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果真是千古雄文!

字數:3899   加入書籤

A+A-


    貢院內簾官不少,都在專心閱卷,隨著這一聲驚呼,不少目光都看了過來。
    “這是出了什麽文章?竟讓劉大人如此失態?”
    能夠來閱卷的,都是多年的老油條,水平自不用說,故而都有些好奇。
    然而,之前的簾官並未理會眾人,像是被文章深深吸引了,越看越興奮,忍不住拍案叫絕,“好!實在是太好了!真乃千古奇文!”
    這話一出,眾人也越發好奇了,不少人都圍了上去。
    這不看還好,一下之下,一眾簾官也紛紛發出驚歎。
    “好!好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好?果真是千古奇文!”
    “……”
    一眾簾官沸騰了,驚歎不已。
    兩位主考,禮部尚書韓雲山和翰林大學士柳昌隆,原本並沒有太在意,畢竟會試嘛!齊集了整個景朝最頂尖的才子,真出了什麽好文章也不足為奇。
    可,能夠讓一人驚歎的好文不算什麽,能夠讓眾人都驚歎的好文,那就不多見了,何況聽人群念出來的這些句子,兩人都不禁眼眸大亮。
    柳昌隆當即道:“呈上來看看!”
    那簾官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呈了上來。
    隻見文章的標題上寫著四個字:星夢閣記!
    必須的,這種文章一出,必然會大爆,流傳千古,千古什麽的先不管了,許夜也管不了,他在乎的是當下,這種千古奇文不能便宜了其它人,安在星夢閣頭上最好不過,順便為星夢這個招牌打一波廣告。
    何況,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嶽陽樓都不知道,所以咯……
    “好!好!果然是一篇千古雄文,此子才華橫溢,但更難得還是那份拳拳之心,讚!大讚!”
    柳昌隆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韓雲山也不住點頭,“此文確實難得,這會試第二場,隻怕是無人能出其右,也不知是哪位舉子。”
    有簾官道:“都說應天書院的謝臨淵文章錦繡,怕不是此子?”
    “未必!看這文章的題目,星夢閣記,星夢閣、星夢書屋以及星夢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再觀此文,寫到了錢江……”
    眾人心領神會,星夢這個招牌不光在兩浙火爆,在京都也已經火了。
    加上星夢書屋還有個被稱為星河詩仙的臨安第一才子,眾人很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許夜。
    當然,目前隻是猜測,在沒有揭名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不過這篇文章的優秀已經毋庸置疑。
    閱卷還沒結束,這篇文章便已經在朝中部分大臣之間傳開。
    此刻,一名頭發有些發白,年莫五旬的老者,便在看著這篇文章,口中忍不住讚道:“果真是一篇好文,難怪能讓翰林院一眾文人都炸開了鍋。”
    “相爺說的是,此文乃千古佳作,其作者才華橫溢……”身邊的隨從恭敬道。
    沒錯!老者正是景朝左相,王定邦。
    他麵容剛毅,眼眸深邃,口中道:“文好還是其次,更難得的是,此子還在身體力行,且有能力……”
    隨從怔了一下,“相爺確定是他寫的?”
    王定邦道:“多半假不了,能寫出此文的人,定然不是一般人,要有非凡的胸襟。”
    “還記得他說過讀書人的歸宿,或主政一方,造福百姓,或教書育人,開民智鼓民力豎民德,或著書立說,傳播思想,弘揚正能量。泗縣是造福百姓,星夢慈善學堂是開民智,星夢周刊那些話本,算是傳播思想,弘揚正能量……”
    “暫且不論他做的對不對,最起碼他在做,而且效果還不錯。”
    說著他突然感歎了一聲,“老夫終究是老了!”
    隨從臉上掠過一抹詫異。
    王定邦又道:“罷了!先不說這些,如此好文,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尤其是朝堂上那些當官的……”
    次日,街麵上便出現了傳聞。
    “聽說了嘛!今天早朝之上,朝廷公布了一篇文章,據說出自這次會試。”
    “什麽文章至於在朝堂上公布?假的吧?”
    “千真萬確,文章都已經流傳出來了。”
    “大讚!果真是千古雄文,而且附合會試第二場題目,難道真出自會試?”
    “……”
    文章的傳播,也讓一眾舉子炸開了鍋。
    會試還沒放榜,文章就流傳出來了,可謂聞所未聞,甚至在朝堂上公布,足可見這篇文章的分量。
    而拜讀之後,這篇文章的思想高度,也讓眾人驚歎不已。
    謝臨淵也是其中之一,看過這篇文章後,臉色都微微有些發白。
    相比之下,林大才女就很得意了,因為這文章一看就是自家混蛋寫的,不得意才怪。
    這會林大才女傲嬌的同時,還在一邊訴說老太太的光輝曆史,老太太也在一旁聽著,生怕寶貝孫女說漏了什麽。
    但凡哪裏不對,眼神便瞪了過來,就差沒自己開講了。
    林大才女見狀無疑越發傲嬌。
    小雅則在一旁極力憋笑,很玩味的樣子。
    而就在文章傳播,許夜變著花樣討好老太太的同時,貢院內也再次引來了極大的爭議,因為會試第三場的閱卷已經開始。
    兩位主考,禮部尚書韓雲山,和翰林大學士柳昌隆,此刻都來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乃景朝處理軍國大事的地方,由景朝太子,和左右丞相領銜,六部協同。
    此時,各部大員都在看著某份答卷,臉色也都變得有些古怪。
    上首,一名身著蟒袍的青年男子,麵色和睦,向著眾人道:“這份答卷諸位大人都看了,不知都有什麽看法?”
    青年男子正是景朝太子趙恒。
    禮部尚書韓雲山率先道:“回太子殿下,臣以為此篇策論提及的一條鞭法大善,不光能整合我朝目前繁雜的稅賦製度,有效減少貪腐空間,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也更便於管理,而且將人頭稅攤入田畝,如上所說,還能大大促進人口增長……”
    “另外,上麵提到的改革開放,鼓勵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說一切社會問題的本質都是經濟問題,發人深思,臣以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