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大豆擴種,飼料保障

字數:7714   加入書籤

A+A-


    番茄原創獨發
    這日,張大山剛從村西頭的田地回來,還沒進院子,就聽見後院養殖區那邊傳來一陣雞鴨鵝此起彼伏的叫喚聲。
    鐵牛正從裏頭出來,額頭上冒著汗,臉上卻帶著幾分愁色。
    “爹,您回來了。”鐵牛迎上前來。
    “咋了?看你這眉頭擰的,可是出啥事了?”張大山問道。
    鐵牛領著張大山來到後院。
    隻見那幾個新建的棚子裏,幾十隻雞鴨正伸長了脖子“嘎嘎”叫喚,爭搶著食槽裏那點可憐的食料。
    旁邊豬圈裏,那幾頭半大的小豬仔也餓得哼哼唧唧地在食槽邊打轉,把那木頭食槽都快拱翻了。
    這些雞鴨豬鵝,還是先前張大山讓鐵牛慢慢拾掇起來的。
    最初也就那麽三五隻雞,兩三隻鴨,還有一頭老母豬。
    如今,雞鴨下了蛋,又孵出不少小的,零零總總也有那麽四五十隻了。
    那老母豬也爭氣,開春的時候下了一窩崽,活下來七八頭,如今也都半大了,正是能吃的時候。
    牆角邊堆著的,是榨油坊送來的油餅和栓子酒坊那邊送來的酒糟,如今也隻剩下淺淺的一小堆了。
    “爹,您看,”鐵牛指著那些空了一半的食槽和見底的飼料堆,發愁道。
    “光靠這些油餅和酒糟,還有家裏的那點剩飯剩菜,怕是喂不飽這麽多張嘴了。”
    “特別是那些小豬仔,正是長膘的時候,要是吃不好,可就耽誤了長肉了。還有那些下蛋的雞鴨,吃食跟不上,那蛋也下得少了。”
    王氏也從廚房出來,手裏還端著一盆剛切好的野菜,聽見爺兒倆說話,也插嘴道:“是啊當家的,這牲口多了,嚼用也大。”
    “前兒個俺算了一下,光是每日裏給它們添些糠麩雜糧拌在裏頭,一個月也得費不少呢。”
    “這眼看著冬天就要來了,要是沒足夠的料存著,怕是難熬啊。”
    張大山蹲下身,抓起一把油餅捏了捏,又看了看那些伸長脖子等食的雞鴨,點了點頭。
    “鐵牛說的在理,孩兒他娘算得也對。”
    “這養殖的規模上來了,飼料可就成了頭等大事。”
    “先前光想著油餅酒糟能湊合,如今看來,還是得有正經的料才行。”
    他站起身,在院子裏踱了幾步,心裏頭盤算開了。
    “咱們先前開墾出來的那些旱地,還有村裏頭一些輪作的歇茬地,如今也養得差不多了。”
    “俺琢磨著,倒是可以都給它種上大豆。”
    他先前試種的那幾畝高產大豆,長勢喜人,讓他心裏頭有了底。
    “這大豆,不僅人能吃,磨成豆麵摻和在粗糧裏頭,也能讓娃兒們多點嚼穀,換換口味。”
    “更要緊的是,這大豆要是送去榨油坊榨了油,那剩下的豆餅、豆粕,可是喂牲口的上等好料,比那光禿禿的草料強多了,牲口吃了長得快,也少生病。”
    “要是能多種些,那咱們這養殖場的飼料,也就有了著落了。”
    鐵牛一聽,眼睛亮了:“爹,這法子好!要是有了足足的豆粕,俺保管把這些雞鴨豬都喂得油光水滑的!”
    “到時候,不僅肉蛋不愁,多餘的還能賣錢呢!”
