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太原急征兵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太原城內,帥府衙門正堂
一眾人聞聽金人再一次南下的消息,均為之一振,尤其是雁門關丟了的消息,更是讓眾人心中的本來已經繃緊了的弦提了起來!
眾人聞聽軍情,紛紛看向賀烽,等待著軍令
賀烽再次將自己的視線轉向帥案上的輿圖,仔細端瞧
若是那金人已經從北線的雁門關打了過來,那估計東線各部也離著受到攻擊不遠了
“城內的武備,你說能武裝多少兵力?”
賀烽看向李德忠
“十萬有餘!……”
“可是……”
李德忠聽到賀烽的詢問,自然能猜到賀烽的想法,
敵人來攻,防禦各地迫切需要更多的兵力來支撐,可臨時征募的新兵,哪有什麽戰鬥力,上了戰場與送死無異!
可李德忠的擔憂,說到一半硬是憋了回去,現在不是他和賀烽兩個人,正堂裏這麽多的將校,當眾反駁賀烽的軍令,這軍心還要不要了
雖然李德忠的話沒說出口,但長時間並肩的兩人互相之間隻是一個眼神都能知道對方心中所想
賀烽完全明白李德忠的擔憂,讓未經調訓之兵上戰場,不要說去攻殺敵人,一遇阻力,弄不好還會踩踏自家軍陣,盲目擴軍未必有更好的表現
賀烽盯著李德忠,心中也陷入了糾結之色
大軍回援之前,顯然這河東路的守軍,是敵不過來犯之敵的,若不是掌握了河東路的內情,那金人也不敢輕易造次
更何況自己在沙盤情報係統中看到的那些紅點位置,分明就是河北西路,那裏的金兵,是上次金人南下時的東路軍
西路軍已經在河東路交手十數次,被鎮朔軍打怕了,
可這東路軍還從未交過手,一時間賀烽也判斷不出來這支軍的成色
賀烽看著輿圖上太原及周邊的地形,現在擺在麵前的有兩條路,
要麽積極擴軍備戰,死守太原,好處是太原相對安全,全軍在太原固守等待大軍回援,此策也相對穩妥,缺點也明顯,除了太原,其餘各地皆會被金人屠戮
要麽,征一支兵,朝著金人的主力主動迎上去!隻要雙方勢均力敵,敵人就不敢隨意分兵襲擾各地,整個河東路就相對安全,但此策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若是金人放手一搏,不要說這支軍保不住,恐怕太原城也保不住……
兩個思路各有利弊,互相難以取舍,賀烽皺著眉在輿圖前左右踱著步子犯難
新兵即便征募了,也不能戰,所以兵力規模無非就是充門麵,
金人現在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攻伐河東路,想必一定是收到了自己與朝廷禁軍開戰的消息,想要借著自己大軍在外鞭長莫及的機會突襲功成
此時,若能讓金人看見自己有十萬軍對壘,就會認為自己的主力已經回援,定然不敢繼續對河東路用兵
……
賀烽堅定了心中所想,對李德忠道:
“先在城內征夠十萬兵,隻調訓隊列,呼號!從現在起十日內,要能成行伍!能執旌旗!能呼喝出軍陣的氣勢!”
賀烽一雙鷹眼死死的盯著李德忠
李德忠臉上滿是驚詫,盡管他知道賀烽的目的,但他還是被賀烽的決定震驚到張大了嘴,久久回不過神……
十萬人……雖然現在城內的軍資糧草是夠的,可這動輒十萬人的征募,豈是朝夕間可以做到的
擴軍十萬,輔兵就得多達二十萬……
憑空在太原城裏擴編出三十萬的員額,即便軍資夠用,糧餉也支撐不了多久,
更何況如今的太原城,滿城上下的男丁也不過就幾十萬人,拋開年幼者,年老者,這個人數征盡了城中百姓壯丁,都不一定能湊夠
李德忠麵色犯難的看向賀烽,當著眾人的麵,反駁賀烽的話他說不出口,但要做,也確實做不到
賀烽看出了李德忠的顧慮:
“太原城不夠,就到周邊征募,不計條件,是帶把的就算,征不到,就是抓,也得抓的來!”
“不計代價,十日內,必須有十萬兵!”
“領命!”
賀烽眼神中的堅定不容李德忠質疑,李德忠領了命,轉身出了正堂
賀烽看著遠去的李德忠的背影,再一次陷入麵對危局的糾結,
不論哪個方案,征兵是要征的,不論是怎麽禦敵,若是僅靠目前殘留的守軍,怎麽也擋不住敵人
“大軍現在到哪了,還有多久到太原!”
“回將軍!估計要二十日後……”
賀烽聞聽這個消息一陣頭大,大軍行進,自然比不上單人單騎這麽靈活方便,速度自然也沒有自己一路疾馳來的快捷,
但大敵當前,恐怕金人不會給自己那麽富裕的時間了,賀烽轉臉看向身旁的親衛:
“傳令給京兆府!命李禦李銳武帶兵來援!”
“傳命下轄各府道州縣……除西麵,北麵邊鎮,餘下守軍盡數向太原靠攏!”
“之前停役的將士,盡數召回!”
“一句話!不管他是誰,也不管他在哪兒!集結所有可以集結的將士!盡速到太原府集結!”
“領命!”
親衛領了軍命便去傳命了,賀烽回頭看向輿圖
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金人從北麵大同南下的這一支,從河北西路西進的這一支……隘口太多,如今不能預判敵人的主攻方向,賀烽根本無法有效的預判主要戰場在哪
賀烽看著麵前的輿圖喃喃自語:
“說是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出敵主力……”
賀烽獨自端坐在諸位閉目養神,他心裏清楚,那金人的西路軍,既然能被自己打的退回到雁門關以北,就說明已經被自己打怕了,
如今還敢卷土重來,要麽是知道自己已經和朝廷鬧翻了,要麽就是有其他的臂助……
……
另一邊東京汴梁城
皇帝趙桓在禦書房的龍岸前單手扶額做苦思狀:
“河東路的事,你怎麽看……”
侍立於旁的李邦彥聽見皇帝問自己,拱手道:
“河東路的事,是那金人的事,與我朝無關……”
“兩國已經和議,和議也已經議定交割三鎮,那太原金人自己去跟鎮朔軍交涉就好……”
“若是金人勝了,我們趁勢拿回河東路其他邊鎮,若是鎮朔軍勝了,那也是他金人無能,自己沒本事拿到太原,與我朝無關啊……”
“現在全天下人都知道,那河東路並不聽朝廷號令,他們雙方打成什麽樣都與我大宋無關……”
皇帝趙桓擺擺手打斷道:
“朕說的不是這個,那金人若是勝了,你認為他們會止步於太原?一定會繼續南下!”
“此事該早做安排,但與此刻金人進兵河東路無幹,即便我們保那河東路,他鎮朔軍也不會感激朝廷……”
皇帝趙桓聽得李邦彥的話,愁眉依然不減
現在看,那河東路是暫時已經有了定論,可放長遠了看,這金人也好,鎮朔軍也罷,遲早都是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