想想”
賀烽製止了蘇銳的衝動,再一次在沙盤情報係統裏掃描著自己一直追查的目標
按正常的思路推算,這金人我主將要麽已經死在了亂軍之中,要麽就是退往了這尚未波及的後營……
賀烽還沒找到答案,就在腦海中的沙盤情報係統裏,看到北麵邊緣開始泛紅
這是沙盤情報係統在向他示警!有超出沙盤情報覆蓋區域的敵人正在逼近!
賀烽的眼神冷冽的看向北邊:
“傳命各軍,一二三營於東門處結陣斷後,其餘諸軍,交替掩護……”
賀烽的話還沒說完,他已經在沙盤情報係統中看到了衝入視野的紅點
這支敵軍的速度之快,是賀烽前所未見的
盡管周圍均是平原,有利於輕騎奔馳,但能在夜裏保持著隊形的同時,以這樣的速度快速進擊的隊伍,屬實不多見
按照沙盤情報係統中,顯示的這支敵軍的位置和速度,現在收兵回城已然來不及了,敵軍必然會在半路截殺自己……
“傳命各營!各軍盡速肅清殘敵!以金人的營盤為掩體,就地布防!”
一抹冷峻的神情,占據了賀烽整張臉,
賀烽扭頭看向蘇銳:
“帶你的人,藏起來,我不放號箭,你就一直藏著!”
“是!”
蘇銳撐手領命,帶隊擇掩體隱蔽去了
劉青看了看周圍不曾出現的險情,又看了看賀烽:
“將軍,有這麽嚴重嗎……”在他的眼中,分明沒有看到任何危險
賀烽意味深長的看了劉青一眼,隻深深的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一句話
熟悉賀烽的人都知道,每次賀烽臉上浮現這樣的表情,敵情必然不容小覷
喜歡大宋:讓你抗金,沒讓你造反啊?請大家收藏:()大宋:讓你抗金,沒讓你造反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