    張大山心裏頭還存著個念想,這大豆要是多了,將來興許還能琢磨出些別的吃食來,比如那後世裏常吃的豆腐豆幹啥的,那可是好東西。
    不過眼下,還是先緊著這飼料和食用要緊,那些新吃食的道道兒,還得等豆子產量上來了再說。
    《天工開物·乃粒》裏麵關於這大豆種植的法門,也記載了不少。
    說是這大豆,也有那高產矮產之分,選好種子,再配上精細的伺候,那畝產也能提上不少。
    他便又托了趙四海。
    “趙掌櫃,還得勞煩你個事兒。”張大山找到趙四海,開門見山。
    “老哥客氣啥,有啥事盡管說。”趙四海如今跟張家是越走越近,關係也非比尋常了。
    “俺想再尋摸些個好豆種,最好是那種產量高的。你也曉得,俺們這山旮旯地薄,尋常豆種種下去,收成也就那樣。”
    趙四海聞言笑道:“張老哥你可是問對人了。老弟我前些日子剛從南邊回來,還真就帶回來一批據說是能畝產三百來斤的‘高產大豆’種子。說是那邊的大戶人家,都愛種這個,結出來的豆莢又多又飽滿。”
    “哦?真有這等好東西?”張大山眼睛一亮。
    “那可不!就是價錢比尋常豆種貴了那麽一點點。”趙四海比劃了一下。
    張大山看著趙四海從帶來的包裹裏抓出來的那把豆種,顆顆飽滿滾圓,泛著油光,便也咬牙道:“貴點也值!趙大哥,這豆種,俺要了!有多少,俺都要!”
    有了好種子,接下來便是這精耕細作了。
    張大山領著鐵牛、石頭他們,把村裏頭能用的旱地,都給它重新規劃了一番。
    那些向陽的、土層相對厚實些的,都留出來種這金貴的高產大豆。
    “這地啊,得先給它喂飽了,它才能給咱們吐好食兒。”張大山一邊指揮著兒子們往地裏撒堆肥和草木灰,一邊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豆子雖然耐旱,可也喜歡鬆快地兒,咱們這地先前種過麥子,得給它深翻一遍,讓它透透氣。”
    爺兒幾個使出渾身力氣,用那曲轅犁把地深翻了一遍。
    再用那耬車開溝播種。
    “爹,這壟溝是不是開得有些寬了?種種得也太稀了吧?”石頭看著那播種的密度,有些不解。
    村裏尋常人家種豆子,那都是撒得密密麻麻的,生怕浪費了地力。
    張大山笑道:“傻小子,這好豆種,就跟那好苗子一樣,你得給它足夠的空隙,它才能好好長個兒,多分杈,多結莢。”
    “要是種得太密了,它們自個兒跟自個兒搶養分,那還能長得好?”
    村裏頭有些老莊稼漢看見了,也都在背後嘀咕。
    “這張先生種地,有時候也忒不著調了。這豆子種得恁稀,將來怕是收不了幾顆吧?”
    “誰說不是呢,白瞎了那麽好的地。俺看著啊,他這法子,怕是還不如俺們那老一套呢。”
    可張大山卻是不管那些風言風語,依舊是按照自個兒的章程來。
    播完種,他又指揮著娃兒們,仔仔細細地覆土、踩實。
    “這土啊,得蓋得不深不淺,踩得不鬆不緊,那豆苗兒才能順順當當地鑽出來。”
    每日裏,張大山也勤快地去地裏頭轉悠,看著那墒情。
    “這豆子出苗前,水不能太多,免得把種子給漚爛了。可也不能太幹,太幹了它也發不了芽。”
    等那豆苗兒出土了,長出了三四片真葉,他又領著大家夥兒,一遍遍地除草、間苗。
    “這草啊,比那豆苗長得還快,不給它除了,它就要搶豆苗的食兒。”
    “還有這苗,也得間一間,留壯的,去弱的,一墩兒裏頭,留個兩三棵就盡夠了。”
    還真別說,這張大山弄回來的這“高產大豆”種子,就是不一樣。
    那出土的豆苗兒,看著就比尋常的要粗壯不少,葉片子也更肥厚油綠。
    再加上他伺候得精心,那豆子長勢更是喜人。
    一棵棵都躥得有半人多高,分杈也多,上麵掛滿了一串串沉甸甸、鼓囊囊的豆莢。
    村裏人路過張家豆地,看著那長勢,都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幾眼。
    “哎喲,這張先生家的豆子,咋長得這麽好呢?比俺們家那高粱稈子還要壯實!”
    “可不是咋地,這葉子綠得都快滴出油來了,那豆莢也多,一串串的,看著就喜人!”
