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修行之路
字數:2707 加入書籤
暮鼓晨鍾,大雄寶殿的香煙嫋嫋升騰又漸漸消散。
剃度儀式圓滿結束,僧人們身著素淨的僧袍,如流動的雲朵般,相繼離開了這座莊嚴肅穆的殿堂。
方丈目光溫和地落在明覺身上,緩緩說道:“明覺,明心外出未歸,這段時日,便由你負責教導明修,引領他研習佛經,誦讀四書五經。”
明覺神情莊重,雙手合十,躬身行禮:“謹遵方丈法旨,弟子定當全力以赴。”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一地碎金。明覺帶著明修,穿過幽靜的回廊,來到藏經閣。
藏經閣內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氣,書架上的典籍在微光的映照下,仿佛散發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
明覺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論語》,遞到明修手中,語重心長地說:“明修師弟,你先潛心研讀此書。
若有不解之處,盡管來問我。想要學好佛理,需先從這經典的《論語》入手,其中所蘊含的做人道理,對修行大有益處。”
明修接過《論語》,恭敬地點點頭,隨後走到一旁的書桌前,正襟危坐,翻開了這本承載著千年智慧的典籍。
時間在靜謐中悄然流逝,大約過了半炷香的工夫,明修眉頭微皺,帶著疑惑,捧著書來到明覺麵前,指著書中的一句話問道:“師兄,這句該作何解?”
明覺接過書,目光溫和地落在書頁上,耐心解釋道:“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其意為,當看到品德高尚,才華出眾之人,我們應當心生敬仰,努力向他們看齊。
而遇見德行有虧之人,切不可輕視嘲諷,反而要以此為鏡,反思自身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這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更是自我提升、修養品德的關鍵所在。”
解釋完後,明覺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遠。
往昔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想起自己當初為了逃婚執意出家,不顧家人的苦苦勸阻。
倘若當初聽從家裏的安排,與鍾小姐結為連理,以後是否會像父母那樣,為了家族的利益,在孩子長大後,用各種手段逼迫他們呢?
想到這裏,明覺心中一陣刺痛,他趕忙雙手合十,低聲念道:“阿彌陀佛。”
如今已皈依佛門,過去的種種都應如過眼雲煙,不應再去回想。
然而,寧靜並未持續太久。明修再次帶著問題走來,他指著書中另外兩句:“師兄,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還有這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又該如何理解?”
明覺微微頷首,耐心地講解道:“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是教導我們,每日都要多次反思自己的行為。
替他人謀劃事情時,是否做到了盡心盡力?
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
師父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複習?
通過不斷地自我反省,我們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改進,實現道德與學問的雙重提升。
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則是倡導我們要心懷同理心,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切勿強加於他人。
在與人相處中,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便能避免給他人帶來痛苦與困擾,這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準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應當遵循的為人之道。”
明覺說完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那道疤痕,那粉紅的疤痕就好像一條蜿蜒的小蛇,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明修好奇地問道:“師兄,你手腕上的疤痕是怎麽回事?”
明覺微微一怔,隨即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輕輕搖了搖頭:“無妨,不過是過去一時衝動留下的,都已經過去了。你還是專心研讀《論語》吧。”
明修懂事地點點頭,回到書桌前,再次沉浸在經典的世界裏。
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戶,灑在明修專注的臉上,也照亮了藏經閣內彌漫的智慧之光。
在這片寧靜的空間裏,明修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而明覺則在回憶與反思中,不斷堅定著自己的修行之路。
喜歡我來少林寺出家了請大家收藏:()我來少林寺出家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