    等到秋收的時候,那黃澄澄的大豆地裏,簡直就像是鋪了一層金子似的,晃得人眼花。
    全家人齊上陣,男女老少都下了地。
    割豆子的割豆子,捆豆萁的捆豆萁,運豆子的運豆子。
    就連最小的豆子,也拿著小鐮刀,有模有樣地在田埂上割著那些零散的豆棵。
    村裏頭,凡是跟著張大山種了這高產大豆的人家,也都一個個喜笑顏開,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忙活了好幾天,才總算是把這幾畝地的“金豆子”都給它收回了家。
    場院裏,豆萁堆得像小山一樣。
    一家人又忙著打豆子,用那連枷“劈裏啪啦”地敲打著。
    金黃的豆粒便從豆莢裏“劈裏啪啦”地跳出來,滾得到處都是。
    孩子們樂得在豆子堆裏打滾,抓起一把豆子互相拋灑,惹得王氏和花兒她們笑罵連連。
    “慢點!慢點!別把這金豆子給踩壞了!”
    最後過秤一算,好家夥!
    這“高產大豆”還真不是吹的,畝產竟然真個達到了三百來斤!
    比起村裏尋常人家那畝產百十來斤的豆子,足足高出了一倍還多!
    這下子,那些先前還對張大山種豆法子有些不以為然的老莊稼漢們,可就真個是沒話說了。
    一個個都跑來張家,圍著張大山,七嘴八舌地請教這“高產大豆”的種植秘訣。
    “張先生,您這豆子到底是咋種的?教教俺們唄!俺們也想種出這麽好的豆子來!”
    “是啊張先生,您這法子太神了!俺們以前種豆子,能收個百十斤就燒高香了!”
    張大山倒也沒藏私,把那選種、整地、合理密植、還有田間管理的法子,都仔仔細細地,跟大夥兒說了一遍。
    “其實也沒啥秘訣,就是種子得選好,地得拾掇勤快,肥得跟上,草得除淨。”
    “隻要用心伺候,這地啊,就不會虧待了咱們。”
    有了這批豐收的大豆打底。
    青石村各家各戶的糧倉裏,都添了不少實在的嚼穀。
    一部分留著自家吃,磨豆麵,煮豆飯,換換口味。
    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送到了村裏的榨油工坊。
    這大豆也能出油,雖然出油率比不上那油菜籽,可榨出來的豆油,顏色清亮,味道也香。
    村裏人嚐了個新鮮,都說這豆油炒菜,比那豬油還香呢。
    “他二嬸,你家這豆油可真香啊!炒出來的菜,俺家那小子能多吃一碗飯!”
    “可不是咋地,這都是托了張先生的福,讓咱們也能吃上這麽好的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那些榨油剩下的豆餅、豆粕,更是堆得像小山一樣。
    鐵牛看著這些黃澄澄的豆餅豆粕,眼睛都快放出光來了。
    “爹,這……這可都是好東西啊!”他抓起一把豆粕,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一股子豆香味兒直往鼻孔裏鑽。
    “這些豆粕要是摻和在豬食雞料裏頭,那牲口們指定愛吃,也肯定長得快!”
    張大山笑道:“那是自然。這豆粕可是精料,比那糠麩草料有勁兒多了。”
    王氏也說道:“當家的,如今咱們家這豆粕這般多,光靠著先前那幾十隻雞鴨和小豬崽,怕是也吃不了多少,可別放壞了糟蹋了。”
    張大山點了點頭,確實是這個理兒。
    “鐵牛啊,既然這飼料充足了,咱們家那養殖的攤子,是不是也該往大裏修下了?”
    鐵牛一聽這話,臉上頓時樂開了花:“爹,兒子早就這麽想了!”
    “如今有了這豆粕,再加上酒坊的酒糟和榨油坊的油餅,咱們家那些雞鴨豬,保管能喂得油光水滑的!”
    “兒子想著,先去鎮上再買回十幾頭小豬仔,雞鴨也再多孵化一些出來。”
    “好!”張大山應道,“這事兒就交給你去辦。隻是……咱們家先前那幾個雞棚豬圈,都是胡亂搭的,又矮又小,怕是擱不下這麽多張嘴了。”
    鐵牛聞言,也是眉頭一皺:“爹說的是。那幾個舊棚子,確實是太簡陋了,冬天冷夏天熱的,還不好打掃。要是牲口多了,擠在一塊兒,怕是容易生病。”
    他想了想,又說道:“爹,要不……咱們索性也照著蓋新房的法子,給這些雞鴨豬,也蓋幾個寬敞亮堂的新棚子?”
    “讓它們也住住‘磚瓦房’?”張大山打趣道。
    鐵牛憨厚一笑:“那倒不用,就是想著,能不能弄得更通風透氣些,也更幹淨些,這樣牲口住著舒坦,才不容易生病,也能長得更快些。”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